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工艺流程是什么谁清楚

2024-06-02 17:12:52 (13分钟前 更新) 158 6822

最新回答

合肥玖栎装饰帮您解答;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化温度(这时处于粘性流动状态)——这个温度范围我们称为钢化温度范围(
合肥玖栎装饰帮您解答;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化温度(这时处于粘性流动状态)——这个温度范围我们称为钢化温度范围(
千羽YUmi 2024-06-02
工艺过程:  
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化温度(这时处于粘性流动状态)——这个温度范围我们称为钢化温度范围(620℃—640℃),  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骤冷而成的,下面简单叙述钢化玻璃在加热和骤冷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应力形成过程。  
a.  开始加热阶段:  
玻璃片由室温进入钢化炉加热,由于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此时内层温度低,外层温度高,外层开始膨胀,内层未膨胀,所以此时外  层的膨胀受到内层的抑制表面产生了暂时的压应力,中心层为张应力,由于玻璃的抗压缩度高,所以虽然快速加热,玻璃片也不破碎。  
注:从这里可以了解到玻璃一进炉,由于玻璃内外层有温差造成了,玻璃内外层的应力,因此厚玻璃要加热慢一点,温度低一点,否则因  内外温差太而造成玻璃在炉内破裂。  
b.  继续加热阶段:  
玻璃继续加热,玻璃内外层温差缩小等内外层都达到钢化温度时玻璃板内等应力。  
c.  开始骤冷阶段(在开始吹风的前1.5—2秒)  
玻璃片由钢化炉进入风栅吹风,表面层温度下降低于中心温度,表面开始收缩,而中心层没有收缩,所以表面层的收缩受到中心层的抑制  ,使表面层受到暂时张应力,中心层形成压应力。  
d.  继续骤冷阶段:  
玻璃内外层进一步骤冷,玻璃表面层已硬化(温度已降到500℃以下),停止收缩,这时内层也开始冷却、收缩,而硬化了的表面层抑  制了内层的收缩,结果使表面层产生了压应力,而在内层形成了张应力。  
e.  继续骤冷(12秒内)  
玻璃内外层温度都进一步降低,内层玻璃在此时降到500℃左右,收缩加速,在这个阶段外层的压应力,内层的张应力已基本形成,但  是中心层还比较软,尚未完全脱离粘性流动状态,所以还不是最终的应力状态。  
f.  钢化完成(20秒内)  
这个阶段内外层玻璃都完全钢化,内外层温差缩小,钢化玻璃的最终应力形成,即外表面为压应力,内层为张应力
工艺过程:  
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化温度(这时处于粘性流动状态)——这个温度范围我们称为钢化温度范围(620℃—640℃),  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骤冷而成的,下面简单叙述钢化玻璃在加热和骤冷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应力形成过程。  
a.  开始加热阶段:  
玻璃片由室温进入钢化炉加热,由于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此时内层温度低,外层温度高,外层开始膨胀,内层未膨胀,所以此时外  层的膨胀受到内层的抑制表面产生了暂时的压应力,中心层为张应力,由于玻璃的抗压缩度高,所以虽然快速加热,玻璃片也不破碎。  
注:从这里可以了解到玻璃一进炉,由于玻璃内外层有温差造成了,玻璃内外层的应力,因此厚玻璃要加热慢一点,温度低一点,否则因  内外温差太而造成玻璃在炉内破裂。  
b.  继续加热阶段:  
玻璃继续加热,玻璃内外层温差缩小等内外层都达到钢化温度时玻璃板内等应力。  
c.  开始骤冷阶段(在开始吹风的前1.5—2秒)  
玻璃片由钢化炉进入风栅吹风,表面层温度下降低于中心温度,表面开始收缩,而中心层没有收缩,所以表面层的收缩受到中心层的抑制  ,使表面层受到暂时张应力,中心层形成压应力。  
d.  继续骤冷阶段:  
玻璃内外层进一步骤冷,玻璃表面层已硬化(温度已降到500℃以下),停止收缩,这时内层也开始冷却、收缩,而硬化了的表面层抑  制了内层的收缩,结果使表面层产生了压应力,而在内层形成了张应力。  
e.  继续骤冷(12秒内)  
玻璃内外层温度都进一步降低,内层玻璃在此时降到500℃左右,收缩加速,在这个阶段外层的压应力,内层的张应力已基本形成,但  是中心层还比较软,尚未完全脱离粘性流动状态,所以还不是最终的应力状态。  
f.  钢化完成(20秒内)  
这个阶段内外层玻璃都完全钢化,内外层温差缩小,钢化玻璃的最终应力形成,即外表面为压应力,内层为张应力
天壹老师 2024-05-18
