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的种植技术是什么

2024-04-29 15:33:13 (31分钟前 更新) 153 1227

最新回答

栽培技术
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
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风、雨易造成叶茎析断,球茎生长受阻。
土壤耕作  折叠
慈菇喜富有机质的粘壤上,土层约20厘米,耕地时亩施堆肥或人粪尿1000公斤,并配合草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为基肥,翻耕耙平,灌浅水后即可种植。春栽株行距按40×40厘米,亩栽4000株,秋夏栽植株距35厘米左右,栽植时将种球一个个插入泥中,使顶芽向上,深度以使顶芽刚刚稳入上中为宜,过深发育不良,这浅易受风吹摇动,随即培泥填平,保持水深3厘米,缓苗后10天,追肥一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植株新叶仍能旺盛生长,匍匐茎和球茎开始抽生和膨大,吸肥量最大,追施一次重肥,每亩人粪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钾肥有促进糖类合成和转化,增强抗病抗倒能力,促进淀粉的积累,对球茎膨大有良好效果。
在长江以南,如利用席草和茭白田的行间套种慈菇,在间作物收获后,要追施人粪尿1000-2000公斤硫酸铵20-25公斤,以利慈菇生长。
播种育苗  折叠
慈菇以球茎繁殖。各地都行育苗移栽。按利用球茎部位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球茎顶穿;另一种是整个球茎行育苗。
长江流域各省为了提早种植,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球茎的顶芽,用窝席圈好,或放入箩筐内,上覆湿稻草,干时洒水,晴天置于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10-15天出芽后,即可播芽育苗。每亩用顶芽10公斤,可供15亩大田栽插之用。
苗床选择肥沃水田,整地时施厩肥河泥5000公斤,人粪250-500公斤为基肥。带水耕耙1-2次,按1-1.3米宽做畦,每畦留33厘米小通道,畦上搭架约1米,上覆塑料薄膜防寒保温。插芽时按密度为6.6-8.5厘米见方。入土深度达顶芽第一节。插后随即放水,萌芽生长期间保持3厘米浅水层。有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如遇晚霜,夜间灌深水保苗,第二天放浅水,经7-10天后开始发根,苗夜26-30厘米,具3-4片叶时定植。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生长期长,于2月收获球茎后,随即播种育苗,在15℃温度下,球茎顶芽萌发,40-50天后,具有3-4片真叶时,将育成的新株移植于苗床内,扩大繁殖。利用匍匐茎在20℃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顶芽向上生长钻出土面抽出叶片,而基部发根形成分株,当分株具4-5片叶时又可移植。这样从立秋至秋分,可分期分批取苗,定植大田。
选种育苗
慈菇为多年生栽培种水生蔬菜,适应在肥沃的水田生长,抗病力强。一般在2月初育苗,8月初至9月中旬种植,收获期在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亩产在1.5~2吨左右。大石慈菇呈卵形,白色或浅黄色,有光泽,外形美观,个头较大,耐贮运,淀粉含量高,有独特风味。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慈菇收获期集中在每年春节前10天左右,而留好菇种是当年种植好慈菇的关键。选择形状好、大小适中、无畸形、无病虫害、笔芽粗壮的慈菇作菇种,亩用种量4~5公斤。育苗地选在近水口边或排水良好水田的一角,四周筑田基,按株行距2~3厘米插下,菇芽向上,保持有10厘米的水面。每亩需育种地约12平方米。
假植
4月初("清明"前后)将菇苗移至附近假植,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四周筑好田基,保持田面有水。移植后15天喷一次10%兴棉宝1000倍加40%乐果600倍防虫,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假植期间进行人工除草并摘2次老叶。在7月下旬("大暑"前后)将叶片30厘米以上部分包括叶柄全部割去,以便控制大苗生长,促进分蘖苗生长,减少病虫害
栽培技术
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
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风、雨易造成叶茎析断,球茎生长受阻。
土壤耕作  折叠
