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无土栽培金线莲

2024-06-25 13:32:25 (26分钟前 更新) 539 3997

最新回答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  Bl.)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金蚕、金线兰、金线虎头蕉等,产于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东南部[1-2]。金线莲作为名贵珍稀的中药材,性平、味甘,有“药用植物之王”的盛誉,在民间素有“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高热、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肾炎等。在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珍稀名贵药材,被称为“药中之王”[3-5]。由于金线莲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严,其蕴藏量甚少,且本身植株矮小(高仅4~18  cm,茎径0.5~2.0  mm),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缓慢,使金线莲变得更为珍稀[6]。加之近年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野生资源,人为长期大量无度采挖,以及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国内野生的金线莲近乎枯绝[7-8]。此外,野生金线莲的种子细小,不具胚乳,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而采用扦插进行繁殖,繁殖速度慢,因此在金线莲的产业化种苗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组培方式进行扩繁。而关于金线莲的组培育苗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相关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和全面。该文就金线莲的组培快繁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组培过程中无菌体系的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等方面内容,以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无菌培养的建立研究    金线莲组培过程中,整株植株均可作为外植体,包括茎段、顶芽、叶片、种子等,但是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对于其启动均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同时对下一步的增殖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王雅英等以金线莲茎段、叶片、不定芽为试材,比较3种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均能成功诱导愈伤组织,但以不定芽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9]。而冯亦平以金线莲无菌幼苗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发现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极低,且分化周期长,后期不易形成不定芽,而采用茎片(茎段切成厚约2  mm的小片)进行诱导,其诱导率达60%以上,且培养周期也较短,适宜于规模化生产,是作为金线莲快繁外植体的最佳选择[10]。此外,金线莲种子也可作为组培的外植体,张铁采用滇越金线莲种子在不含激素的Hyponex  1培养基上有较好萌发率,并且在添加10%椰乳后原球茎能分化出健壮的苗[11]。而黄慧莲以Knudson  C为基本培养基,进行金线莲种子萌发试验,其种子萌发率也可达60%[12]。因此,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以金线莲的种子、叶片、茎段等作为外植体,均成功建立了金线莲的无菌体系,同时在后期也可发育成苗,但综合比较,在金线莲种苗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首选外材以金线莲的顶芽、茎段为佳,其启动易,增殖速度快,且能够使得繁育的种苗保持较为一致的遗传性状[13-14]。    2  增殖研究    兰科植物常见的增殖方式一般有原球茎增殖、丛生芽增殖、不定芽增殖等方式,而不同的增殖方式,其受影响的因素差别也较大,其增殖过程主要受激素种类、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种类等影响。金线莲通过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可以直接发育成幼苗,也可以由原球茎产生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发育成类原球茎而分化成幼苗,通过类原球茎可以实现大量增殖[15]。同时,金线莲也可通过茎段或顶芽等形成不定芽,以丛生芽发生型的方式进行增殖。