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线地线区别是什么

2024-05-01 02:13:39 (43分钟前 更新) 107 9160

最新回答

三相电的星形接法将各相电源或负载的一端都接在一点上,这一点叫做中性点,可以将中性点引出作为中性线,形成三相四线制。也可不引出,形成三相三线制。三相电的三角形接法没有中性点,也不可引出中性线。
在电机工程学里,接地这术语,依著不同的应用领域,有几种意思。接地是电路内部的一个电位参考点。从这参考点,可以测量其它电位。接地也可以被认为是电流的一个共同回归路径(称为地回电路或地回路),或是与大地的一个直接有形的连接。因为下述几个理由,电机工程师会将电路连接到接地:在电子电路理论里,接地通常被理想化为一个无穷电荷电源或电荷吸收槽,可以无限制的吸收电流,同时保持电位不变。
三相电的星形接法将各相电源或负载的一端都接在一点上,这一点叫做中性点,可以将中性点引出作为中性线,形成三相四线制。也可不引出,形成三相三线制。三相电的三角形接法没有中性点,也不可引出中性线。
在电机工程学里,接地这术语,依著不同的应用领域,有几种意思。接地是电路内部的一个电位参考点。从这参考点,可以测量其它电位。接地也可以被认为是电流的一个共同回归路径(称为地回电路或地回路),或是与大地的一个直接有形的连接。因为下述几个理由,电机工程师会将电路连接到接地:在电子电路理论里,接地通常被理想化为一个无穷电荷电源或电荷吸收槽,可以无限制的吸收电流,同时保持电位不变。
梦溪shuer 2024-05-01
接到变压器中性点接线柱的导线是零线,中性点接线柱在变压器处直接接地,这是为了钳制零线与大地等电位。当用电设备距离变压器较远时零线可以再次进行接地,这叫零线的重复接地,目的也是尽量保持零线与大地等电位。不连接中性点接线柱而直接接地的导线叫地线,这就是零线与地线的区别。
在工厂中,从电设备的安全保护方面来讲,接地线还是接零线有很大区别。电源安装了漏电保护器,设备外壳接地线为好,  若接零容易跳闸。如果电源没安漏电保护器,设备外壳应接零线保护,当设备外壳带电时断路器会动作。如果电源也没安漏电保护器,设备外壳却接了地线,当火线碰触设备外壳时,因漏电流最终目的地是变压器中性点接线柱,由于接地线有4-10欧接地电阻所以较大容量的断路器不会跳闸,带电设备仍有110v以上危险电压存在。  
在居民用电中,由于一般家庭断路器容量不大,家用电器外壳不论电源有无漏电保护器,都应接地线保护而不接零线,因为一旦电源零线断路,用电器外壳会有危险电压。
接到变压器中性点接线柱的导线是零线,中性点接线柱在变压器处直接接地,这是为了钳制零线与大地等电位。当用电设备距离变压器较远时零线可以再次进行接地,这叫零线的重复接地,目的也是尽量保持零线与大地等电位。不连接中性点接线柱而直接接地的导线叫地线,这就是零线与地线的区别。
在工厂中,从电设备的安全保护方面来讲,接地线还是接零线有很大区别。电源安装了漏电保护器,设备外壳接地线为好,  若接零容易跳闸。如果电源没安漏电保护器,设备外壳应接零线保护,当设备外壳带电时断路器会动作。如果电源也没安漏电保护器,设备外壳却接了地线,当火线碰触设备外壳时,因漏电流最终目的地是变压器中性点接线柱,由于接地线有4-10欧接地电阻所以较大容量的断路器不会跳闸,带电设备仍有110v以上危险电压存在。  
在居民用电中,由于一般家庭断路器容量不大,家用电器外壳不论电源有无漏电保护器,都应接地线保护而不接零线,因为一旦电源零线断路,用电器外壳会有危险电压。
落落晓婷 2024-04-26
你好,零线三相平衡时刻中性线中没有电流通过了,再就是它直接或间接的接到大地,跟大地电压也接近零。地线是把设备或用电器的外壳可靠的连接大地的线路,是防止触电事故的良好方案。,
你好,零线三相平衡时刻中性线中没有电流通过了,再就是它直接或间接的接到大地,跟大地电压也接近零。地线是把设备或用电器的外壳可靠的连接大地的线路,是防止触电事故的良好方案。,
碧落的海 2024-04-19
零线是在供电端(发电厂、变电站、变压器)接地,或在入户前重复接地,是工作接地线,是输电线路的一部分,电流经电厂----火线----负载----零线反回电厂。
   地线在用户端接地,和用电电器的金属外壳或人体可触部位连接,使机壳与大地等电位,保护人体不触电。零线不与输电线路构成回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
零线是在供电端(发电厂、变电站、变压器)接地,或在入户前重复接地,是工作接地线,是输电线路的一部分,电流经电厂----火线----负载----零线反回电厂。
   地线在用户端接地,和用电电器的金属外壳或人体可触部位连接,使机壳与大地等电位,保护人体不触电。零线不与输电线路构成回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
安德鲁鱼 2024-04-13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58969497680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