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2024-05-22 08:20:28 (10分钟前 更新) 303 6515

最新回答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沿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4、瓷器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遗传。
5、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沿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4、瓷器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遗传。
5、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
sleepworm88 2024-05-22
明洪武民窑青花的青花呈深靛青,凝聚处有黑褐色斑点,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晦暗沉滞到明丽浓艳的过程。早期的胎骨粗松,含灰或含黄,至洪武晚期则呈现白色。纹饰均采用一笔勾勒,线条圆劲飞动,有花草禽鸟纹,也有各种几何纹。
 明永乐民窑青花瓷钴蓝发色和洪武民窑大体相似,以靛青为基调,流散现象或多或少存在,胎大多比较白净,也有少数呈浅灰白色。普遍存在缩釉现象。器型以碗、盘、杯、盏等日用品为多。装饰花纹以自然物为多,如动物、花草等,绘画生动,笔意流畅,用笔简约是其重要特征。
 宣德青花瓷胚体为瓷石高岭土二元配方,白净,瓷化程度好,但亦有胎松质粗的。大部分器物为淡卵青釉,釉质润亮,釉表具细桔皮纹,另有部分为灰黄或灰青色。青花料有国较和进口两种。宣德民窑青花瓷的主题纹饰较洪武、永乐朝简单。
 正统、景泰、天顺处于宣德瓷雄伟凝重和成化瓷轻盈俏丽的过渡阶段,瓷的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都反映了这个变化过程。釉色肥厚,纹饰自然,装饰纹饰多具写意风格,缠枝和折枝花卉、麒麟、犀牛、仙神、婴戏都是常见的,有的纹饰奇谲怪诞,带有神秘色彩。
 成化和弘治民窑青花有很多相似之处,用平等青料。青料发色以靛青为基调,淡雅清丽,很少幽深灰黑。除成化早期制品外,几不见明初青花上黑褐色斑点。绘画风格有了变化,笔法既非明早期的纯粹“勾勒点染”,也非完全的明后期的“单浅平涂”而采用了染色的方法,染色俗称“分水”。纹饰多数较明初繁复,这是其时代特点。
 明正德民窑青花一般用江西上高县产的名为“无名子”的土青。这类青料呈色带灰,以灰青淡穆为基调,亦有的呈靛青色而色明丽。分水只有淡浓两种色阶,淡色则不能清莹而带浑浊。在装饰纹样上,构图趋于疏朗,已不见满填小叶的繁缛缠枝花纹饰,用笔较为工致,线条细瘦。在纹饰中,缠枝莲仍属常见,开始用阿拉伯文题铭或作装饰。在器物形制上,有一些新创造。
 嘉靖民窑青花瓷所用青料有进口“回青”和国产“土青”两种。用回青的青花呈幽菁,用国产土青的则青花发色趋于黑灰。装饰纹样用双钩分水画法,在装饰纹饰上带有道教色彩的内容较为普遍。自嘉靖开始,青花瓷上的题字骤增,除了帝王年号本款外,还有寄托款、吉语佳句等。在形制上,出现了四方罐、瓜楞罐等造型独特的器物。
 万历民窑青花瓷的胎质白腻,胎体趋薄,所用青料为几种不同的国产料。青花呈色由于青料的不同而有三种:或为扬艳泛紫;或为青灰沉滞;或为色泽艳丽,色阶清晰的靛青。在装饰纹样上,道教色彩的题材仍占相当比例。
 明天启民窑青花瓷的青花发色明朗,呈靛青色,分得出浓淡色阶,无黑色氧化斑疤和其他杂色斑疤,不见青花流散现象。明天启民窑青花瓷装饰风格上古朴脱俗,流行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主题纹饰内容广泛,人物刻划采用变形手法,颇具特色。天启民窑青花瓷(包括五彩瓷)绘有一些特有或常见的装饰图纹,如细腿麋鹿、八字树枝、梦幻图景等。
 晚明时景德镇所用青料有数种。其中民窑所制日用粗瓷用丰城所产品质较次的青料。崇祯民窑青花发色稳定,呈靛青色,略带幽灰,不见流散。崇祯后期青料研磨加工更细,使青色阶增多。分水沈淡层次分明,色泽也凝翠欲滴。绘画方法以单线平涂为主,但渲染大多超出轮廓线,成团成片而浑浊淋漓。装饰题材广泛,构图生动自然。画法上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手段,画风荒诞为其特色。
明洪武民窑青花的青花呈深靛青,凝聚处有黑褐色斑点,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晦暗沉滞到明丽浓艳的过程。早期的胎骨粗松,含灰或含黄,至洪武晚期则呈现白色。纹饰均采用一笔勾勒,线条圆劲飞动,有花草禽鸟纹,也有各种几何纹。
 明永乐民窑青花瓷钴蓝发色和洪武民窑大体相似,以靛青为基调,流散现象或多或少存在,胎大多比较白净,也有少数呈浅灰白色。普遍存在缩釉现象。器型以碗、盘、杯、盏等日用品为多。装饰花纹以自然物为多,如动物、花草等,绘画生动,笔意流畅,用笔简约是其重要特征。
 宣德青花瓷胚体为瓷石高岭土二元配方,白净,瓷化程度好,但亦有胎松质粗的。大部分器物为淡卵青釉,釉质润亮,釉表具细桔皮纹,另有部分为灰黄或灰青色。青花料有国较和进口两种。宣德民窑青花瓷的主题纹饰较洪武、永乐朝简单。
