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2024-04-29 08:29:48 (51分钟前 更新) 413 6928

最新回答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改革开放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6) 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农村土地改革,城市调整工商业.52年底基本好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的条件 1953~1956年过渡时期,提出总路线,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布局, 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八大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八字方针的调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影响经济建设,人民生活 水平低下.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改革开放 经济改革 建立经济特区(5个)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 城市: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开辟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上海浦东开发等一批新的经济开发区. 2001年,中国入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沿海到内地,东部到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割据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国内生产总值激增;城镇化进程加速;进入互联网时代,生活观念,服饰,居住装修,消费等发生巨大变化 重点提示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准确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一五计划的制定,一五计划是为了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制定的. 2,"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2,"一化三改造"内在关系及特点 (1)"一化三改造"的关系可理解为"一体两翼"(工业化为体,三大改造为两翼,发展工业化是目的,三大改造的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 (2)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两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一化)和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的有机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和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的标志的区分.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的标志: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1957年)——是生产力的发展. 4,理解"国家资本主义"的涵义: 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一种临时性的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私营经济相结合,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民和国家的,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起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利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1953年. 5,总结比较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过程.P171 过程:(1)1951年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2)1953~1956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制.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确立了"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制度. (4)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5)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政策. 比较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性质相同: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体制,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 不同:人民公社制度确立的社会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营方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6,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并得出启示. (1)正确的探索:①土地改革和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③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和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④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⑤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⑥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⑦1992年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失误:①1958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作重心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3)启示: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 国内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③国民经济要按比例有计划进行,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④总之,任何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是科学合理的. 7,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世纪金榜P16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而及时对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注:准确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成分,凡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均可以称为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指以公司制为核心的具体形式,即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结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8,建国后企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P170 (1),1956~1978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 (2),1978~1992,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3),1992年以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1,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注重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控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生机;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平衡协调发展;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9,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P170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2.可以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3.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4. 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 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挑战 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综合国力 国内生产总值(GDP) 城镇化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 1,建国以来GDP变化 提问:1949~1978及1978—现在,GDP提高幅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 136515亿 95933亿 79553亿 7171亿 4517.8亿 3624.1亿 2004 2001 1998 1984 1980 1978 2943.7亿 1716.1亿 1220亿 1028亿 824亿 679亿 1976 1965 1961 1956 1953 1952 1,"四大件"的变化 3,城乡居民迈向小康 建国到现在,我国GDP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幅度上升,国民经济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变化原因: 1,中国改革开放进行 2,中国科技水平提高 3,中国社会环境稳定 4,中国所处和平国际环境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 国内生产总值 基本概念 正确认识网络时代的影响: 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 ②因特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崭新 的生活方式 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世界, 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积极影响: 带来的问题 ①垃圾信息泛滥 ②网络犯罪 ③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改革开放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6) 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农村土地改革,城市调整工商业.52年底基本好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的条件 1953~1956年过渡时期,提出总路线,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布局, 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八大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八字方针的调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影响经济建设,人民生活 水平低下.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改革开放 经济改革 建立经济特区(5个)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 城市: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开辟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上海浦东开发等一批新的经济开发区. 2001年,中国入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沿海到内地,东部到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割据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国内生产总值激增;城镇化进程加速;进入互联网时代,生活观念,服饰,居住装修,消费等发生巨大变化 重点提示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准确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一五计划的制定,一五计划是为了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制定的. 2,"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2,"一化三改造"内在关系及特点 (1)"一化三改造"的关系可理解为"一体两翼"(工业化为体,三大改造为两翼,发展工业化是目的,三大改造的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 (2)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两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一化)和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的有机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和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的标志的区分.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的标志: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1957年)——是生产力的发展. 4,理解"国家资本主义"的涵义: 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一种临时性的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私营经济相结合,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民和国家的,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起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利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1953年. 5,总结比较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过程.P171 过程:(1)1951年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2)1953~1956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制.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确立了"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制度. (4)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5)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政策. 比较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性质相同: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体制,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 不同:人民公社制度确立的社会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营方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6,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并得出启示. (1)正确的探索:①土地改革和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③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和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④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⑤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⑥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⑦1992年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失误:①1958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作重心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3)启示: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 国内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③国民经济要按比例有计划进行,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④总之,任何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是科学合理的. 7,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世纪金榜P16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而及时对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注:准确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成分,凡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均可以称为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指以公司制为核心的具体形式,即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结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8,建国后企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P170 (1),1956~1978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 (2),1978~1992,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3),1992年以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1,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注重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控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生机;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平衡协调发展;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9,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P170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2.可以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3.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4. 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 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挑战 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综合国力 国内生产总值(GDP) 城镇化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 1,建国以来GDP变化 提问:1949~1978及1978—现在,GDP提高幅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 136515亿 95933亿 79553亿 7171亿 4517.8亿 3624.1亿 2004 2001 1998 1984 1980 1978 2943.7亿 1716.1亿 1220亿 1028亿 824亿 679亿 1976 1965 1961 1956 1953 1952 1,"四大件"的变化 3,城乡居民迈向小康 建国到现在,我国GDP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幅度上升,国民经济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变化原因: 1,中国改革开放进行 2,中国科技水平提高 3,中国社会环境稳定 4,中国所处和平国际环境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 国内生产总值 基本概念 正确认识网络时代的影响: 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 ②因特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崭新 的生活方式 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世界, 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积极影响: 带来的问题 ①垃圾信息泛滥 ②网络犯罪 ③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长颈鹿之迷 2024-04-2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1955869197845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