慈菇喜富有机质的粘壤上,土层约20厘米,耕地时亩施堆肥或人粪尿1000公斤,并配合草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为基肥,翻耕耙平,灌浅水后即可种植。春栽株行距按40×40厘米,亩栽4000株,秋夏栽植株距35厘米左右,栽植时将种球一个个插入泥中,使顶芽向上,深度以使顶芽刚刚稳入上中为宜,过深发育不良,这浅易受风吹摇动,随即培泥填平,保持水深3厘米,缓苗后10天,追肥一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植株新叶仍能旺盛生长,匍匐茎和球茎开始抽生和膨大,吸肥量最大,追施一次重肥,每亩人粪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钾肥有促进糖类合成和转化,增强抗病抗倒能力,促进淀粉的积累,对球茎膨大有良好效果。
在长江以南,如利用席草和茭白田的行间套种慈菇,在间作物收获后,要追施人粪尿1000-2000公斤硫酸铵20-25公斤,以利慈菇生长。
播种育苗  折叠
慈菇以球茎繁殖。各地都行育苗移栽。按利用球茎部位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球茎顶穿;另一种是整个球茎行育苗。
长江流域各省为了提早种植,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球茎的顶芽,用窝席圈好,或放入箩筐内,上覆湿稻草,干时洒水,晴天置于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10-15天出芽后,即可播芽育苗。每亩用顶芽10公斤,可供15亩大田栽插之用。
苗床选择肥沃水田,整地时施厩肥河泥5000公斤,人粪250-500公斤为基肥。带水耕耙1-2次,按1-1.3米宽做畦,每畦留33厘米小通道,畦上搭架约1米,上覆塑料薄膜防寒保温。插芽时按密度为6.6-8.5厘米见方。入土深度达顶芽第一节。插后随即放水,萌芽生长期间保持3厘米浅水层。有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如遇晚霜,夜间灌深水保苗,第二天放浅水,经7-10天后开始发根,苗夜26-30厘米,具3-4片叶时定植。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生长期长,于2月收获球茎后,随即播种育苗,在15℃温度下,球茎顶芽萌发,40-50天后,具有3-4片真叶时,将育成的新株移植于苗床内,扩大繁殖。利用匍匐茎在20℃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顶芽向上生长钻出土面抽出叶片,而基部发根形成分株,当分株具4-5片叶时又可移植。这样从立秋至秋分,可分期分批取苗,定植大田。
选种育苗
慈菇为多年生栽培种水生蔬菜,适应在肥沃的水田生长,抗病力强。一般在2月初育苗,8月初至9月中旬种植,收获期在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亩产在1.5~2吨左右。大石慈菇呈卵形,白色或浅黄色,有光泽,外形美观,个头较大,耐贮运,淀粉含量高,有独特风味。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慈菇收获期集中在每年春节前10天左右,而留好菇种是当年种植好慈菇的关键。选择形状好、大小适中、无畸形、无病虫害、笔芽粗壮的慈菇作菇种,亩用种量4~5公斤。育苗地选在近水口边或排水良好水田的一角,四周筑田基,按株行距2~3厘米插下,菇芽向上,保持有10厘米的水面。每亩需育种地约12平方米。
假植
4月初("清明"前后)将菇苗移至附近假植,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四周筑好田基,保持田面有水。移植后15天喷一次10%兴棉宝1000倍加40%乐果600倍防虫,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假植期间进行人工除草并摘2次老叶。在7月下旬("大暑"前后)将叶片30厘米以上部分包括叶柄全部割去,以便控制大苗生长,促进分蘖苗生长,减少病虫害
小豆他妈妈 2024-04-29
慈菇,又称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属泽泻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连城已有百余年种植史,县志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带苦和慈菇,俗称蔬卵。原产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南方栽培较多。
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亦称"华夏慈菇"、"水芋"。单子叶植物,泽泻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大。叶丛生,基部有许多根须。根部附近生出纤细匍匐枝,秋后枝端膨大呈球茎,球茎直径达3CM。叶片箭形,宽大,长20-30cm,叶基部左右两侧的裂片长度超过中央片。叶柄较粗壮,长50-80cm。花序圆锥形。华东各地均有栽培,地下球茎可食用。
