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板式换热器优缺点是什么

2024-06-04 17:47:26 (42分钟前 更新) 372 9113

最新回答

1.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0~2.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
              2.    价格低    采用相同材料,在相同换热面积下,板式换热器价格比管壳式约低40%~60%。
              3.    制作方便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标准化程度高,并可大批生产,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
              4.传热系数高    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5.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
              6.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7.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8.    容易清洗    框架式板式换热器只要松动压紧螺栓,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这对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的换热过程十分方便。
              9.    热损失小    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保温措施。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
              10.    容量较小是管壳式换热器的10%~20%。
              11.    不易结垢由于内部充分湍动,所以不易结垢,其结垢系数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3~1/10。
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1.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    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传热面上有凹凸,因此比传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
                  2.    工作压力不宜过大,介质温度不宜过高,有可能泄露    板式换热器采用密封垫密封,工作压力一般不宜超过2.5MPa,介质温度应在低于250℃以下,否则有可能泄露。
                  3.    易堵塞    由于板片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
1.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0~2.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
              2.    价格低    采用相同材料,在相同换热面积下,板式换热器价格比管壳式约低40%~60%。
              3.    制作方便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标准化程度高,并可大批生产,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
              4.传热系数高    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5.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
              6.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7.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8.    容易清洗    框架式板式换热器只要松动压紧螺栓,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这对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的换热过程十分方便。
              9.    热损失小    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保温措施。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
              10.    容量较小是管壳式换热器的10%~20%。
              11.    不易结垢由于内部充分湍动,所以不易结垢,其结垢系数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3~1/10。
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1.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    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传热面上有凹凸,因此比传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
                  2.    工作压力不宜过大,介质温度不宜过高,有可能泄露    板式换热器采用密封垫密封,工作压力一般不宜超过2.5MPa,介质温度应在低于250℃以下,否则有可能泄露。
                  3.    易堵塞    由于板片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
包子baozi2015 2024-06-04
优点:
(1)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壳程;
(2)介质间温差不受限制;
(3)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小于等于450度,压力小于等于6.4兆帕;
(4)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
(5)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
缺点:
(1)小浮头易发生内漏;
(2)金属材料耗量大,成本高20%;
(3)结构复杂。
优点:
(1)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壳程;
(2)介质间温差不受限制;
(3)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小于等于450度,压力小于等于6.4兆帕;
(4)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
(5)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
缺点:
(1)小浮头易发生内漏;
(2)金属材料耗量大,成本高20%;
(3)结构复杂。
坚强的T123 2024-05-20
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1)  密封性较差,易漏泄。需常更换垫圈,较麻烦。
  2)  使用压力受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1MPa
  3)  使用温度受垫圈材料耐温性能的限制。
  4)  流道小,不适宜于气一气换热或蒸汽冷凝。
  5)  易堵塞,不适用于含悬浮物的流体。
  6)  流阻较管壳式为大。
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1)  密封性较差,易漏泄。需常更换垫圈,较麻烦。
  2)  使用压力受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1MPa
  3)  使用温度受垫圈材料耐温性能的限制。
  4)  流道小,不适宜于气一气换热或蒸汽冷凝。
  5)  易堵塞,不适用于含悬浮物的流体。
  6)  流阻较管壳式为大。
素食更好 2024-05-16

扩展回答

4

板式换热器清洗方法是什么

请教下,板式换热器清洗方法有哪些?哪位对板式换热器比较了解的?板式换热器是怎么清洗?

5

板式换热器型号含义是什么

我搞不懂这种板式换热器型号都有什么含义啊,这个字母啊数字啊,都代表什么啊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75730133056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