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超高层住宅好不好

2024-06-10 20:23:58 (19分钟前 更新) 547 2926

最新回答

超高层的优势
  1、视野开阔,景观好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建筑群中,属于鹤立鸡群的一类,。没有其他遮挡物,视野自然开阔,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肯定很不错。当然,有心脏病的人就不建议买了。
  2、空气清新,采光好
  超高层的高度,空气对流好,通风好,室内的环境自然就很清新。高度高,没有遮挡物,采光自然就好于其他住户。
  3、蚊虫等较少,日常生活不会为这个闹心
  超高层的缺陷
  1、楼层过高,电梯的耗能较高,收费一般就比较贵
  2、水压不够大,日常生活会受到影响
  3、断电的事不能发生,一旦发生,基本就是噩梦
  4、假如遇到地震、火灾的突发事件,超高层的住宅的存活几率要小很多。不过在国家规定中,超高层住在每15层都会有避难层。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
  是否购买超高层还是根据自身需求吧,事无绝对,有的人适合买超高层,有的人或许就不需要买。
超高层的优势
  1、视野开阔,景观好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建筑群中,属于鹤立鸡群的一类,。没有其他遮挡物,视野自然开阔,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肯定很不错。当然,有心脏病的人就不建议买了。
  2、空气清新,采光好
  超高层的高度,空气对流好,通风好,室内的环境自然就很清新。高度高,没有遮挡物,采光自然就好于其他住户。
  3、蚊虫等较少,日常生活不会为这个闹心
  超高层的缺陷
  1、楼层过高,电梯的耗能较高,收费一般就比较贵
  2、水压不够大,日常生活会受到影响
  3、断电的事不能发生,一旦发生,基本就是噩梦
  4、假如遇到地震、火灾的突发事件,超高层的住宅的存活几率要小很多。不过在国家规定中,超高层住在每15层都会有避难层。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
  是否购买超高层还是根据自身需求吧,事无绝对,有的人适合买超高层,有的人或许就不需要买。
小豆他妈妈 2024-06-10
一要注意房屋的户型格局和朝向。由于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和框架剪刀墙等特点,户室之间不能打通,户型格局不易改变。所以,在挑选时要注意房屋的户型和朝向,以满足居住后的舒适。    二要注意整栋楼的总户数、电梯数量以及电梯的质量。层数越高、户型越多,电梯也应略多几部,一般讲20层以上应配备2—3部电梯,如少于2部电梯,则会影响出行的便捷度。    三要注意“二次加压”供应自来水方式水压是否够。尤其是夏天用水高峰期,是否会有断水时间。    四要注意周边地区的未来规划前景。高层住宅的一大优点是视野广、景观好、空气新鲜,若未来楼前再建起几座高楼,则要影响视线景观。    五要注意楼内的物业管理。由于高层住宅通道多,在安全保卫上要特别注意。
 把我资料库的文章给你看,自己慢慢选吧。  扬灰层的存在是指:“由于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灰尘密度较大。”但不一定是高层的9到11层,因为“其具体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这就表示,不同的“扬灰层”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因为要综合的科学因素太多,老百姓算不出来。  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高层住宅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土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同样的地基建造六层住宅与建十二层住宅,土地利用率可提高一倍,这显然对政府和开发商都有利(政府可以多卖点地,开发商自然更不说了),所以近几年政府及开发商都利用各种传媒鼓吹炒作住小高层的利处,于是乎,住小高层似乎成了一时髦和潮流,小高层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地遍地开花。  这里先说说小高层的益处,首先,从建设质量上看,一般情况下,高层的建造标准、建造质量要高于多层。普通多层住宅一般为砖混凝结构,而高层住宅由于它为钢筋混凝现浇,地基深而结实,墙体厚实,不渗水,抗震性能好于多层,整栋大楼不会下沉变形;而且折旧年限长。还有双路供水,供电系统,可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规模化的管理服务、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
 随着小高层的普及,近些年挑选楼层的争论又多了起来,一说到选小高层楼层,一些人肯定会说,这还用争论?!既然是小高层,当然是越高越好了,其实不然,同一套户型,所在的楼层不一样,居住感觉也会大不相同,每层楼都有自己的小气候。楼层不同,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同。这里先介绍各楼层的利弊让大家自己斟酌。
 先说说一般不被购房者尤其是年轻购房者看中的低楼层吧,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要说心理上舒适,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现实联系,不用朝下瞧人。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一层到三层离地面很近,虽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适感,但是低层空气循环减缓、阴影和湿度大、通风不好的楼区污染也比较严重。一般人会认为,三楼是最理想的,而恰恰正是这里集结了大量有害物质。四楼、五楼的有害物质就少得多,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的住宅,使人有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高层视野较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小;自然风大,采光较好,日照时间长,有的朝向太阳照射达到七八个小时之久。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有人认为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而这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高层周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所住的高层的周边没山没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楼座的“后脑勺”,“享受”着城市的各种光电污染能说是景色好?!其实很多住高层想观景的自己却成了“景观”,让对面同等楼层的住户把自己的小家看的通透,真不知这种“景观”让心里能美到哪去,而低楼层却因视线死角及地面树木及低矮建筑的阻挡却具有很好的私密性(这肯定让大家意外,但事实却如此),说到楼高自然风大,很多住户住着住着往往会感觉自然风有时大过头了(尤其是处于多风的地区及春冬等季节),再就是高层的空气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鲜,大大小小的烟囱几乎包围城市,30米以上难免集结起有害物质。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  ,其实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  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层之间。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8-11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  而且这里正好是噪音较大的空间,许多消费者以为身居高楼就能“远离尘嚣”,谁能想到,真正在一楼倾听车辆噪声,还不如在8-14层听得真切。