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慈菇
慈菇
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风、雨易造成叶茎析断,球茎生长受阻。
土壤耕作  折叠
慈菇喜富有机质的粘壤上,土层约20厘米,耕地时亩施堆肥或人粪尿1000公斤,并配合草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为基肥,翻耕耙平,灌浅水后即可种植。春栽株行距按40×40厘米,亩栽4000株,秋夏栽植株距35厘米左右,栽植时将种球一个个插入泥中,使顶芽向上,深度以使顶芽刚刚稳入上中为宜,过深发育不良,这浅易受风吹摇动,随即培泥填平,保持水深3厘米,缓苗后10天,追肥一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植株新叶仍能旺盛生长,匍匐茎和球茎开始抽生和膨大,吸肥量最大,追施一次重肥,每亩人粪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钾肥有促进糖类合成和转化,增强抗病抗倒能力,促进淀粉的积累,对球茎膨大有良好效果。
在长江以南,如利用席草和茭白田的行间套种慈菇,在间作物收获后,要追施人粪尿1000-2000公斤硫酸铵20-25公斤,以利慈菇生长。
播种育苗  折叠
慈菇以球茎繁殖。各地都行育苗移栽。按利用球茎部位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球茎顶穿;另一种是整个球茎行育苗。
长江流域各省为了提早种植,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球茎的顶芽,用窝席圈好,或放入箩筐内,上覆湿稻草,干时洒水,晴天置于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10-15天出芽后,即可播芽育苗。每亩用顶芽10公斤,可供15亩大田栽插之用。
苗床选择肥沃水田,整地时施厩肥河泥5000公斤,人粪250-500公斤为基肥。带水耕耙1-2次,按1-1.3米宽做畦,每畦留33厘米小通道,畦上搭架约1米,上覆塑料薄膜防寒保温。插芽时按密度为6.6-8.5厘米见方。入土深度达顶芽第一节。插后随即放水,萌芽生长期间保持3厘米浅水层。有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如遇晚霜,夜间灌深水保苗,第二天放浅水,经7-10天后开始发根,苗夜26-30厘米,具3-4片叶时定植。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生长期长,于2月收获球茎后,随即播种育苗,在15℃温度下,球茎顶芽萌发,40-50天后,具有3-4片真叶时,将育成的新株移植于苗床内,扩大繁殖。利用匍匐茎在20℃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顶芽向上生长钻出土面抽出叶片,而基部发根形成分株,当分株具4-5片叶时又可移植。这样从立秋至秋分,可分期分批取苗,定植大田。
慈菇,又称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属泽泻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连城已有百余年种植史,县志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带苦和慈菇,俗称蔬卵。原产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南方栽培较多。
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亦称"华夏慈菇"、"水芋"。单子叶植物,泽泻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大。叶丛生,基部有许多根须。根部附近生出纤细匍匐枝,秋后枝端膨大呈球茎,球茎直径达3CM。叶片箭形,宽大,长20-30cm,叶基部左右两侧的裂片长度超过中央片。叶柄较粗壮,长50-80cm。花序圆锥形。华东各地均有栽培,地下球茎可食用。
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慈菇
慈菇
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风、雨易造成叶茎析断,球茎生长受阻。
土壤耕作  折叠
