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鉴定技巧有哪些谁能说说看

2024-05-30 11:26:26 (17分钟前 更新) 153 1798

最新回答

明清家具鉴定技巧
一看作工。明式家具的作工,其总体特征是以流畅的线条为主,不像清式家具崇尚繁复的雕镂;以圆润为主,不像清式家具讲究用料的方正;以强调结构的整体性为主,往往一木连作,上下贯通,不像清式家具多显支离零乱。一般来说,直脚早,弯脚晚;朝里弯早,向外撇晚。明式多鼓腿膨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清式则多回纹足、兽面足等。
二看用料。明式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硬木,也用榉木、楠木、核桃木、樟木、榆木及其他硬杂木。我们见到“原来头”黄花梨明式家具,基本可断定其为清乾隆之前的家具。乾隆以后,紫檀开始取代黄花梨。红木、花梨木用于制作家具,约在清中期。
三看造型。清中期之前的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如椅凳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符,侧脚收分明显。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则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演变过程。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
四看纹饰。明式家具多以螭龙、凤纹、折枝、卷草以及灵芝等纹饰为主,且往往只在椅背板,牙条等局部作点缀。清式家具除传统的龙凤、折枝、卷草、牡丹、灵芝等外,还有鱼虫、飞鸟、松鼠以及梅、兰、竹、菊、荷花等。西洋纹饰即“西蕃莲”装饰是清代家具的特征之一。另外,雕竹节纹清初以后多,明代少;明式家具的龙纹饰比较抽象,清式家具的则较具象。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明清家具鉴定技巧
一看作工。明式家具的作工,其总体特征是以流畅的线条为主,不像清式家具崇尚繁复的雕镂;以圆润为主,不像清式家具讲究用料的方正;以强调结构的整体性为主,往往一木连作,上下贯通,不像清式家具多显支离零乱。一般来说,直脚早,弯脚晚;朝里弯早,向外撇晚。明式多鼓腿膨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清式则多回纹足、兽面足等。
二看用料。明式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硬木,也用榉木、楠木、核桃木、樟木、榆木及其他硬杂木。我们见到“原来头”黄花梨明式家具,基本可断定其为清乾隆之前的家具。乾隆以后,紫檀开始取代黄花梨。红木、花梨木用于制作家具,约在清中期。
三看造型。清中期之前的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如椅凳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符,侧脚收分明显。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则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演变过程。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
四看纹饰。明式家具多以螭龙、凤纹、折枝、卷草以及灵芝等纹饰为主,且往往只在椅背板,牙条等局部作点缀。清式家具除传统的龙凤、折枝、卷草、牡丹、灵芝等外,还有鱼虫、飞鸟、松鼠以及梅、兰、竹、菊、荷花等。西洋纹饰即“西蕃莲”装饰是清代家具的特征之一。另外,雕竹节纹清初以后多,明代少;明式家具的龙纹饰比较抽象,清式家具的则较具象。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行者孙llllll 2024-05-30
具体技巧如下:
1.卡子花:明式家具上常用双套环、吉祥草、云纹、寿字、方胜、扁圆等式样。清中期以后的卡子花渐增大且趋于繁琐,有些做出花朵果实,有些造成扁方的雕花板块或楼空的如意头。根据卡子花的式样,可有效地判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并确定其大致年代。
2.枨子:凡罗锅枨的弯度较小且无圆婉自然之势、显得失硬的家具,制作年代较晚;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晚期的苏式家具更是流行此做法。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十分重要的特点。
3.牙条:桌几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做的,要早于两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条仅为一直条,或带极小的牙头,为广式家具的做法,时代较晚。苏州地区制做的明式家具,其牙条下的牙头较长,或直落到脚踏帐(横档),成为券口牙子。夹头榫条案的牙头造得格外宽大,形状显得臃肿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期后的造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具体技巧如下:
1.卡子花:明式家具上常用双套环、吉祥草、云纹、寿字、方胜、扁圆等式样。清中期以后的卡子花渐增大且趋于繁琐,有些做出花朵果实,有些造成扁方的雕花板块或楼空的如意头。根据卡子花的式样,可有效地判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并确定其大致年代。
2.枨子:凡罗锅枨的弯度较小且无圆婉自然之势、显得失硬的家具,制作年代较晚;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晚期的苏式家具更是流行此做法。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十分重要的特点。
3.牙条:桌几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做的,要早于两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条仅为一直条,或带极小的牙头,为广式家具的做法,时代较晚。苏州地区制做的明式家具,其牙条下的牙头较长,或直落到脚踏帐(横档),成为券口牙子。夹头榫条案的牙头造得格外宽大,形状显得臃肿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期后的造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小琼琼 2024-05-20
1.搭脑。凡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脑(靠背顶端的横料)中部,有一段高起的,要比用直搭脑的晚;靠背椅的搭脑与后腿上端格角相交,是一统碑椅的特点,为广式家具的传统造法。苏州地区造的明式椅子(灯挂椅),此处多用挖烟袋锅挥卯,时代较早。
 2.屉盘:明清家具的椅凳和床榻的屉盘(垫子),有软硬两种。软屉用棕、藤皮或其他动植物纤维编成。硬屉则用木板造成,一般采用打槽装法。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大都是l6至18世纪初苏州地区的产品,屉盘多为软屉,少有硬屉。今存完好的传世软屉家具,大多可视为苏州地区制造,而硬屉家具则很可能是广州或其他地区所出。
3.牙条:桌几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做的,要早于两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条仅为一直条,或带极小的牙头,为广式家具的做法,时代较晚。苏州地区制做的明式家具,其牙条下的牙头较长,或直落到脚踏帐(横档),成为券口牙子。夹头榫条案的牙头造得格外宽大,形状显得臃肿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期后的造法。
4.枨子:凡罗锅枨的弯度较小且无圆婉自然之势、显得失硬的家具,制作年代较晚;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晚期的苏式家具更是流行此做法。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十分重要的特点。
1.搭脑。凡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脑(靠背顶端的横料)中部,有一段高起的,要比用直搭脑的晚;靠背椅的搭脑与后腿上端格角相交,是一统碑椅的特点,为广式家具的传统造法。苏州地区造的明式椅子(灯挂椅),此处多用挖烟袋锅挥卯,时代较早。
 2.屉盘:明清家具的椅凳和床榻的屉盘(垫子),有软硬两种。软屉用棕、藤皮或其他动植物纤维编成。硬屉则用木板造成,一般采用打槽装法。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大都是l6至18世纪初苏州地区的产品,屉盘多为软屉,少有硬屉。今存完好的传世软屉家具,大多可视为苏州地区制造,而硬屉家具则很可能是广州或其他地区所出。
3.牙条:桌几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做的,要早于两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条仅为一直条,或带极小的牙头,为广式家具的做法,时代较晚。苏州地区制做的明式家具,其牙条下的牙头较长,或直落到脚踏帐(横档),成为券口牙子。夹头榫条案的牙头造得格外宽大,形状显得臃肿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期后的造法。
4.枨子:凡罗锅枨的弯度较小且无圆婉自然之势、显得失硬的家具,制作年代较晚;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晚期的苏式家具更是流行此做法。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十分重要的特点。
花花的老妈 2024-05-10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3662381172180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