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清楚芡实种植方法有哪些

2024-06-01 03:15:01 (33分钟前 更新) 350 5906

最新回答

芡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以种子入药,主治脾虚泄泻,遗精及带下等症。用芡实煲老鸭,既可治疗糖尿病,又是脾虚水肿病人的营养食品。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种植方法:
一、选地
  芡实适宜在池塘、水库、沟渠、沼泽地及湖泊中生长。水底土壤以疏松、中等肥沃的粘泥为好。带沙性的溪流和酸性大的污染水塘不宜栽种。
  二、繁殖
  1、种子繁殖:适时播种。春秋两季均可(以9~10月为好)。播种时,选用新鲜饱满的种子撒在泥土稍干的塘内。若春雨多,池塘水满,在3~4月春播种子不易均匀撒播时,可用湿润的泥土提成小土团,每团渗入种子3~4粒,按瘦塘130~170厘米,肥塘200厘米的距离投入一个土团,种子随土团沉入水底,便可出苗生长。2、幼芽移栽。前年种过芡实的地方,来年不用再播种。因其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有部分种子散落塘内,来年便可萌芽生长。当叶浮出水面,直径15~20厘米时便可移栽。
  三、管理
  幼苗浮出水面后,调节株行距,将过密的苗除去,移到缺苗的地方。由于芡实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故调节水量是田间管理的关键。要掌握“春浅、夏深、秋放、冬蓄”的原则。春季水浅,能受到阳光照射,可提高土温,利于幼苗生长;夏季水深可促进叶柄伸长;秋季适当放水,能促进果实成熟;冬季蓄水可使种子在水底安全度冬。为提高效益,种芡实的水塘,可同时养鱼,但必须选择对芡实无损害的鱼种,如鲢、鳙鱼。向塘里投放的鱼饲料以及鱼的排泄物,均能作为芡实的肥料,不必施肥。
  四、采收加工
  芡实当年可收获。在9~10月间,果皮呈红褐色时便可收割。如果种植的面积小,人力充足,可随熟随采收。采回的果实,用木棒等物锤击带刺的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也可将果实堆放在地上,待果皮腐烂后,洗净晒干,然后再除去果壳,把芡实米晒干。
芡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以种子入药,主治脾虚泄泻,遗精及带下等症。用芡实煲老鸭,既可治疗糖尿病,又是脾虚水肿病人的营养食品。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种植方法:
一、选地
  芡实适宜在池塘、水库、沟渠、沼泽地及湖泊中生长。水底土壤以疏松、中等肥沃的粘泥为好。带沙性的溪流和酸性大的污染水塘不宜栽种。
  二、繁殖
  1、种子繁殖:适时播种。春秋两季均可(以9~10月为好)。播种时,选用新鲜饱满的种子撒在泥土稍干的塘内。若春雨多,池塘水满,在3~4月春播种子不易均匀撒播时,可用湿润的泥土提成小土团,每团渗入种子3~4粒,按瘦塘130~170厘米,肥塘200厘米的距离投入一个土团,种子随土团沉入水底,便可出苗生长。2、幼芽移栽。前年种过芡实的地方,来年不用再播种。因其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有部分种子散落塘内,来年便可萌芽生长。当叶浮出水面,直径15~20厘米时便可移栽。
  三、管理
  幼苗浮出水面后,调节株行距,将过密的苗除去,移到缺苗的地方。由于芡实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故调节水量是田间管理的关键。要掌握“春浅、夏深、秋放、冬蓄”的原则。春季水浅,能受到阳光照射,可提高土温,利于幼苗生长;夏季水深可促进叶柄伸长;秋季适当放水,能促进果实成熟;冬季蓄水可使种子在水底安全度冬。为提高效益,种芡实的水塘,可同时养鱼,但必须选择对芡实无损害的鱼种,如鲢、鳙鱼。向塘里投放的鱼饲料以及鱼的排泄物,均能作为芡实的肥料,不必施肥。
  四、采收加工