黄慧莲等以金线莲种子萌发成原球茎,在Knudson  C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6-BA,以及马铃薯提取物20%,成苗率可达51%[12]。此外,杨柏云在原球茎的分化试验中比较了TDZ、NAA、S-3307(烯效唑)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原球茎分化作用的大小,其效果依次为TDZ>S-3307(稀效唑)>NAA[16]。而刘润东等以野生金线莲的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6-BA1.0  mg/L、NAA  0.1  mg/L和ZT  0.02  mg/L,芽丛的诱导率最高,为95.92%;但在营养体分化期间,宜采用低浓度的激素组合,从而有利于促进芽径增粗和茎、叶的分化[17]。而在腋芽增殖过程中,郝丽丽等发现金线莲对6-BA不敏感,但在培养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以ZT的增殖效果最好[18]。高  燕等研究同样也发现金线莲对6-BA不敏感,当培养基中的6-BA浓度达到4  mg/L仍未出现畸形苗,但在培养过程中6-BA会有积累效应,而在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KT可促进芽的分化和增殖[19]。吴坤林等将6-BA用量添加到5.0  mg/L时,其芽的增殖倍数最大,但芽开始显著老化,节间短[20]。而孟志霞等对6-BA、KT和ZT  3种分裂素进行对比后,却发现6-BA的增殖作用较KT和ZT作用要强,6-BA诱导的芽苗健壮,节间距短,而KT诱导的苗节间距较长,ZT诱导的苗节间距、效果居中[21]。对于不同培养基对金线莲增殖效果的影响,曹天旭研究得出,在VW和KC培养基,金线莲分化的芽数显著多于MS和B5培养,但芽苗质量相对较差,且成苗率仅为4.6%(VW)和14.3%(KC),而在B5培养基,虽仅形成15.9个芽,但芽的颜色黄绿,生长旺盛,而在MS培养基,分化的芽数最少,但成苗率为26.6%,仅次于培养基;株高在B5和MS培养基高于VW和KC培养基[22]。此外,在相同的培养基情况下,由于金线莲启动时,选用的外植体部位不一样,在丛生芽的诱导阶段和增殖阶段,其效果也会有较大差别。宋丽莎等以金线莲茎节作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4.8;以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2.7,茎节诱导丛生芽的效率明显高于茎尖[23]。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  Bl.)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金蚕、金线兰、金线虎头蕉等,产于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东南部[1-2]。金线莲作为名贵珍稀的中药材,性平、味甘,有“药用植物之王”的盛誉,在民间素有“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高热、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肾炎等。在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珍稀名贵药材,被称为“药中之王”[3-5]。由于金线莲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严,其蕴藏量甚少,且本身植株矮小(高仅4~18  cm,茎径0.5~2.0  mm),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缓慢,使金线莲变得更为珍稀[6]。加之近年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野生资源,人为长期大量无度采挖,以及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国内野生的金线莲近乎枯绝[7-8]。此外,野生金线莲的种子细小,不具胚乳,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而采用扦插进行繁殖,繁殖速度慢,因此在金线莲的产业化种苗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组培方式进行扩繁。而关于金线莲的组培育苗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相关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和全面。该文就金线莲的组培快繁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组培过程中无菌体系的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等方面内容,以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无菌培养的建立研究    金线莲组培过程中,整株植株均可作为外植体,包括茎段、顶芽、叶片、种子等,但是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对于其启动均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同时对下一步的增殖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王雅英等以金线莲茎段、叶片、不定芽为试材,比较3种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均能成功诱导愈伤组织,但以不定芽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9]。