这是因为,声波的路线跟树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关。声音通常以最短的路线传播,有时高层同样听见汽车干线上的嘈杂声,原来,  有时声音会自由地往上走,直至高层的窗户。声波是以立体传播的,向上的并不比向两边的弱,高层楼接收到的声波要比同一幢楼低层来得强。而低楼层却因受到周围低矮建筑物及树木等物的阻档和吸收而相对减少了噪音,这个因素在选择住宅时也是不容忽视的。高层居民的另一个无形的敌人是电磁辐射。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一要注意房屋的户型格局和朝向。由于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和框架剪刀墙等特点,户室之间不能打通,户型格局不易改变。所以,在挑选时要注意房屋的户型和朝向,以满足居住后的舒适。    二要注意整栋楼的总户数、电梯数量以及电梯的质量。层数越高、户型越多,电梯也应略多几部,一般讲20层以上应配备2—3部电梯,如少于2部电梯,则会影响出行的便捷度。    三要注意“二次加压”供应自来水方式水压是否够。尤其是夏天用水高峰期,是否会有断水时间。    四要注意周边地区的未来规划前景。高层住宅的一大优点是视野广、景观好、空气新鲜,若未来楼前再建起几座高楼,则要影响视线景观。    五要注意楼内的物业管理。由于高层住宅通道多,在安全保卫上要特别注意。
 把我资料库的文章给你看,自己慢慢选吧。  扬灰层的存在是指:“由于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灰尘密度较大。”但不一定是高层的9到11层,因为“其具体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这就表示,不同的“扬灰层”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因为要综合的科学因素太多,老百姓算不出来。  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高层住宅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土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同样的地基建造六层住宅与建十二层住宅,土地利用率可提高一倍,这显然对政府和开发商都有利(政府可以多卖点地,开发商自然更不说了),所以近几年政府及开发商都利用各种传媒鼓吹炒作住小高层的利处,于是乎,住小高层似乎成了一时髦和潮流,小高层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地遍地开花。  这里先说说小高层的益处,首先,从建设质量上看,一般情况下,高层的建造标准、建造质量要高于多层。普通多层住宅一般为砖混凝结构,而高层住宅由于它为钢筋混凝现浇,地基深而结实,墙体厚实,不渗水,抗震性能好于多层,整栋大楼不会下沉变形;而且折旧年限长。还有双路供水,供电系统,可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规模化的管理服务、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
 随着小高层的普及,近些年挑选楼层的争论又多了起来,一说到选小高层楼层,一些人肯定会说,这还用争论?!既然是小高层,当然是越高越好了,其实不然,同一套户型,所在的楼层不一样,居住感觉也会大不相同,每层楼都有自己的小气候。楼层不同,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同。这里先介绍各楼层的利弊让大家自己斟酌。
 先说说一般不被购房者尤其是年轻购房者看中的低楼层吧,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要说心理上舒适,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现实联系,不用朝下瞧人。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一层到三层离地面很近,虽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适感,但是低层空气循环减缓、阴影和湿度大、通风不好的楼区污染也比较严重。一般人会认为,三楼是最理想的,而恰恰正是这里集结了大量有害物质。四楼、五楼的有害物质就少得多,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的住宅,使人有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高层视野较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小;自然风大,采光较好,日照时间长,有的朝向太阳照射达到七八个小时之久。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有人认为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而这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高层周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所住的高层的周边没山没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楼座的“后脑勺”,“享受”着城市的各种光电污染能说是景色好?!其实很多住高层想观景的自己却成了“景观”,让对面同等楼层的住户把自己的小家看的通透,真不知这种“景观”让心里能美到哪去,而低楼层却因视线死角及地面树木及低矮建筑的阻挡却具有很好的私密性(这肯定让大家意外,但事实却如此),说到楼高自然风大,很多住户住着住着往往会感觉自然风有时大过头了(尤其是处于多风的地区及春冬等季节),再就是高层的空气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鲜,大大小小的烟囱几乎包围城市,30米以上难免集结起有害物质。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  ,其实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  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层之间。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8-11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  而且这里正好是噪音较大的空间,许多消费者以为身居高楼就能“远离尘嚣”,谁能想到,真正在一楼倾听车辆噪声,还不如在8-14层听得真切。这是因为,声波的路线跟树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关。声音通常以最短的路线传播,有时高层同样听见汽车干线上的嘈杂声,原来,  有时声音会自由地往上走,直至高层的窗户。声波是以立体传播的,向上的并不比向两边的弱,高层楼接收到的声波要比同一幢楼低层来得强。而低楼层却因受到周围低矮建筑物及树木等物的阻档和吸收而相对减少了噪音,这个因素在选择住宅时也是不容忽视的。高层居民的另一个无形的敌人是电磁辐射。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韩食小神厨 2024-06-02
超高层住宅非常好,原因有二:
  1、观景好,而且可以坐电梯。
  2、(这是重点)防止偷窃。因为住在顶楼小偷很难爬上来(底楼商业楼层多就更难爬上来了),即使坐电梯,也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超高层住宅非常好,原因有二:
  1、观景好,而且可以坐电梯。
  2、(这是重点)防止偷窃。因为住在顶楼小偷很难爬上来(底楼商业楼层多就更难爬上来了),即使坐电梯,也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blinkblink02 2024-05-2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77160930633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