  芡实当年可收获。在9~10月间,果皮呈红褐色时便可收割。如果种植的面积小,人力充足,可随熟随采收。采回的果实,用木棒等物锤击带刺的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也可将果实堆放在地上,待果皮腐烂后,洗净晒干,然后再除去果壳,把芡实米晒干。
小傻求好运 2024-06-01
你好,芡实的种植方法:
1.繁殖培育:栽培技术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春、秋均可播种。秋播以采集当种子撒入。春播选颗粒饱满的干种子。播前用粘性泥土将拌有新高脂膜的3-4粒种子包成一团,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育苗移栽:移苗于播后30-40天幼苗长2-3片小叶时移栽,带种子起苗,洗去根部的泥土,将苗排放在木盆中,防止日晒,按40-1500px见方,逐株插入苗池中,灌水10-1250px。定植前7-10d水位逐渐加深至30-1000px。5月上旬芡实有4-5片绿叶,直径达625px以上时可起苗定根。
3.田间管理:定苗前后,视干旱情况决定灌水次数。并适时喷施菜果壮蒂灵,增强花粉受精质量,促进果实发育,花芽分化期喷施促花王3号,把植物营养生长转化成生殖营养、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提高花粉受精质量,多坐果,防落果,促发育。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你好,芡实的种植方法:
1.繁殖培育:栽培技术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春、秋均可播种。秋播以采集当种子撒入。春播选颗粒饱满的干种子。播前用粘性泥土将拌有新高脂膜的3-4粒种子包成一团,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育苗移栽:移苗于播后30-40天幼苗长2-3片小叶时移栽,带种子起苗,洗去根部的泥土,将苗排放在木盆中,防止日晒,按40-1500px见方,逐株插入苗池中,灌水10-1250px。定植前7-10d水位逐渐加深至30-1000px。5月上旬芡实有4-5片绿叶,直径达625px以上时可起苗定根。
3.田间管理:定苗前后,视干旱情况决定灌水次数。并适时喷施菜果壮蒂灵,增强花粉受精质量,促进果实发育,花芽分化期喷施促花王3号,把植物营养生长转化成生殖营养、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提高花粉受精质量,多坐果,防落果,促发育。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cathy101012 2024-05-28
浸种催芽
  长江流域于4月上旬浸种,水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则在15℃以上(能在温室或温床内浸种、催芽最好)。经10多天播种。
  育苗
  播种前5~7天,在田中开挖好2.0~2.5米见方、深15~20厘米的育苗池。清整后灌水10厘米左右,等泥澄清沉实后,将已发芽的种子近水面轻轻放下(种子不要陷入泥中太深),每池约可下种5千克。育苗时不能断水,水深随芡苗生长可逐渐加至15厘米左右。芡苗心叶不能被泥埋没。
  假植
  播种后1个月左右,当幼苗已有2~3片箭形初生叶时即可移苗假植。5千克种子约需0.2~0.4亩秧田,按此标准在移苗前把秧田准备好。秧田中灌水15厘米左右。在育苗池中移苗时带子起苗,就地洗净根上附泥,幼苗以35~50厘米见方的株行距移栽秧田内。栽苗时只要把种子和“发芽茎”栽入土中即可,切忌埋没心叶。秧田不能断水,刚假植时保持15厘米左右,返青后再逐渐加深至30~40厘米。定植前按大田或湖荡水位,逐渐加深秧田水位,使芡苗定植后能适应深水的环境。定植
  6月中、下旬芡苗圆盾状后生叶直径达25~30厘米时即可定植(每5千克种子的芡苗约可定植8~10亩大田)。定植前按2米(紫花苏芡)或2.3米(白花苏芡)见方的株行距(亩栽125~166株)开穴,穴挖成上面正方形(边长1.4米左右),下面锅底形,深15~20厘米。开穴时要清除杂草,并施入适量基肥,过1~2天待穴内泥水澄清后就可移苗定植。芡苗栽于穴的中心,深度以刚埋没根和地下茎高为度(心叶顶端必须露在土外),一般7~10天就可返青。湖荡种芡,定植前先按株行距栽茭草定点(俗称“栽潭草”),定植时可按潭草的位置扒塘和种芡。在芡叶直径有70厘米左右时,可把潭草全部拔掉。