而冯亦平以金线莲无菌幼苗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发现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极低,且分化周期长,后期不易形成不定芽,而采用茎片(茎段切成厚约2  mm的小片)进行诱导,其诱导率达60%以上,且培养周期也较短,适宜于规模化生产,是作为金线莲快繁外植体的最佳选择[10]。此外,金线莲种子也可作为组培的外植体,张铁采用滇越金线莲种子在不含激素的Hyponex  1培养基上有较好萌发率,并且在添加10%椰乳后原球茎能分化出健壮的苗[11]。而黄慧莲以Knudson  C为基本培养基,进行金线莲种子萌发试验,其种子萌发率也可达60%[12]。因此,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以金线莲的种子、叶片、茎段等作为外植体,均成功建立了金线莲的无菌体系,同时在后期也可发育成苗,但综合比较,在金线莲种苗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首选外材以金线莲的顶芽、茎段为佳,其启动易,增殖速度快,且能够使得繁育的种苗保持较为一致的遗传性状[13-14]。    2  增殖研究    兰科植物常见的增殖方式一般有原球茎增殖、丛生芽增殖、不定芽增殖等方式,而不同的增殖方式,其受影响的因素差别也较大,其增殖过程主要受激素种类、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种类等影响。金线莲通过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可以直接发育成幼苗,也可以由原球茎产生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发育成类原球茎而分化成幼苗,通过类原球茎可以实现大量增殖[15]。同时,金线莲也可通过茎段或顶芽等形成不定芽,以丛生芽发生型的方式进行增殖。黄慧莲等以金线莲种子萌发成原球茎,在Knudson  C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6-BA,以及马铃薯提取物20%,成苗率可达51%[12]。此外,杨柏云在原球茎的分化试验中比较了TDZ、NAA、S-3307(烯效唑)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原球茎分化作用的大小,其效果依次为TDZ>S-3307(稀效唑)>NAA[16]。而刘润东等以野生金线莲的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6-BA1.0  mg/L、NAA  0.1  mg/L和ZT  0.02  mg/L,芽丛的诱导率最高,为95.92%;但在营养体分化期间,宜采用低浓度的激素组合,从而有利于促进芽径增粗和茎、叶的分化[17]。而在腋芽增殖过程中,郝丽丽等发现金线莲对6-BA不敏感,但在培养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以ZT的增殖效果最好[18]。高  燕等研究同样也发现金线莲对6-BA不敏感,当培养基中的6-BA浓度达到4  mg/L仍未出现畸形苗,但在培养过程中6-BA会有积累效应,而在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KT可促进芽的分化和增殖[19]。吴坤林等将6-BA用量添加到5.0  mg/L时,其芽的增殖倍数最大,但芽开始显著老化,节间短[20]。而孟志霞等对6-BA、KT和ZT  3种分裂素进行对比后,却发现6-BA的增殖作用较KT和ZT作用要强,6-BA诱导的芽苗健壮,节间距短,而KT诱导的苗节间距较长,ZT诱导的苗节间距、效果居中[21]。对于不同培养基对金线莲增殖效果的影响,曹天旭研究得出,在VW和KC培养基,金线莲分化的芽数显著多于MS和B5培养,但芽苗质量相对较差,且成苗率仅为4.6%(VW)和14.3%(KC),而在B5培养基,虽仅形成15.9个芽,但芽的颜色黄绿,生长旺盛,而在MS培养基,分化的芽数最少,但成苗率为26.6%,仅次于培养基;株高在B5和MS培养基高于VW和KC培养基[22]。此外,在相同的培养基情况下,由于金线莲启动时,选用的外植体部位不一样,在丛生芽的诱导阶段和增殖阶段,其效果也会有较大差别。宋丽莎等以金线莲茎节作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4.8;以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2.7,茎节诱导丛生芽的效率明显高于茎尖[23]。
蓝水晶朵朵 2024-06-25
你好人工栽培金线莲主要是采用大棚栽培。建造大棚应根据金线莲的生长要求,选择在有林有水的山沟,以保证阴凉,有水灌溉,冬季避风保暖,减少散热,保持湿度,且交通便利;大棚的透光度在40%~50%,大棚结构以北高南低的斜面为宜,棚前柱高1.5米,后柱高1.2米,柱距2~5米;顶铺约5厘米厚的茅草,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棚内畦高30~50厘米,畦宽1.2米;也可在棚内搭棚梁,进行立体种植;人工组培苗常年均可栽植,每平方米500~1000株,栽植宜浅忌深,栽后覆盖干净干燥的苔藓,喷洒清水,棚内温度不超过25℃,并注意保湿、保温。云南省和广东均可供应大面积生产所需的组培苗。
