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稳压ic怎么使用

2024-06-08 18:46:23 (53分钟前 更新) 532 8266

最新回答

稳压IC的工作原理
1)启动电路
在集成)的正向电压值。在电路设计和工艺上使具有正温度系数的R1、R2、DZ2与具有负温度系数的T3、D1、D2发射结互相补偿,可使基准电压VREF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同时,对稳压管DZ2采用恒流源供电,从而保证基准电压不受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
(3)取样比较放大电路和调整电路
这部分电路由T4~T11组成,其中T10、T11组成复合调整管;R12、R13组成取样电路;T7、T8和T6组成带恒流源的差分式放大电路;T4、T5组成的电流源作为它的有源负载。
T9、R9的作用说明如下:如果没有T9、R9,恒流源管T5的电流IC5=IC8+IB10,当调整管满载时IB10最大,而IC8最小;而当负载开路时IO=0,IB10也趋于零,这时IC5几乎全部流入T8,使得IC8的变化范围大,这对比较放大电路来说是不允许的,为此接入由T9、R9级成的缓冲电路。当IO减小时,IB10减小,IC8增大,待IC8增大到  >0.6V时,则T9导通起分流作用。这样就减轻了T8的过多负担,使IC8的变化范围缩小。  (4)保护电路
减流式保护电路
减流式保护电路由T12、R11、R15、R14和DZ3、DZ4组成,R11为检流电阻。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使调整管(主要是T11)能在安全区以内工作,特别要注意使它的功耗不超过额定值PCM。首先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假设图1中的DZ3、DZ4和R14不存在,R15两端短路。这时,如果稳压电路工作正常,即PC0.6V时,使T12管导通。由于它的分流作用,减小了T10的基极电流,从而限制了输出电流。这种简单限流保护电路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将输出电流限制在额定值以内。由于调整管的耗散功率PCM=ICVCE,只有既考虑通过它的电流和它的管压降VCE值,又使PC(VZ3+  VZ4),则DZ3、DZ4击穿,导致T12管发射结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VBE12的值为
经整理后得
显然,(VI  –VO)越大,即调整管的VCE值越大,则IO越小,从而使调整管的功耗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由于IO的减小,故上述保护称为减流式保护。
过热保护电路
电路由DZ2、T3、T14和T13组成。在常温时,R3上的压降仅为0.4V左右,T14、T13是截止的,对电路工作没有影响。当某种原因(过载或环境温升)使芯片温度上升到某一极限值时,R3上的压降随DZ2的工作电压升高而升高,而T14的发射结电压VBE14下降,导致T14导通,T13也随之导通。调整管T10的基极电流IB10被T13分流,输出电流IO下降,从而达到过热保护的目的。
电路中R10的作用是给T10管的ICEO10和T11管的ICBO11一条分流通路,以改善温度稳定性。
基本应用电路
 

   固定输出的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基本应用电路如上右图所示。图中:C1用以抑制过电压,抵消因输入线过长产生的电感效应并消除自激振荡;C2用以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即瞬时增减负载电流时不致引起输出电压有较大的波动。C1,C2一般选涤纶电容,容量为0.1μF至几μF。安装时,两电容应直接与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引脚根部相连。
扩展输出电压的应用电路
如果需要高于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升压电路。

稳压IC的脚的辨别方法
将正面(圆孔)对着自己,管脚朝下,左、中、右三脚分别是123脚。
1、2脚是电压输入端,1接电源正,2接地。
3脚为电压输出端,输入端接12-14V,输出的是负12V。

如何测试稳压IC的稳压值
兆欧表是一种常用的线路测试仪表,俗称摇表。轻轻一摇,兆欧表就能输出几十伏以上的直流电压,利用这点,我们可以轻松地测量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将待测稳压管与一个20kΩ电阻串联后接在兆欧表的输出上,再用三用表跨测稳压管上的压降,摇动兆欧表时可以发现,稳压管两端电压攀升至某一值后就不再变化,对应的这一数值就是稳压管的稳压值。由于稳压管是工作在反向状态的,因而在连接和测量时应认准极性。
稳压IC使用介绍
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点击这里,查看有关看前缀识别集成电路的知识)
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调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0mA,  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它的封装也有多种,详见图。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
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电路图如图所示。
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
稳压IC的工作原理
1)启动电路
在集成)的正向电压值。在电路设计和工艺上使具有正温度系数的R1、R2、DZ2与具有负温度系数的T3、D1、D2发射结互相补偿,可使基准电压VREF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同时,对稳压管DZ2采用恒流源供电,从而保证基准电压不受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
(3)取样比较放大电路和调整电路
这部分电路由T4~T11组成,其中T10、T11组成复合调整管;R12、R13组成取样电路;T7、T8和T6组成带恒流源的差分式放大电路;T4、T5组成的电流源作为它的有源负载。
T9、R9的作用说明如下:如果没有T9、R9,恒流源管T5的电流IC5=IC8+IB10,当调整管满载时IB10最大,而IC8最小;而当负载开路时IO=0,IB10也趋于零,这时IC5几乎全部流入T8,使得IC8的变化范围大,这对比较放大电路来说是不允许的,为此接入由T9、R9级成的缓冲电路。当IO减小时,IB10减小,IC8增大,待IC8增大到  >0.6V时,则T9导通起分流作用。这样就减轻了T8的过多负担,使IC8的变化范围缩小。  (4)保护电路
减流式保护电路
减流式保护电路由T12、R11、R15、R14和DZ3、DZ4组成,R11为检流电阻。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使调整管(主要是T11)能在安全区以内工作,特别要注意使它的功耗不超过额定值PCM。首先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假设图1中的DZ3、DZ4和R14不存在,R15两端短路。这时,如果稳压电路工作正常,即PC0.6V时,使T12管导通。由于它的分流作用,减小了T10的基极电流,从而限制了输出电流。这种简单限流保护电路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将输出电流限制在额定值以内。由于调整管的耗散功率PCM=ICVCE,只有既考虑通过它的电流和它的管压降VCE值,又使PC(VZ3+  VZ4),则DZ3、DZ4击穿,导致T12管发射结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VBE12的值为
经整理后得
显然,(VI  –VO)越大,即调整管的VCE值越大,则IO越小,从而使调整管的功耗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由于IO的减小,故上述保护称为减流式保护。
过热保护电路
电路由DZ2、T3、T14和T13组成。在常温时,R3上的压降仅为0.4V左右,T14、T13是截止的,对电路工作没有影响。当某种原因(过载或环境温升)使芯片温度上升到某一极限值时,R3上的压降随DZ2的工作电压升高而升高,而T14的发射结电压VBE14下降,导致T14导通,T13也随之导通。调整管T10的基极电流IB10被T13分流,输出电流IO下降,从而达到过热保护的目的。
电路中R10的作用是给T10管的ICEO10和T11管的ICBO11一条分流通路,以改善温度稳定性。
基本应用电路
 

