问下各位微波炉什么原理

2024-06-06 04:02:39 (20分钟前 更新) 350 3134

最新回答

微波加热原理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  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  。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  ,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  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它是由一种电子真空管——磁控管,产生2450MHz  的超短波电磁波,通过微波传导元件——波导管,发射到炉内各处,通过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  24.5  亿次的极高速振动.并由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1946  年,美国斯潘瑟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事实证明,微波幅射能引起食物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  1947  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但大家用微波来煮饭烧菜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还很有“个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4.5  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  5cm  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  80%  以上。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
而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解冻,干燥  。
微波加热原理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  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  。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  ,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  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它是由一种电子真空管——磁控管,产生2450MHz  的超短波电磁波,通过微波传导元件——波导管,发射到炉内各处,通过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  24.5  亿次的极高速振动.并由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1946  年,美国斯潘瑟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事实证明,微波幅射能引起食物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  1947  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但大家用微波来煮饭烧菜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还很有“个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4.5  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  5cm  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  80%  以上。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
而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解冻,干燥  。
蓝梦蝶朵丽卡 2024-06-06
您好,微波炉原理就是在微波炉里面安装有一个微波发生器,该器件能产生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而电磁波是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交替变换产生的,在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磁场作用下,食物分子中的正负带电微细粒子也随电磁场的变化而不断来回运动,教科书上称这叫极化,在反复极化的作用下,食物内释放大量的热能,故在微波炉内,食物都是从内部熟开来的,而金属外壳能有效屏蔽电磁波。
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  ,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  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炉原理是由一种电子真空管--磁控管,产生2450MHz  的超短波电磁波,通过微波传导元件--波导管,发射到炉内各处,通过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  24.5  亿次的极高速振动.并由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微波炉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当磁控管以  2450MHZ  的频率发射出微波能时,  置于微波炉炉腔内的水分子以每秒钟  24.5  亿千次的变化频率进行振荡运行,产生高频电磁场的核心元件是  磁控管。食物分子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  分子间相互碰撞、  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这就是微波炉原理  。
您好,微波炉原理就是在微波炉里面安装有一个微波发生器,该器件能产生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而电磁波是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交替变换产生的,在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磁场作用下,食物分子中的正负带电微细粒子也随电磁场的变化而不断来回运动,教科书上称这叫极化,在反复极化的作用下,食物内释放大量的热能,故在微波炉内,食物都是从内部熟开来的,而金属外壳能有效屏蔽电磁波。
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  ,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  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炉原理是由一种电子真空管--磁控管,产生2450MHz  的超短波电磁波,通过微波传导元件--波导管,发射到炉内各处,通过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  24.5  亿次的极高速振动.并由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微波炉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当磁控管以  2450MHZ  的频率发射出微波能时,  置于微波炉炉腔内的水分子以每秒钟  24.5  亿千次的变化频率进行振荡运行,产生高频电磁场的核心元件是  磁控管。食物分子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  分子间相互碰撞、  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这就是微波炉原理  。
1982吃货一枚 2024-05-27
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  1.微波的特性
     微波是一种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见光的性质,沿直线传播。微波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热能。由于微波的频率较高,它的传输需要用高导电率的波导管来传输。
     微波的频段虽然很宽,但是真正用于微波加热的频段却很窄,主要原因是避免所以使用较多的频率,防止对微波通讯造成干扰。国际上,家用微波炉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2450MHz用于家庭烹调炊具,915MHz用于干燥、消毒。  
   2微波加热原理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
   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由磁控管产生2450MHz的超短电磁波,通过微小元件发射到炉内各处,经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极高速振动.由于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3微波炉的工作过程
   电控系统将220V交流电压通过高压变压器和压整流器,转换成4000V左右的直流电压,送到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微波能通过波导管传入炉热腔里.由于炉热腔是金属制成的,微波不能穿过.只能在炉腔里反射,并反复穿透食物,加热食物.从而完成加热过程.
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  1.微波的特性
     微波是一种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见光的性质,沿直线传播。微波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热能。由于微波的频率较高,它的传输需要用高导电率的波导管来传输。
     微波的频段虽然很宽,但是真正用于微波加热的频段却很窄,主要原因是避免所以使用较多的频率,防止对微波通讯造成干扰。国际上,家用微波炉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2450MHz用于家庭烹调炊具,915MHz用于干燥、消毒。  
   2微波加热原理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
   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由磁控管产生2450MHz的超短电磁波,通过微小元件发射到炉内各处,经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极高速振动.由于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3微波炉的工作过程
   电控系统将220V交流电压通过高压变压器和压整流器,转换成4000V左右的直流电压,送到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微波能通过波导管传入炉热腔里.由于炉热腔是金属制成的,微波不能穿过.只能在炉腔里反射,并反复穿透食物,加热食物.从而完成加热过程.
流浪猫想家 2024-05-21

扩展回答

2

微波炉是什么原理,微波炉使用中要注意什么

想请教一下物理好的朋友,这个微波炉是用什么原理加热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5

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想知道微波炉是怎么运作的,微波炉加热原理是怎样的?有这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士解答一下吗?

6

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请懂得解释下,到底原理是什么?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06419372558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