慈菇喜富有机质的粘壤上,土层约20厘米,耕地时亩施堆肥或人粪尿1000公斤,并配合草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为基肥,翻耕耙平,灌浅水后即可种植。春栽株行距按40×40厘米,亩栽4000株,秋夏栽植株距35厘米左右,栽植时将种球一个个插入泥中,使顶芽向上,深度以使顶芽刚刚稳入上中为宜,过深发育不良,这浅易受风吹摇动,随即培泥填平,保持水深3厘米,缓苗后10天,追肥一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植株新叶仍能旺盛生长,匍匐茎和球茎开始抽生和膨大,吸肥量最大,追施一次重肥,每亩人粪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钾肥有促进糖类合成和转化,增强抗病抗倒能力,促进淀粉的积累,对球茎膨大有良好效果。
在长江以南,如利用席草和茭白田的行间套种慈菇,在间作物收获后,要追施人粪尿1000-2000公斤硫酸铵20-25公斤,以利慈菇生长。
播种育苗  折叠
慈菇以球茎繁殖。各地都行育苗移栽。按利用球茎部位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球茎顶穿;另一种是整个球茎行育苗。
长江流域各省为了提早种植,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球茎的顶芽,用窝席圈好,或放入箩筐内,上覆湿稻草,干时洒水,晴天置于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10-15天出芽后,即可播芽育苗。每亩用顶芽10公斤,可供15亩大田栽插之用。
苗床选择肥沃水田,整地时施厩肥河泥5000公斤,人粪250-500公斤为基肥。带水耕耙1-2次,按1-1.3米宽做畦,每畦留33厘米小通道,畦上搭架约1米,上覆塑料薄膜防寒保温。插芽时按密度为6.6-8.5厘米见方。入土深度达顶芽第一节。插后随即放水,萌芽生长期间保持3厘米浅水层。有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如遇晚霜,夜间灌深水保苗,第二天放浅水,经7-10天后开始发根,苗夜26-30厘米,具3-4片叶时定植。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生长期长,于2月收获球茎后,随即播种育苗,在15℃温度下,球茎顶芽萌发,40-50天后,具有3-4片真叶时,将育成的新株移植于苗床内,扩大繁殖。利用匍匐茎在20℃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顶芽向上生长钻出土面抽出叶片,而基部发根形成分株,当分株具4-5片叶时又可移植。这样从立秋至秋分,可分期分批取苗,定植大田。
KingkonG19870210 2024-04-22
慈姑,属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李时珍说:“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手,故以名之。燕尾,其时之象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  营养分析  慈姑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痈作用,常用来防治肿瘤。中医认为,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肿,利尿,用来治疗各种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慈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同时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热、润肺止咳的作用。
慈姑,属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李时珍说:“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手,故以名之。燕尾,其时之象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  营养分析  慈姑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痈作用,常用来防治肿瘤。中医认为,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肿,利尿,用来治疗各种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慈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同时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热、润肺止咳的作用。
风子武nandy 2024-04-10
你好,慈菇的种植技术如下:
   ⒈培育壮苗。慈姑育苗有整球茎育苗,顶芽稍带部分球茎育苗和球茎顶芽育苗3种。一般在3月中旬稻秧揭膜后或秧田整好后,取出去年用沙层积贮藏的球茎顶芽,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栽培深度以栽稳为宜,微露芽尖即可。  
