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白的种植技术谁清楚吗

2024-06-06 13:06:36 (18分钟前 更新) 82 1883

最新回答

一、茭白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茭白的生长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期: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
  (2)分蘖阶段: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
  (3)孕茭阶段:双季茭6月上至下旬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一次。单季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
  (4)停滞生长和休眠阶段:孕茭后温度在15℃以下分蘖和地上生长都会停滞,5℃以下地上部枯萎。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土壤耕作:秧田选择避风向阳排灌两便、土壤疏松且肥沃的田块。定植前整地,要水耕水整,整地前施绿肥或厩肥3500~4000千克或人粪3000~4000千克为基肥,捣碎整平,做到泥烂、肥足、地平,并打实田埂,严防漏水漏肥。曝晒几日后,再灌浅水3厘米足有,以备栽植。
  (2)选种、栽植:在秋茭采收前6~7天进行墩选,种墩要符合原品种特性,植株较矮,生长势不过旺,抱茎各叶高度相差不大,但最后1~2片心叶显著短缩,如叶鞘与茭白眼紧缩在一起。
  茭白分春栽和秋栽。无论单季或双季茭的晚熟种,长江流域于4~5月间母墩萌芽高33~40厘米时,具3~4片真叶,将茭墩挖起,用快刀顺分孽处劈开成数小墩,每墩带匍匐茎和壮分蘖4~6个,剪去叶片,保留叶鞘长16~26厘米,以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提高成活,随挖、随分、随栽。
  秋栽:老墩于立春萌芽后挖取,每孽切成8~10个,假植于藕田内或肥沃的烂泥田育苗,经常保持水深3厘米,至7~8月每穴已有10多个分蘖,再分栽一次。
  7~8月间进入孕茭期,去除较弱分蘖,每10平方厘米留一茭,至8月初摘黄叶2~3次,将黄叶踩入土中充当肥料,并在茭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向茭墩四中张开,方便通风,减少病害。
  (3)肥水管理:茭白生长期长,分蘖多而吸肥量大,一次种植多次采收,必须基肥、追肥并重,追肥共4~5次,按照“促—控—促”原则,栽后7~10天宜即施提苗肥,每亩施清粪水500~1000kg,以促进幼苗生长,半个月后每亩施清粪水1000~1500kg或尿素10~15kg,此后停止施肥,以免生长过旺,其后即进入分蘖期,至7月下旬到9月上旬新茭的分蘖进入孕茭期,茭笋开始肥大时,再每亩施浓粪水3000~4000kg,尿素20~25kg,促进茭笋肥大,以后第4~6次施肥可酌情处理。
  茭白田的水位根据茭白生长发育特性灵活掌握,以“浅—深—浅”的原则进行管理(浅水栽植、深水活棵、浅水分蘖)。萌芽前灌浅水2~3厘米,促进萌发,栽后保持水深5~8厘米,促进分蘖和发根,至分蘖后期,加深至10~14厘米,控制无效分蘖。7~8月高温期宜保持水深13~17厘米,并做到经常换水降温,减少病虫害,孕茭期至采收前6~7天,根据主茎茭白生长情况灌好养胎水。开始保持15厘米左右,以后逐渐加深到23~27厘米,使整个茭白浸入水中,但以不超过“茭白眼”为度。孕茭后期逐渐灌浅水到3~7厘米。秋茭采收后,保持浅水2~3厘米,以免根株受冻腐烂。
  三、病虫害防治
  孕茭期有大螟、二化螟、长绿飞虱,应在害虫幼龄期,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100g加水75~100kg泼浇或用90%敌百虫和40%乐果1000倍在剥除老叶后,逐棵用药灌心。立秋后发生蚜虫、叶蝉和蓟马,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
一、茭白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茭白的生长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期: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
  (2)分蘖阶段: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
  (3)孕茭阶段:双季茭6月上至下旬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一次。单季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
  (4)停滞生长和休眠阶段:孕茭后温度在15℃以下分蘖和地上生长都会停滞,5℃以下地上部枯萎。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土壤耕作:秧田选择避风向阳排灌两便、土壤疏松且肥沃的田块。定植前整地,要水耕水整,整地前施绿肥或厩肥3500~4000千克或人粪3000~4000千克为基肥,捣碎整平,做到泥烂、肥足、地平,并打实田埂,严防漏水漏肥。曝晒几日后,再灌浅水3厘米足有,以备栽植。
  (2)选种、栽植:在秋茭采收前6~7天进行墩选,种墩要符合原品种特性,植株较矮,生长势不过旺,抱茎各叶高度相差不大,但最后1~2片心叶显著短缩,如叶鞘与茭白眼紧缩在一起。
  茭白分春栽和秋栽。无论单季或双季茭的晚熟种,长江流域于4~5月间母墩萌芽高33~40厘米时,具3~4片真叶,将茭墩挖起,用快刀顺分孽处劈开成数小墩,每墩带匍匐茎和壮分蘖4~6个,剪去叶片,保留叶鞘长16~26厘米,以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提高成活,随挖、随分、随栽。
  秋栽:老墩于立春萌芽后挖取,每孽切成8~10个,假植于藕田内或肥沃的烂泥田育苗,经常保持水深3厘米,至7~8月每穴已有10多个分蘖,再分栽一次。
  7~8月间进入孕茭期,去除较弱分蘖,每10平方厘米留一茭,至8月初摘黄叶2~3次,将黄叶踩入土中充当肥料,并在茭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向茭墩四中张开,方便通风,减少病害。
  (3)肥水管理:茭白生长期长,分蘖多而吸肥量大,一次种植多次采收,必须基肥、追肥并重,追肥共4~5次,按照“促—控—促”原则,栽后7~10天宜即施提苗肥,每亩施清粪水500~1000kg,以促进幼苗生长,半个月后每亩施清粪水1000~1500kg或尿素10~15kg,此后停止施肥,以免生长过旺,其后即进入分蘖期,至7月下旬到9月上旬新茭的分蘖进入孕茭期,茭笋开始肥大时,再每亩施浓粪水3000~4000kg,尿素20~25kg,促进茭笋肥大,以后第4~6次施肥可酌情处理。
  茭白田的水位根据茭白生长发育特性灵活掌握,以“浅—深—浅”的原则进行管理(浅水栽植、深水活棵、浅水分蘖)。萌芽前灌浅水2~3厘米,促进萌发,栽后保持水深5~8厘米,促进分蘖和发根,至分蘖后期,加深至10~14厘米,控制无效分蘖。7~8月高温期宜保持水深13~17厘米,并做到经常换水降温,减少病虫害,孕茭期至采收前6~7天,根据主茎茭白生长情况灌好养胎水。开始保持15厘米左右,以后逐渐加深到23~27厘米,使整个茭白浸入水中,但以不超过“茭白眼”为度。孕茭后期逐渐灌浅水到3~7厘米。秋茭采收后,保持浅水2~3厘米,以免根株受冻腐烂。