钢化玻璃是通过改变玻璃的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一般是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钢化。其方法是将含有碱金属离子的硅酸盐玻璃,浸入到熔融状态的锂(Li+)盐中,使玻璃表层的Na+或K+离子与Li+离子发生交换,表面形成Li+离子交换层,由于Li+的膨胀系数小于Na+、K+离子,从而在冷却过程中造成外层收缩较小而内层收缩较大,当冷却到常温后,玻璃便同样处于内层受拉,外层受压的状态得到。
钢化玻璃是通过改变玻璃的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一般是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钢化。其方法是将含有碱金属离子的硅酸盐玻璃,浸入到熔融状态的锂(Li+)盐中,使玻璃表层的Na+或K+离子与Li+离子发生交换,表面形成Li+离子交换层,由于Li+的膨胀系数小于Na+、K+离子,从而在冷却过程中造成外层收缩较小而内层收缩较大,当冷却到常温后,玻璃便同样处于内层受拉,外层受压的状态得到。
无限幻想海浪 2024-05-14
钢化玻璃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钢化玻璃的物理钢化方法有风冷钢化、液冷钢化和微粒钢化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风冷钢化.物理钢化是把玻璃加热到低于软化温度后进行均匀的快速冷却,玻璃外部因迅速冷却而固化、而内部冷却较慢。当内部继续收缩时使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而内部为张应力,从而提高了玻璃强度和耐热冲击性。物理钢化的主要设备是钢化炉,它由加热和淬冷两部分组成,按玻璃的输送方式又分为水平钢化炉和垂直钢化炉两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玻璃原片准备一切裁、钻孔、打槽、磨边一洗涤、干燥一电炉加热一风栅淬冷一成品检验   
(1)垂直钢化法垂直钢化法采用夹钳吊挂平板玻璃加热和吹风进行淬火,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淬火方法。垂直钢化生产线主要由加热炉、压弯装置和钢化风栅三部分组成。经过原片准备、加工、洗涤、干燥和半成品检验等预处理的玻璃,用耐热钢夹钳钳住送入电加热炉中进行加热。
当玻璃加热到需要温度后,快速移至风栅中进行淬冷。在钢化风栅中用压缩空气均匀、迅速地喷吹玻璃的两个表面,使玻璃急剧冷却。在玻璃的冷却过程中,玻璃的内层和表层之间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因而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内层产生拉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和耐热冲击性。淬冷后的玻璃从风栅中移出并去除夹具,经检验后包装入库。   
使用垂直法生产曲面钢化玻璃,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二步法是在钢化加热炉和钢化风栅之间,设有一个由前、后模组成的压弯装置。当玻璃在加热炉内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时迅速移入压弯装置中,被压弯装置弯曲成所需的曲面,然后经淬冷获得曲面钢化玻璃产品。一步法时,钢化风栅和压弯模具用对接的方式结成一体,玻璃的弯曲和淬冷在同一工位完成。  
 垂直钢化法的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仍是一种可行的钢化方法。其缺点是生产率低,产品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夹痕缺陷,玻璃加热时出现拉长、弯曲或翘曲;吊挂上片、卸片由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不易实现生产自动化,产量较低;并且受夹钳夹持力的限制,玻璃规格不能过大。  
         (2)水平钢化法   水平钢化法是使玻璃水平通过加热炉加热,然后经淬冷而使玻璃获得增强的一种工艺。水平钢化法生产钢化玻璃的设备有气垫钢化炉和水平辊道钢化炉两种。   
a.气垫钢化法气垫钢化法是指玻璃板由加热气体或燃烧产物构成的气垫支承,在加热炉内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由输送机构快速送入双面气垫冷却装置,用压缩空气垫对玻璃进行急剧均匀冷却,再由辊道输送机将钢化好的成品玻璃送出。生产弯钢化玻璃时,主要靠喷嘴布置形式的变化,使玻璃在加热过程中逐渐达到所需的曲面,再吹风淬火。   
气垫钢化法由于玻璃加热时受气垫层均匀支承,表面损伤变形小,无夹钳印痕,不因钢化处理而在玻璃上增加新的缺陷,产品质量较高。由于气垫钢化冷却设备的冷却能力大,可以钢化3mm厚的薄玻璃,其强度能达到垂直钢化法钢化5ram玻璃的数值。由于在淬火过程中玻璃实际上不与任何固体物件接触,因此生产出来的钢化玻璃具有最佳的质量。此外,该法也能生产单曲面的弯钢化玻璃,并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气垫钢化设备投资较大,生产的玻璃规格、形状尺寸受到一定限制,运行和操作技术要求严格,只能生产形状简单、对称形的曲面钢化玻璃。  