  田间管理
  芡苗栽活后至少要进行1~2次查苗补缺,保证全苗。定植时水深不宜浅于
  30~40厘米,成活后可逐渐增加至70~10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1.2~1.5米。在浅水稻田种芡,水深以保持30~40厘米为宜。在芡叶封行前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耘田除草3~5次,耘田除草可结合壅根,即在耘草时应逐次将穴边泥土向穴中推进壅根。操作时不能损伤植株。施追肥可与耘草壅根相结合。施肥方式一般采用肥球深施(封行前)或根外喷施(封行后)。肥球是用泥土和肥料沤制而成。每100千克细土,加50千克腐熟粪肥,2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氯化钾。施肥时把捏成鹅蛋大的肥球,均匀地塞在根系四周的耕作层内。开花结实期于睛天傍晚在叶面喷施几次磷肥(0.2%磷酸二氢钾)和硼肥(0.1%硼酸),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质量。7~8月份,水温高于35℃以上时,应在清晨经常泼凉水于叶面,以降低叶面温度,促进开花结实。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病原为真菌,7~9月发病较多。发病初期叶缘有许多圆形病斑,
  初为暗绿色,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3~4毫米,最大者可达8毫米,极易腐烂穿孔。潮湿时病斑上生鼠灰色霉层。病重时病斑可连合成片,使整张芡叶腐烂。防痔方法:除轮作和不偏施氮肥外,还可叶面喷雾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叶瘤病:病原为真菌,7~8月发病较多。初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呈瘤状,直径为4~40厘米,高2~8厘米。防治方法:除轮作外,在发病季节还可叶面喷雾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氢钾。除上述两种病病害外,莲缢管蚜、菱角萤叶甲、菱角紫叶蝉、斜纹夜蛾、食根金花虫、草鱼、椎实螺、水禽和水鼠均能危害芡实引起减产。防治方法可采用植保上的常用方法。
  采收
  芡实
  刺芡全身有刺,采收困难,一般只收1~2次,采收时间为9月中、下旬。苏芡除叶背有些刺外,全身光滑无刺,适合多次采收。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紫花苏芡)或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白花苏芡),每隔4~7天采收1次,分8~12次采完。采收适期,随产品规格要求而异。芡果成熟的标志为:柔软、饱满,紫红色,光滑无毛,无粘液。如判断芡果成熟度有困难,可在芡果顶部剥出1粒种子进行检查。芡果采回后要及时进行加工。芡种必须放在水中保存。芡果全部收完后,立即彻底清除衰老植株(可作饲料或肥料)和准备种植下茬作物。  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浸种催芽
  长江流域于4月上旬浸种,水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则在15℃以上(能在温室或温床内浸种、催芽最好)。经10多天播种。
  育苗
  播种前5~7天,在田中开挖好2.0~2.5米见方、深15~20厘米的育苗池。清整后灌水10厘米左右,等泥澄清沉实后,将已发芽的种子近水面轻轻放下(种子不要陷入泥中太深),每池约可下种5千克。育苗时不能断水,水深随芡苗生长可逐渐加至15厘米左右。芡苗心叶不能被泥埋没。
  假植
  播种后1个月左右,当幼苗已有2~3片箭形初生叶时即可移苗假植。5千克种子约需0.2~0.4亩秧田,按此标准在移苗前把秧田准备好。秧田中灌水15厘米左右。在育苗池中移苗时带子起苗,就地洗净根上附泥,幼苗以35~50厘米见方的株行距移栽秧田内。栽苗时只要把种子和“发芽茎”栽入土中即可,切忌埋没心叶。秧田不能断水,刚假植时保持15厘米左右,返青后再逐渐加深至30~40厘米。定植前按大田或湖荡水位,逐渐加深秧田水位,使芡苗定植后能适应深水的环境。定植