  三、病虫害防治
  孕茭期有大螟、二化螟、长绿飞虱,应在害虫幼龄期,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100g加水75~100kg泼浇或用90%敌百虫和40%乐果1000倍在剥除老叶后,逐棵用药灌心。立秋后发生蚜虫、叶蝉和蓟马,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
剪刀手七七 2024-06-06
交白多生长在林地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耐旱、耐瘠,不耐涝,不耐寒,冬季落叶后停止生长;春暖后发枝长叶,每节有腋芽或花芽,随着生长不断发生侧枝并抽生花序,一般在5-10月陆续开花,开花时气味芳香,夜间更香浓。冬季结果。
土壤:交白喜疏松、排水良好、富有机质的偏酸性土壤,用泥炭土、腐叶土加沙分别按3∶3∶4配制,这样配制的床土具有提高床温、保水、通气、肥沃、偏酸等特点,适宜枝条生根发芽。
浇水:其夏季是生长旺季,除施足肥料外盆土必须保持经常湿润,必要时一天浇2次水。若是幼苗,每天应向叶面喷水1次至2次。
希望可以帮到你。
交白多生长在林地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耐旱、耐瘠,不耐涝,不耐寒,冬季落叶后停止生长;春暖后发枝长叶,每节有腋芽或花芽,随着生长不断发生侧枝并抽生花序,一般在5-10月陆续开花,开花时气味芳香,夜间更香浓。冬季结果。
土壤:交白喜疏松、排水良好、富有机质的偏酸性土壤,用泥炭土、腐叶土加沙分别按3∶3∶4配制,这样配制的床土具有提高床温、保水、通气、肥沃、偏酸等特点,适宜枝条生根发芽。
浇水:其夏季是生长旺季,除施足肥料外盆土必须保持经常湿润,必要时一天浇2次水。若是幼苗,每天应向叶面喷水1次至2次。
希望可以帮到你。
向着好吃奔跑 2024-06-03
时间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
单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农历8月采收。
种株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的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茭、灰茭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茭早,结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栽前留10cm,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茭田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茭白结茭的早迟与土层、水层深浅、水温控制等有关。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结茭,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土层浅(最好20~27cm)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所以,南方地区种植茭白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土层浅的水田种植。
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充分晒田,筑好田埂,确保田间能灌水15~20cm。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kg、磷肥50kg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cm,达到田平、泥烂、肥足。
灌水
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追肥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茭。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茭,提高产量和品质。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耘田除草
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时间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
单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农历8月采收。
种株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的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茭、灰茭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茭早,结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栽前留10cm,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茭田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茭白结茭的早迟与土层、水层深浅、水温控制等有关。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结茭,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土层浅(最好20~27cm)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所以,南方地区种植茭白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土层浅的水田种植。
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充分晒田,筑好田埂,确保田间能灌水15~20cm。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kg、磷肥50kg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cm,达到田平、泥烂、肥足。
灌水
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追肥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茭。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茭,提高产量和品质。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耘田除草
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颖颖emma 2024-05-20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907770633697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