 b.水平辊道钢化法水平辊道钢化法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玻璃淬火方法。它通过水平辊道输送玻璃,进行加热和吹风淬火。它既可生产大规格建筑用平钢化玻璃,又可以生产汽车用圆柱面弯钢化玻璃。钢化机组主要由上片台、电加热炉、弯钢化区、平钢化区、卸片台、风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生产弯钢化玻璃有重力弯曲法和模压弯曲法两种方法。重力弯曲法生产曲面钢化玻璃主要靠辊道布置形式的逐渐变化,使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达到所需的曲面,再吹风淬火。模鹾弯曲法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水平辊道生产线上,设加热区、压弯区和淬冷区。玻璃板按通常方法在加热炉内加热到软化温度后,快速移到压弯区。在压弯区设有一个压弯模具,该模具由一个能上下移动的下模和一个固定的上模接触,将玻璃压成预定的弯曲度。弯曲后的玻璃板输送到淬冷区进行淬冷,淬冷后成品经检验入库。   
水平辊道法具有生产率高、产品种类多、加工范围广等优点。它能钢化3~19mm厚度范围内的各种无色、茶色、压花、釉面、喷涂、镀膜等平板玻璃,产品规格全,目前最大规格为6m×3m,最小规格为0.3m×0.1m;淬火质量好,操作方便,装、卸片容易,劳动生产率高。但是,这种方法生产的钢化玻璃,表面质量受传送辊道的影响较大。若辊道表面粗糙、弯曲变形、表面损坏或辊距大小不等,容易使钢化玻璃产生印痕或弯曲。目前广泛使用石英陶瓷辊道,使用寿命长,蓄热量多,炉温稳定等优点。并且通过二氧化硫导入系统,润滑、保护石英辊,防止在玻璃上形成辊印。   
用计算机控制玻璃整个钢化系统,可以根据玻璃长度设定步进长度,跟踪玻璃长度自动调节玻璃在炉中的往复行程和周期;温度自动补偿功能能够加快加热速度,缩短待炉时间,防止玻璃缺陷;根据玻璃厚度合理配置风机及变频调速装置,达到节能目的,降低生产费用;上、下风栅按设定比例的风量自动调节功能;生产不同厚度玻璃时,风栅开度按设定值自动调节;钢化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玻璃时,工艺参数以订单形式输入计算机,随时调用,可缩短非生产时间,提高成品率。  
 (3)液冷钢化和微粒钢化液冷钢化与风冷钢化的区别是用液体代替空气对加热后的玻璃进行淬冷。由于液体的比热容和传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所以冷却强度大。液冷钢化的介质温度一般为200~250℃,钢化时间随制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微粒钢化是玻璃在远红外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于流化床中经固体微粒淬冷,而使玻璃获得增强的一种工艺。一般采用口一A1203和7-A1203粒子,颗粒尺寸小于200um。
钢化玻璃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钢化玻璃的物理钢化方法有风冷钢化、液冷钢化和微粒钢化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风冷钢化.物理钢化是把玻璃加热到低于软化温度后进行均匀的快速冷却,玻璃外部因迅速冷却而固化、而内部冷却较慢。当内部继续收缩时使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而内部为张应力,从而提高了玻璃强度和耐热冲击性。物理钢化的主要设备是钢化炉,它由加热和淬冷两部分组成,按玻璃的输送方式又分为水平钢化炉和垂直钢化炉两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玻璃原片准备一切裁、钻孔、打槽、磨边一洗涤、干燥一电炉加热一风栅淬冷一成品检验   
(1)垂直钢化法垂直钢化法采用夹钳吊挂平板玻璃加热和吹风进行淬火,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淬火方法。垂直钢化生产线主要由加热炉、压弯装置和钢化风栅三部分组成。经过原片准备、加工、洗涤、干燥和半成品检验等预处理的玻璃,用耐热钢夹钳钳住送入电加热炉中进行加热。
当玻璃加热到需要温度后,快速移至风栅中进行淬冷。在钢化风栅中用压缩空气均匀、迅速地喷吹玻璃的两个表面,使玻璃急剧冷却。在玻璃的冷却过程中,玻璃的内层和表层之间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因而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内层产生拉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和耐热冲击性。淬冷后的玻璃从风栅中移出并去除夹具,经检验后包装入库。   
使用垂直法生产曲面钢化玻璃,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二步法是在钢化加热炉和钢化风栅之间,设有一个由前、后模组成的压弯装置。当玻璃在加热炉内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时迅速移入压弯装置中,被压弯装置弯曲成所需的曲面,然后经淬冷获得曲面钢化玻璃产品。一步法时,钢化风栅和压弯模具用对接的方式结成一体,玻璃的弯曲和淬冷在同一工位完成。  
