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的主要建筑

2024-05-04 06:54:57 (55分钟前 更新) 473 1133

最新回答

阿房宫地理位置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阿房宫地砖"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贾山传》中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 。其实从《汉书》开始阿房宫的规制就有被放大了的嫌疑。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 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后世这种辉煌的想象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但这都是传说,都是后世臣子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阿房宫并未建成。 [编辑本段]考古结论 2006年考古队经过漫长的考察,以每平米五个探洞这样密集的探查下,除了发现土夯之外,没有其他。 因为怕疏忽,专门把土质送到一显微镜专家那里,用显微镜检测,但依旧没有发现因焚烧而产生的碳化物。 而且在考察过程中,只有在咸阳宫旧址上发现了焚烧的痕迹,其他地方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而咸阳宫确实被项羽烧毁。 根据历史资料中的凤毛麟角,还有所记录的时间上来看,得出最后可信度很大的结论:几千年来人们所传说的阿房宫并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没有建完。 秦始皇征七十万苦力用了四年时间只建好了坚如磐石的土夯,最后秦始皇到死都没有建成阿房宫,秦二世为了完成先皇遗愿,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宫,而当时各地已经开始纷纷起义,最终还是没有建成。 而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或者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编辑本段]阿房宫名字由来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这样,人们就它称为阿房宫了。这座宫殿为何取名叫“阿房”?历代记载分歧,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此宫为何称阿房宫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此宫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约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是古阿房宫的遗址所在地,从发掘的遗址可以看出,当年的阿房宫坐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宫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个宫殿遗留的大土台基,周长约31米,高约20米;在村西南还有一个据考证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长 500至600米,最高处约有8米。阿房宫就建在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汉书》所言“高若干阿上为房”。 还有一种说法,《长安志》解释为“阿”是因宫殿与山相邻,未有名,先称在阿房。这种说法出自《史记》中,阿房未成,宫成就会命名的说法。 还有一种民间离奇的传说,传说中秦王嬴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 由此可见,以上几种观点都是论有所据,言之成理,并又都能自圆其说。因此在没有发现更新的确实有说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难断定孰是孰非。所以,对于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宫殿当时究竟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义至今只能说仍是个没有定论的历史之谜。
阿房宫地理位置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阿房宫地砖"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贾山传》中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 。其实从《汉书》开始阿房宫的规制就有被放大了的嫌疑。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 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后世这种辉煌的想象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但这都是传说,都是后世臣子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阿房宫并未建成。 [编辑本段]考古结论 2006年考古队经过漫长的考察,以每平米五个探洞这样密集的探查下,除了发现土夯之外,没有其他。 因为怕疏忽,专门把土质送到一显微镜专家那里,用显微镜检测,但依旧没有发现因焚烧而产生的碳化物。 而且在考察过程中,只有在咸阳宫旧址上发现了焚烧的痕迹,其他地方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而咸阳宫确实被项羽烧毁。 根据历史资料中的凤毛麟角,还有所记录的时间上来看,得出最后可信度很大的结论:几千年来人们所传说的阿房宫并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没有建完。 秦始皇征七十万苦力用了四年时间只建好了坚如磐石的土夯,最后秦始皇到死都没有建成阿房宫,秦二世为了完成先皇遗愿,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宫,而当时各地已经开始纷纷起义,最终还是没有建成。 而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或者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编辑本段]阿房宫名字由来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这样,人们就它称为阿房宫了。这座宫殿为何取名叫“阿房”?历代记载分歧,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此宫为何称阿房宫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此宫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约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是古阿房宫的遗址所在地,从发掘的遗址可以看出,当年的阿房宫坐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宫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个宫殿遗留的大土台基,周长约31米,高约20米;在村西南还有一个据考证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长 500至600米,最高处约有8米。阿房宫就建在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汉书》所言“高若干阿上为房”。 还有一种说法,《长安志》解释为“阿”是因宫殿与山相邻,未有名,先称在阿房。这种说法出自《史记》中,阿房未成,宫成就会命名的说法。 还有一种民间离奇的传说,传说中秦王嬴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 由此可见,以上几种观点都是论有所据,言之成理,并又都能自圆其说。因此在没有发现更新的确实有说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难断定孰是孰非。所以,对于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宫殿当时究竟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义至今只能说仍是个没有定论的历史之谜。
天生萌妹 2024-05-04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222506999969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