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水银温度计校准方法吗

2024-06-04 10:36:55 (24分钟前 更新) 456 1176

最新回答

1、检查温度计玻璃体是否破裂、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2、用一透明的玻璃仪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3、将温度计有感温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4、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5、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得出结果再取平均值,记录在《温度计校准记录表》内。  
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标准温度计进行校对(操作步骤同待检温度计),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标准温度计的读数。  
7、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记录在《温度计校准记录表》内。  
8、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6、7相关步骤。
1、检查温度计玻璃体是否破裂、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2、用一透明的玻璃仪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3、将温度计有感温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4、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5、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得出结果再取平均值,记录在《温度计校准记录表》内。  
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标准温度计进行校对(操作步骤同待检温度计),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标准温度计的读数。  
7、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记录在《温度计校准记录表》内。  
8、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6、7相关步骤。
表哥很内涵 2024-06-04
水银温度计校准方法:
①  检查玻璃体是否有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②  基准人员取一500毫升烧杯,注入200毫升水(或更多),烧沸。
③  将待校温度计与基准温度计同时放入沸水烧杯,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数,作记录。
④  待标准温度计降至90℃时,再对比待校温度计和基准温度计读数,作记录;
⑤  待温度计降至50℃时,再对比待校温度计和基准温度计读数,作记录;
⑥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或电子温度计探头及基准温度计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或电子温度计液晶屏的变化情况,作记录;
⑦  对于量程有0℃以下的温度计,应把温度计放在饱和盐水制成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用基准温度计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盐冰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⑧  判断:若待校温度计与基准温度计误差不超过±0.5℃,即为此温度计准确。若误差超过±0.5℃,但在±1℃内,则作好记录,并将该温度计误差修正值标识在温度计上。若温度偏差大于±1℃的温度计定为不合格计量器具,立即通知维修或报废处理,不可用于生产中使用。
水银温度计校准方法:
①  检查玻璃体是否有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②  基准人员取一500毫升烧杯,注入200毫升水(或更多),烧沸。
③  将待校温度计与基准温度计同时放入沸水烧杯,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数,作记录。
④  待标准温度计降至90℃时,再对比待校温度计和基准温度计读数,作记录;
⑤  待温度计降至50℃时,再对比待校温度计和基准温度计读数,作记录;
⑥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或电子温度计探头及基准温度计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或电子温度计液晶屏的变化情况,作记录;
⑦  对于量程有0℃以下的温度计,应把温度计放在饱和盐水制成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用基准温度计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盐冰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⑧  判断:若待校温度计与基准温度计误差不超过±0.5℃,即为此温度计准确。若误差超过±0.5℃,但在±1℃内,则作好记录,并将该温度计误差修正值标识在温度计上。若温度偏差大于±1℃的温度计定为不合格计量器具,立即通知维修或报废处理,不可用于生产中使用。
晴朗的海01 2024-05-27
(1)温度计读数的校正
将一支辅助温度计靠在测量温度计的露出部分,其水银球位于露出水银柱的中间,测量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校正值Δt按式下式计算,即:
Δt  =  0.00016  h  (t体  -  t环)
式中:0.00016一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
h—露出水银柱的高度(以温度差值表示);
t体一体系的温度(由测量温度计测出);
t环一环境温度,即水银柱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由辅助温度计测出)。
校正后的真实温度为:t真  =  t体  +  Δt  
例如测得某液体的t体=183℃,其液面在温度计的29℃上,则h  =  183  -29  =154,
而t环=  64℃,则
Δt  =0.00016×154×(183℃-64℃)=2.9℃
故该液体的真实温度为:t(真)  =  183℃  +  2.9℃  =  185.9℃
由此可见,体系的温度越高,校正值越大。在300℃时,其校正值可达10℃左右。
半浸式温度计,在水银球上端不远处有一标志线,测量时只要将线下部分放入待测体系中,便无需进行露出部分的校正。
(2)温度计刻度的校正
温度计刻度的校正通常用两种方法:
A.以纯的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为标准来校正。其步骤为:选用数种已知熔点的纯有机物,用该温度计测定它们的熔点,以实测熔点温度作纵坐标,实测熔点与已知熔点的差值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在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B.与标准温度比较来校正。其步骤为:将标准温度计与待校正的温度计平行放在热溶液中,缓慢均匀加热,每隔5℃分别记录两只温度计读数,求出偏差值Δt。
Δt  =  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  -  标准温度计的温度
以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作纵坐标,Δt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由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1)温度计读数的校正
将一支辅助温度计靠在测量温度计的露出部分,其水银球位于露出水银柱的中间,测量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校正值Δt按式下式计算,即:
Δt  =  0.00016  h  (t体  -  t环)
式中:0.00016一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
h—露出水银柱的高度(以温度差值表示);
t体一体系的温度(由测量温度计测出);
t环一环境温度,即水银柱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由辅助温度计测出)。
校正后的真实温度为:t真  =  t体  +  Δt  
例如测得某液体的t体=183℃,其液面在温度计的29℃上,则h  =  183  -29  =154,
而t环=  64℃,则
Δt  =0.00016×154×(183℃-64℃)=2.9℃
故该液体的真实温度为:t(真)  =  183℃  +  2.9℃  =  185.9℃
由此可见,体系的温度越高,校正值越大。在300℃时,其校正值可达10℃左右。
半浸式温度计,在水银球上端不远处有一标志线,测量时只要将线下部分放入待测体系中,便无需进行露出部分的校正。
(2)温度计刻度的校正
温度计刻度的校正通常用两种方法:
A.以纯的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为标准来校正。其步骤为:选用数种已知熔点的纯有机物,用该温度计测定它们的熔点,以实测熔点温度作纵坐标,实测熔点与已知熔点的差值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在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B.与标准温度比较来校正。其步骤为:将标准温度计与待校正的温度计平行放在热溶液中,缓慢均匀加热,每隔5℃分别记录两只温度计读数,求出偏差值Δt。
Δt  =  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  -  标准温度计的温度
以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作纵坐标,Δt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由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新月之垣 2024-05-18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07278966903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