 垂直钢化法的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仍是一种可行的钢化方法。其缺点是生产率低,产品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夹痕缺陷,玻璃加热时出现拉长、弯曲或翘曲;吊挂上片、卸片由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不易实现生产自动化,产量较低;并且受夹钳夹持力的限制,玻璃规格不能过大。  
         (2)水平钢化法   水平钢化法是使玻璃水平通过加热炉加热,然后经淬冷而使玻璃获得增强的一种工艺。水平钢化法生产钢化玻璃的设备有气垫钢化炉和水平辊道钢化炉两种。   
a.气垫钢化法气垫钢化法是指玻璃板由加热气体或燃烧产物构成的气垫支承,在加热炉内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由输送机构快速送入双面气垫冷却装置,用压缩空气垫对玻璃进行急剧均匀冷却,再由辊道输送机将钢化好的成品玻璃送出。生产弯钢化玻璃时,主要靠喷嘴布置形式的变化,使玻璃在加热过程中逐渐达到所需的曲面,再吹风淬火。   
气垫钢化法由于玻璃加热时受气垫层均匀支承,表面损伤变形小,无夹钳印痕,不因钢化处理而在玻璃上增加新的缺陷,产品质量较高。由于气垫钢化冷却设备的冷却能力大,可以钢化3mm厚的薄玻璃,其强度能达到垂直钢化法钢化5ram玻璃的数值。由于在淬火过程中玻璃实际上不与任何固体物件接触,因此生产出来的钢化玻璃具有最佳的质量。此外,该法也能生产单曲面的弯钢化玻璃,并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气垫钢化设备投资较大,生产的玻璃规格、形状尺寸受到一定限制,运行和操作技术要求严格,只能生产形状简单、对称形的曲面钢化玻璃。  
 b.水平辊道钢化法水平辊道钢化法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玻璃淬火方法。它通过水平辊道输送玻璃,进行加热和吹风淬火。它既可生产大规格建筑用平钢化玻璃,又可以生产汽车用圆柱面弯钢化玻璃。钢化机组主要由上片台、电加热炉、弯钢化区、平钢化区、卸片台、风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生产弯钢化玻璃有重力弯曲法和模压弯曲法两种方法。重力弯曲法生产曲面钢化玻璃主要靠辊道布置形式的逐渐变化,使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达到所需的曲面,再吹风淬火。模鹾弯曲法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水平辊道生产线上,设加热区、压弯区和淬冷区。玻璃板按通常方法在加热炉内加热到软化温度后,快速移到压弯区。在压弯区设有一个压弯模具,该模具由一个能上下移动的下模和一个固定的上模接触,将玻璃压成预定的弯曲度。弯曲后的玻璃板输送到淬冷区进行淬冷,淬冷后成品经检验入库。   
水平辊道法具有生产率高、产品种类多、加工范围广等优点。它能钢化3~19mm厚度范围内的各种无色、茶色、压花、釉面、喷涂、镀膜等平板玻璃,产品规格全,目前最大规格为6m×3m,最小规格为0.3m×0.1m;淬火质量好,操作方便,装、卸片容易,劳动生产率高。但是,这种方法生产的钢化玻璃,表面质量受传送辊道的影响较大。若辊道表面粗糙、弯曲变形、表面损坏或辊距大小不等,容易使钢化玻璃产生印痕或弯曲。目前广泛使用石英陶瓷辊道,使用寿命长,蓄热量多,炉温稳定等优点。并且通过二氧化硫导入系统,润滑、保护石英辊,防止在玻璃上形成辊印。   
用计算机控制玻璃整个钢化系统,可以根据玻璃长度设定步进长度,跟踪玻璃长度自动调节玻璃在炉中的往复行程和周期;温度自动补偿功能能够加快加热速度,缩短待炉时间,防止玻璃缺陷;根据玻璃厚度合理配置风机及变频调速装置,达到节能目的,降低生产费用;上、下风栅按设定比例的风量自动调节功能;生产不同厚度玻璃时,风栅开度按设定值自动调节;钢化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玻璃时,工艺参数以订单形式输入计算机,随时调用,可缩短非生产时间,提高成品率。  
 (3)液冷钢化和微粒钢化液冷钢化与风冷钢化的区别是用液体代替空气对加热后的玻璃进行淬冷。由于液体的比热容和传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所以冷却强度大。液冷钢化的介质温度一般为200~250℃,钢化时间随制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微粒钢化是玻璃在远红外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于流化床中经固体微粒淬冷,而使玻璃获得增强的一种工艺。一般采用口一A1203和7-A1203粒子,颗粒尺寸小于200um。
yuqian1004 2024-05-05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68429756164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