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临时用电计算方法是什么

2024-06-30 08:29:13 (14分钟前 更新) 496 3369

最新回答

你想说的是临电的设计吧,包括施工负载的总量、变压器的大小、线缆界面的选择之类吧。这是一个完整的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现在的负荷计算一般都采用需要系数法。(这需要你详细的学习,这里没法说那么清楚。)
推荐你找找百度文库或筑龙网或者其他网站的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很多方案里比较详细。
你想说的是临电的设计吧,包括施工负载的总量、变压器的大小、线缆界面的选择之类吧。这是一个完整的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现在的负荷计算一般都采用需要系数法。(这需要你详细的学习,这里没法说那么清楚。)
推荐你找找百度文库或筑龙网或者其他网站的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很多方案里比较详细。
吃不饱的阿呜 2024-06-3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 
 
一、计算用电总量 
 
方法一: 
P=1.05~1.10(k1∑P1/Cosφ+k2∑P2+ k3∑P3+ k4∑P4) 
公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相当于有功功率Pjs)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功率(KW)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Cosφ——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 
 
K1、K2、K3、K4——需要系数,如下表: 
用电名称 
数量 需要系数 备注 

数值 电动机 3~10台 
K1 
0.7 如施工中需要电热
时,应将其用电量计算进去。为使计算结果接近实际,式中各项动力和照明用电,应根据不同工作性质
分类计算 
11~30台 0.6 30台以上 
0.5 加工厂动力设备 
 0.5 电焊机 3~10台 K2 0.6 10台以上 
0.5 室内照明  K3 0.8 室外照明  
K4 1.0 
  
方法二: 
① 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Pjs1=Kx×ΣPe 无功功率:Qjs1=Pjs1×tgφ
 
视在功率:Sjs1=(P2 js1 + Q2 js1)1/2 
=Pjs1/ COSφ 



=Kx×ΣPe / COSφ 
 
公式中:Pjs1--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kw) 
Qjs1--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kvar) Sjs1--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kVA) Kx--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 
Pe--换算到Jc(铭牌暂载率)时的设备容量 
② 总的负荷计算: 
Pjs=Kx×ΣPjs1 Qjs=Pjs×tgφ
 
Sjs=(P2 js + Q2 js)1/2 
公式中:Pjs--各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w) 
Qjs--各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var)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Kx--用电设备组的最大负荷不会同时出现的需要系数 
 
二、选择变压器 
方法一: 
W=K×P/ COSφ 
公式中:W——变压器的容量(KW) 
             P——变压器服务范围内的总用电量(KW) 
K——功率损失系数,取1.05~1.1 
Cosφ——功率因数,一般为0.75 
             根据计算所得容量,从变压器产品目录中选择。 
 
方法二: 
               Sn≥Sjs(一般为1.15~1.25 Sjs) 
公式中:Sn --变压器容量(KW)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三、确定配电导线截面积 
① 按导线安全载流量选择导线截面 
三相四线制线路上的电流计算公式: 
I= P/√3 V COSφ(≈1.5~2P) 
二线制线路上的电流计算公式: 
I= P/ V COSφ 
公式中:I——导线中的负荷电流(A) 
                                 V——供电电压(KV) 
P——变压器服务范围内的总用电量(KW) Cosφ——功率因数,一般为0.75 
② 按允许电压降选择导线截面 
S=∑(PL) / C △U 
公式中:S——导线截面(mm2) 
∑(PL)——负荷力矩的总和(kW·m)(P—有用功率,L--线路长度) C——计算系数,•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时,铜线的计算系数CCU=77,铝线的计算系
数为CAL=46.3;在单相220V供电时,铜线的计算系数CCU=12.8,铝线的计算系数为CAL=7.75。 
△U——容许电压降,一般规定用电设备的允许电压降为±5%,照明±6%,个别远端为8~12%。 
选用时一般先按安全载流量进行计算,初选后再进行电压降核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铜芯电缆导线安全载流量计算: 
10下五,100上二,16、25四,35、50三,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口诀中的阿拉伯数字与倍数的排列关系如下: 
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 
 
一、计算用电总量 
 
方法一: 
P=1.05~1.10(k1∑P1/Cosφ+k2∑P2+ k3∑P3+ k4∑P4) 
公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相当于有功功率Pjs)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功率(KW)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Cosφ——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 
 
K1、K2、K3、K4——需要系数,如下表: 
用电名称 
数量 需要系数 备注 

数值 电动机 3~10台 
K1 
0.7 如施工中需要电热
时,应将其用电量计算进去。为使计算结果接近实际,式中各项动力和照明用电,应根据不同工作性质
分类计算 
11~30台 0.6 30台以上 
0.5 加工厂动力设备 
 0.5 电焊机 3~10台 K2 0.6 10台以上 
0.5 室内照明  K3 0.8 室外照明  
K4 1.0 
  
方法二: 
① 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Pjs1=Kx×ΣPe 无功功率:Qjs1=Pjs1×tgφ
 
视在功率:Sjs1=(P2 js1 + Q2 js1)1/2 
=Pjs1/ COSφ 



=Kx×ΣPe / COSφ 
 
公式中:Pjs1--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kw) 
Qjs1--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kvar) Sjs1--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kVA) Kx--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 
Pe--换算到Jc(铭牌暂载率)时的设备容量 
② 总的负荷计算: 
Pjs=Kx×ΣPjs1 Qjs=Pjs×tgφ
 