   固定输出的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基本应用电路如上右图所示。图中:C1用以抑制过电压,抵消因输入线过长产生的电感效应并消除自激振荡;C2用以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即瞬时增减负载电流时不致引起输出电压有较大的波动。C1,C2一般选涤纶电容,容量为0.1μF至几μF。安装时,两电容应直接与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引脚根部相连。
扩展输出电压的应用电路
如果需要高于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升压电路。

稳压IC的脚的辨别方法
将正面(圆孔)对着自己,管脚朝下,左、中、右三脚分别是123脚。
1、2脚是电压输入端,1接电源正,2接地。
3脚为电压输出端,输入端接12-14V,输出的是负12V。

如何测试稳压IC的稳压值
兆欧表是一种常用的线路测试仪表,俗称摇表。轻轻一摇,兆欧表就能输出几十伏以上的直流电压,利用这点,我们可以轻松地测量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将待测稳压管与一个20kΩ电阻串联后接在兆欧表的输出上,再用三用表跨测稳压管上的压降,摇动兆欧表时可以发现,稳压管两端电压攀升至某一值后就不再变化,对应的这一数值就是稳压管的稳压值。由于稳压管是工作在反向状态的,因而在连接和测量时应认准极性。
稳压IC使用介绍
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点击这里,查看有关看前缀识别集成电路的知识)
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调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0mA,  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它的封装也有多种,详见图。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
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电路图如图所示。
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
卡卡7031 2024-06-08
有些电源IC还设有电源工作状态信号输出。当电源工作正常时,输出高电平;当电源有故障或输出电压低于正常电压5%以上时,输出低电平。此信号可输入μP、μC或利用LED指示电路作故障或输出电压过低报警。为什么开关式稳压器效率高    开关式稳压器效率高的原因,可以用降压式开关稳压器为例加以说明(一般称为降压式DC/DC变换器),如图4(a)所示。开关管导通时〔图4(b)〕,相当于开关闭合,VIN经L向C充电,在电感器L上储能。开关管截止时〔图4(c)〕,相当于开关断开,储存在电感器L中的能量释放,通过电容器C及二极管VD形成回路。输出电压经反馈到控制电路。若负载电流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变动时,控制器通过开关管改变脉冲的宽度(PWM)或改变脉冲的频率(PFM),使输出电压保持基本不变。  如上所述,开关电源IC的开关管工作于开关状态,所以开关管上的损耗很小,因此效率就很高,一般可达80%~93%。开关式稳压器的特点    开关式稳压器不仅效率高,并且可以组成降压式(VIN>VOUT)、升压式(VIN
有些电源IC还设有电源工作状态信号输出。当电源工作正常时,输出高电平;当电源有故障或输出电压低于正常电压5%以上时,输出低电平。此信号可输入μP、μC或利用LED指示电路作故障或输出电压过低报警。为什么开关式稳压器效率高    开关式稳压器效率高的原因,可以用降压式开关稳压器为例加以说明(一般称为降压式DC/DC变换器),如图4(a)所示。开关管导通时〔图4(b)〕,相当于开关闭合,VIN经L向C充电,在电感器L上储能。开关管截止时〔图4(c)〕,相当于开关断开,储存在电感器L中的能量释放,通过电容器C及二极管VD形成回路。输出电压经反馈到控制电路。若负载电流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变动时,控制器通过开关管改变脉冲的宽度(PWM)或改变脉冲的频率(PFM),使输出电压保持基本不变。  如上所述,开关电源IC的开关管工作于开关状态,所以开关管上的损耗很小,因此效率就很高,一般可达80%~93%。开关式稳压器的特点    开关式稳压器不仅效率高,并且可以组成降压式(VIN>VOUT)、升压式(VIN
紫枫2007 2024-06-01
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点击这里,查看有关看前缀识别集成电路的知识)  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调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0mA,    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它的封装也有多种,详见图。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  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电路图如图所示。  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
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点击这里,查看有关看前缀识别集成电路的知识)  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调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0mA,    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它的封装也有多种,详见图。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  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电路图如图所示。  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
小萝莉的春天 2024-05-2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50150108337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