  田间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金线莲的成活率、生长及产量,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①松土除草
  ②施肥    栽植后的生长阶段,通常施用豆饼、猪粪、牛马粪等农家肥,并在每100千克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促进叶色浓绿而富有光泽;在生长季节,每隔半个月还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一次,连喷4次;施肥时切忌污染金线莲叶片,不慎污染,应立即喷清水。
  ③浇水    适时浇水,提高土壤、空气湿度。
  ④搭盖遮阴棚,调节透光度    棚内透光度的大小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透光以三阳七阴为宜;早春棚上盖草宜稀;4月份透光度可减少到30以下;10月以后可把大棚盖草适当除去部分;直射光照时间较长或西晒处,可采用围篱、遮阳网等减少透光度。
  金线莲栽植后生长4~5个月,株高10厘米以上,5~6片叶,鲜重1~2克即可收获。收获时连根拔起(也可割茎留根再生),抖去泥土,置于阳光下曝晒或用火烘干即成干品。
  人工栽培的金线莲一般亩产鲜草250~350千克,鲜草每千克售价50元左右,干草每千克售价600~800元,金线莲是一种值得发展的经济植物。
你好人工栽培金线莲主要是采用大棚栽培。建造大棚应根据金线莲的生长要求,选择在有林有水的山沟,以保证阴凉,有水灌溉,冬季避风保暖,减少散热,保持湿度,且交通便利;大棚的透光度在40%~50%,大棚结构以北高南低的斜面为宜,棚前柱高1.5米,后柱高1.2米,柱距2~5米;顶铺约5厘米厚的茅草,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棚内畦高30~50厘米,畦宽1.2米;也可在棚内搭棚梁,进行立体种植;人工组培苗常年均可栽植,每平方米500~1000株,栽植宜浅忌深,栽后覆盖干净干燥的苔藓,喷洒清水,棚内温度不超过25℃,并注意保湿、保温。云南省和广东均可供应大面积生产所需的组培苗。
  田间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金线莲的成活率、生长及产量,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①松土除草
  ②施肥    栽植后的生长阶段,通常施用豆饼、猪粪、牛马粪等农家肥,并在每100千克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促进叶色浓绿而富有光泽;在生长季节,每隔半个月还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一次,连喷4次;施肥时切忌污染金线莲叶片,不慎污染,应立即喷清水。
  ③浇水    适时浇水,提高土壤、空气湿度。
  ④搭盖遮阴棚,调节透光度    棚内透光度的大小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透光以三阳七阴为宜;早春棚上盖草宜稀;4月份透光度可减少到30以下;10月以后可把大棚盖草适当除去部分;直射光照时间较长或西晒处,可采用围篱、遮阳网等减少透光度。
  金线莲栽植后生长4~5个月,株高10厘米以上,5~6片叶,鲜重1~2克即可收获。收获时连根拔起(也可割茎留根再生),抖去泥土,置于阳光下曝晒或用火烘干即成干品。
  人工栽培的金线莲一般亩产鲜草250~350千克,鲜草每千克售价50元左右,干草每千克售价600~800元,金线莲是一种值得发展的经济植物。
泡椒苹果 2024-06-22
你好,可使用塑料盆、素烧盆等普通盆进行栽培。栽植时先将各种基质按一比例混合或单独装入塑料盆内,再将长出3~5片叶子幼苗栽植在盆中央。栽前先把带土的根系放在清水中,轻轻地把根泥洗净,再把根部放入比正常浓度营养液稀5~10倍的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让其充分吸收养分。栽好后上面再盖一层石英沙或小石子,使植株固定,并立即从容器四周浇入0.5倍的营养液,直到盆底排水孔有营养液流出为止。以后每隔1~3天浇1次水,7~10天浇1次稀营养液,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再浇正常浓度的营养液。浇营养液的次数及多少,要根拒花卉种类、植株大小、不同生育阶段、季节以及放置地点等而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你好,可使用塑料盆、素烧盆等普通盆进行栽培。栽植时先将各种基质按一比例混合或单独装入塑料盆内,再将长出3~5片叶子幼苗栽植在盆中央。栽前先把带土的根系放在清水中,轻轻地把根泥洗净,再把根部放入比正常浓度营养液稀5~10倍的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让其充分吸收养分。栽好后上面再盖一层石英沙或小石子,使植株固定,并立即从容器四周浇入0.5倍的营养液,直到盆底排水孔有营养液流出为止。以后每隔1~3天浇1次水,7~10天浇1次稀营养液,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再浇正常浓度的营养液。浇营养液的次数及多少,要根拒花卉种类、植株大小、不同生育阶段、季节以及放置地点等而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吃货跟谁吃 2024-06-0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87210464477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