  6月中、下旬芡苗圆盾状后生叶直径达25~30厘米时即可定植(每5千克种子的芡苗约可定植8~10亩大田)。定植前按2米(紫花苏芡)或2.3米(白花苏芡)见方的株行距(亩栽125~166株)开穴,穴挖成上面正方形(边长1.4米左右),下面锅底形,深15~20厘米。开穴时要清除杂草,并施入适量基肥,过1~2天待穴内泥水澄清后就可移苗定植。芡苗栽于穴的中心,深度以刚埋没根和地下茎高为度(心叶顶端必须露在土外),一般7~10天就可返青。湖荡种芡,定植前先按株行距栽茭草定点(俗称“栽潭草”),定植时可按潭草的位置扒塘和种芡。在芡叶直径有70厘米左右时,可把潭草全部拔掉。
  田间管理
  芡苗栽活后至少要进行1~2次查苗补缺,保证全苗。定植时水深不宜浅于
  30~40厘米,成活后可逐渐增加至70~10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1.2~1.5米。在浅水稻田种芡,水深以保持30~40厘米为宜。在芡叶封行前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耘田除草3~5次,耘田除草可结合壅根,即在耘草时应逐次将穴边泥土向穴中推进壅根。操作时不能损伤植株。施追肥可与耘草壅根相结合。施肥方式一般采用肥球深施(封行前)或根外喷施(封行后)。肥球是用泥土和肥料沤制而成。每100千克细土,加50千克腐熟粪肥,2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氯化钾。施肥时把捏成鹅蛋大的肥球,均匀地塞在根系四周的耕作层内。开花结实期于睛天傍晚在叶面喷施几次磷肥(0.2%磷酸二氢钾)和硼肥(0.1%硼酸),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质量。7~8月份,水温高于35℃以上时,应在清晨经常泼凉水于叶面,以降低叶面温度,促进开花结实。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病原为真菌,7~9月发病较多。发病初期叶缘有许多圆形病斑,
  初为暗绿色,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3~4毫米,最大者可达8毫米,极易腐烂穿孔。潮湿时病斑上生鼠灰色霉层。病重时病斑可连合成片,使整张芡叶腐烂。防痔方法:除轮作和不偏施氮肥外,还可叶面喷雾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叶瘤病:病原为真菌,7~8月发病较多。初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呈瘤状,直径为4~40厘米,高2~8厘米。防治方法:除轮作外,在发病季节还可叶面喷雾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氢钾。除上述两种病病害外,莲缢管蚜、菱角萤叶甲、菱角紫叶蝉、斜纹夜蛾、食根金花虫、草鱼、椎实螺、水禽和水鼠均能危害芡实引起减产。防治方法可采用植保上的常用方法。
  采收
  芡实
  刺芡全身有刺,采收困难,一般只收1~2次,采收时间为9月中、下旬。苏芡除叶背有些刺外,全身光滑无刺,适合多次采收。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紫花苏芡)或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白花苏芡),每隔4~7天采收1次,分8~12次采完。采收适期,随产品规格要求而异。芡果成熟的标志为:柔软、饱满,紫红色,光滑无毛,无粘液。如判断芡果成熟度有困难,可在芡果顶部剥出1粒种子进行检查。芡果采回后要及时进行加工。芡种必须放在水中保存。芡果全部收完后,立即彻底清除衰老植株(可作饲料或肥料)和准备种植下茬作物。  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百拜嘟嘟 2024-05-1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53938055038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