Sjs=(P2 js + Q2 js)1/2 
公式中:Pjs--各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w) 
Qjs--各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var)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Kx--用电设备组的最大负荷不会同时出现的需要系数 
 
二、选择变压器 
方法一: 
W=K×P/ COSφ 
公式中:W——变压器的容量(KW) 
             P——变压器服务范围内的总用电量(KW) 
K——功率损失系数,取1.05~1.1 
Cosφ——功率因数,一般为0.75 
             根据计算所得容量,从变压器产品目录中选择。 
 
方法二: 
               Sn≥Sjs(一般为1.15~1.25 Sjs) 
公式中:Sn --变压器容量(KW)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三、确定配电导线截面积 
① 按导线安全载流量选择导线截面 
三相四线制线路上的电流计算公式: 
I= P/√3 V COSφ(≈1.5~2P) 
二线制线路上的电流计算公式: 
I= P/ V COSφ 
公式中:I——导线中的负荷电流(A) 
                                 V——供电电压(KV) 
P——变压器服务范围内的总用电量(KW) Cosφ——功率因数,一般为0.75 
② 按允许电压降选择导线截面 
S=∑(PL) / C △U 
公式中:S——导线截面(mm2) 
∑(PL)——负荷力矩的总和(kW·m)(P—有用功率,L--线路长度) C——计算系数,•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时,铜线的计算系数CCU=77,铝线的计算系
数为CAL=46.3;在单相220V供电时,铜线的计算系数CCU=12.8,铝线的计算系数为CAL=7.75。 
△U——容许电压降,一般规定用电设备的允许电压降为±5%,照明±6%,个别远端为8~12%。 
选用时一般先按安全载流量进行计算,初选后再进行电压降核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铜芯电缆导线安全载流量计算: 
10下五,100上二,16、25四,35、50三,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口诀中的阿拉伯数字与倍数的排列关系如下: 
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阿甘终结者 2024-06-20
为了实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必须加强临时用电的技术管理工作。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技术规范》的规定:“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应当遵循的第一项技术性原则,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首先遇到的计算问题是全场需要用多少电,即现场中的计算负荷是多少?这是我们选择变压器(发电机)、导线、开关电器时的基础。
   所谓负荷是指电器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和线路中通过的电流或功率。所谓满负荷是指负荷达到了电器设备铭牌所规定的数值,一般指电器设备的额定负荷。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a.  所有的设备不可能同时运行;
   b.  所有的设备不可能同时满载运行;
   c.  性质不同的设备,其运行特征各不相同。
   一、  负荷曲线:
   负荷曲线是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按时间可分为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如图1日负荷曲线所示,曲线内所包围的面积为24小时消耗的电能,即耗电度数。其中,Pmax=——一日的最大负荷,Pp—平均负荷,△P—“高峰负荷”。
为了实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必须加强临时用电的技术管理工作。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技术规范》的规定:“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应当遵循的第一项技术性原则,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首先遇到的计算问题是全场需要用多少电,即现场中的计算负荷是多少?这是我们选择变压器(发电机)、导线、开关电器时的基础。
   所谓负荷是指电器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和线路中通过的电流或功率。所谓满负荷是指负荷达到了电器设备铭牌所规定的数值,一般指电器设备的额定负荷。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a.  所有的设备不可能同时运行;
   b.  所有的设备不可能同时满载运行;
   c.  性质不同的设备,其运行特征各不相同。
   一、  负荷曲线:
   负荷曲线是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按时间可分为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如图1日负荷曲线所示,曲线内所包围的面积为24小时消耗的电能,即耗电度数。其中,Pmax=——一日的最大负荷,Pp—平均负荷,△P—“高峰负荷”。
纳木错dolphin 2024-06-16
根据工地的大小  一般500平米  放置一个临时配电箱,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各个工种可能使用的电器工具,基本核算一下,要是3相用店  你就按一个千瓦2个流计算,用16平方的电缆,配100A总开关,下面放置25A漏电开关  N个  。谢谢!
根据工地的大小  一般500平米  放置一个临时配电箱,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各个工种可能使用的电器工具,基本核算一下,要是3相用店  你就按一个千瓦2个流计算,用16平方的电缆,配100A总开关,下面放置25A漏电开关  N个  。谢谢!
许多多000 2024-06-05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工地的大小  一般500平米  放置一个临时配电箱,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各个工种可能使用的电器工具,基本核算一下,要是3相用店  你就按一个千瓦2个流计算,用16平方的电缆,配100A总开关,下面放置25A漏电开关  N个  。自己不会,建议花点钱请个明白人带班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工地的大小  一般500平米  放置一个临时配电箱,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各个工种可能使用的电器工具,基本核算一下,要是3相用店  你就按一个千瓦2个流计算,用16平方的电缆,配100A总开关,下面放置25A漏电开关  N个  。自己不会,建议花点钱请个明白人带班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雪皑皑xueaiai 2024-05-28
需要系数法!  利用系数法!  知道用电设备!  算出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工率  算出电流  选择电缆
需要系数法!  利用系数法!  知道用电设备!  算出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工率  算出电流  选择电缆
小龙女kelly 2024-05-15

扩展回答

2

请问施工临时用电计算方法是什么

报价单上面写的是俊朗牌豪华面板,可是并没有说是否带开关,最近我的装修快到了安装开关面板的步骤了,然后我告诉装修公司给我装的面板要带开关的,结果公司就说装带开关的面板要多付人工费!还有公司包的面板是不带开关的!当初又没有协商好,你报价单又没有写清楚。现在陷入无法确定的状态。真郁闷。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33580017089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