 正统、景泰、天顺处于宣德瓷雄伟凝重和成化瓷轻盈俏丽的过渡阶段,瓷的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都反映了这个变化过程。釉色肥厚,纹饰自然,装饰纹饰多具写意风格,缠枝和折枝花卉、麒麟、犀牛、仙神、婴戏都是常见的,有的纹饰奇谲怪诞,带有神秘色彩。
 成化和弘治民窑青花有很多相似之处,用平等青料。青料发色以靛青为基调,淡雅清丽,很少幽深灰黑。除成化早期制品外,几不见明初青花上黑褐色斑点。绘画风格有了变化,笔法既非明早期的纯粹“勾勒点染”,也非完全的明后期的“单浅平涂”而采用了染色的方法,染色俗称“分水”。纹饰多数较明初繁复,这是其时代特点。
 明正德民窑青花一般用江西上高县产的名为“无名子”的土青。这类青料呈色带灰,以灰青淡穆为基调,亦有的呈靛青色而色明丽。分水只有淡浓两种色阶,淡色则不能清莹而带浑浊。在装饰纹样上,构图趋于疏朗,已不见满填小叶的繁缛缠枝花纹饰,用笔较为工致,线条细瘦。在纹饰中,缠枝莲仍属常见,开始用阿拉伯文题铭或作装饰。在器物形制上,有一些新创造。
 嘉靖民窑青花瓷所用青料有进口“回青”和国产“土青”两种。用回青的青花呈幽菁,用国产土青的则青花发色趋于黑灰。装饰纹样用双钩分水画法,在装饰纹饰上带有道教色彩的内容较为普遍。自嘉靖开始,青花瓷上的题字骤增,除了帝王年号本款外,还有寄托款、吉语佳句等。在形制上,出现了四方罐、瓜楞罐等造型独特的器物。
 万历民窑青花瓷的胎质白腻,胎体趋薄,所用青料为几种不同的国产料。青花呈色由于青料的不同而有三种:或为扬艳泛紫;或为青灰沉滞;或为色泽艳丽,色阶清晰的靛青。在装饰纹样上,道教色彩的题材仍占相当比例。
 明天启民窑青花瓷的青花发色明朗,呈靛青色,分得出浓淡色阶,无黑色氧化斑疤和其他杂色斑疤,不见青花流散现象。明天启民窑青花瓷装饰风格上古朴脱俗,流行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主题纹饰内容广泛,人物刻划采用变形手法,颇具特色。天启民窑青花瓷(包括五彩瓷)绘有一些特有或常见的装饰图纹,如细腿麋鹿、八字树枝、梦幻图景等。
 晚明时景德镇所用青料有数种。其中民窑所制日用粗瓷用丰城所产品质较次的青料。崇祯民窑青花发色稳定,呈靛青色,略带幽灰,不见流散。崇祯后期青料研磨加工更细,使青色阶增多。分水沈淡层次分明,色泽也凝翠欲滴。绘画方法以单线平涂为主,但渲染大多超出轮廓线,成团成片而浑浊淋漓。装饰题材广泛,构图生动自然。画法上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手段,画风荒诞为其特色。
翻页作废啊 2024-05-20
明永乐民窑青花瓷钴蓝发色和洪武民窑大体相似,以靛青为基调,流散现象或多或少存在,胎大多比较白净,也有少数呈浅灰白色。普遍存在缩釉现象。器型以碗、盘、杯、盏等日用品为多。装饰花纹以自然物为多,如动物、花草等,绘画生动,笔意流畅,用笔简约是其重要特征。
明永乐民窑青花瓷钴蓝发色和洪武民窑大体相似,以靛青为基调,流散现象或多或少存在,胎大多比较白净,也有少数呈浅灰白色。普遍存在缩釉现象。器型以碗、盘、杯、盏等日用品为多。装饰花纹以自然物为多,如动物、花草等,绘画生动,笔意流畅,用笔简约是其重要特征。
善良哒小虾米 2024-05-07
明朝青花瓷既有元代风格,又开拓新样,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玉壶春瓶及执壶由元代的瘦长器体而演变为粗硕丰圆,大尊、双耳瓶、墩碗、军持、盏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盘类,均古朴庄重,也有更加清秀圆润的盘、碗。其装饰工艺,器内阳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装饰,是为元代枢府窑及元青花技艺的继续。南京明故宫御带河和北京的元、明宫殿遗址,于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残瓷,表明此时有青花云龙盘,外壁青花,里壁模印云龙纹饰,盘心画有长脚形如意云纹  3朵。其后的永乐、宣德乃至正德、嘉靖时均沿用这一装饰,但洪武时如意形云的云尾较长,显得飘洒流畅。
明朝青花瓷既有元代风格,又开拓新样,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玉壶春瓶及执壶由元代的瘦长器体而演变为粗硕丰圆,大尊、双耳瓶、墩碗、军持、盏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盘类,均古朴庄重,也有更加清秀圆润的盘、碗。其装饰工艺,器内阳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装饰,是为元代枢府窑及元青花技艺的继续。南京明故宫御带河和北京的元、明宫殿遗址,于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残瓷,表明此时有青花云龙盘,外壁青花,里壁模印云龙纹饰,盘心画有长脚形如意云纹  3朵。其后的永乐、宣德乃至正德、嘉靖时均沿用这一装饰,但洪武时如意形云的云尾较长,显得飘洒流畅。
美丽华华 2024-05-0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47793054580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