   ⒉栽植。慈姑田要求深耕土壤20厘米,熟化土层,每亩施基肥3000千克,一般在5有中下旬,待稻秧拔后,按株行距60厘米×80厘米见方,每塘栽植1株即可。  
   ⒊田间管理。慈姑对水份要求较高,各个生育期要求不同,一般定植后以浅水层3厘米,旺盛生长期以水层8~10厘米,球茎形成期以水层3厘米为合适。慈姑喜肥,除施足底肥外,还应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化肥或绿肥,一般在开始进入结球期每亩施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普通过磷酸钙10千克。  
   ⒋病虫害防治。次姑的主要病害是黑粉病,又称泡泡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及时摘出病叶,用25%多菌灵500倍或25%粉锈宁800倍液喷洒3~4次。主要害虫有蚜虫危害,可用20%大比杀或50%绿宝防治。
你好,慈菇的种植技术如下:
   ⒈培育壮苗。慈姑育苗有整球茎育苗,顶芽稍带部分球茎育苗和球茎顶芽育苗3种。一般在3月中旬稻秧揭膜后或秧田整好后,取出去年用沙层积贮藏的球茎顶芽,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栽培深度以栽稳为宜,微露芽尖即可。  
   ⒉栽植。慈姑田要求深耕土壤20厘米,熟化土层,每亩施基肥3000千克,一般在5有中下旬,待稻秧拔后,按株行距60厘米×80厘米见方,每塘栽植1株即可。  
   ⒊田间管理。慈姑对水份要求较高,各个生育期要求不同,一般定植后以浅水层3厘米,旺盛生长期以水层8~10厘米,球茎形成期以水层3厘米为合适。慈姑喜肥,除施足底肥外,还应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化肥或绿肥,一般在开始进入结球期每亩施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普通过磷酸钙10千克。  
   ⒋病虫害防治。次姑的主要病害是黑粉病,又称泡泡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及时摘出病叶,用25%多菌灵500倍或25%粉锈宁800倍液喷洒3~4次。主要害虫有蚜虫危害,可用20%大比杀或50%绿宝防治。
芳菲七月 2024-04-06
慈姑又名燕尾草,原产我国东南地区,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慈姑根为须根系,粗长,松嫩;慈姑的茎分为短缩茎、匍匐茎、球茎,短缩茎着生土壤上层,是慈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连接处,须根和叶的出生地。雌雄同株异花,总状花序。慈姑球茎中富含淀粉,含蛋白质5.6%,脂肪0.2%,既富营养,风味亦佳,是江南人们喜食的冬春水生蔬菜,民间素有“内火旺喝碗慈姑汤”的说法。我市利用低而烂的田块,种植茨菇,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茬口按排   慈姑的可定植时期较长,苏州地区同一品种定植期可长达4个月。根据慈姑的前作情况,通常慈姑将慈姑分为伏水慈姑(早慈姑,4月下育苗5月下种植)和秋水慈姑(晚慈姑5月上育苗,7月中下种植),它的前作大体有三种:一是接茬冬闲田,春种(4月上旬)冬收(11月),一年一熟,俗称“放黄慈姑”;一是前作灯(席)草(7月上旬),其生长后期(5月)将慈姑顶芽套栽于行间,俗称“灯草慈姑”;一是以茭白、早藕、早稻为前茬,例如套种于茭白田,5月中下旬定植于茭白行间,共生期7~15天,土地利用率高。种在早稻、早藕后茬的,于早稻、早藕收获后(8月初),移栽定植,称秋水慈姑(晚慈姑)。慈姑与水稻轮作,产量高,质坚实而味香,俗称“生田慈姑”。我市常用的种植模式有“早藕--秋茭--夏茭--慈姑”,2年4熟制。 
二、培育壮苗   慈姑育苗有3种方法:一是以整个球茎作种;二是切除球茎,留球茎在顶芽上;三是用刀直接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作为种子育苗,整个球茎食用,留种的数量以整个球茎作种计算,一般每亩50~55公斤。无论哪种方法育苗,都要选用顶芽完好、具备本品种形态特征、成熟、均匀一致的球茎。品种一般有:紫圆(肉质紧、稍带苦味,亩产1300公斤左右)、沈荡慈姑(冬季淀粉糖化带甜味,不耐寒,亩产1000公斤左右)、苏州大黄(球茎内水分多,肉质细腻,700公斤左右)。 
    (1)催芽。3月下旬,将球茎从土中挖出,清洗干净,在太阳下晒1~2天,至顶芽尖端略有萎缩,然后装在草包里催芽。催芽期间,每天可将草包放在水里浸泡一下,以保证每只种茎都有充足的水份供给,搬动时注意不要将芽碰断。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一般经15天左右,顶芽就会开始萌发,顶芽萌发后,就可以播到事先平整好的秧田中。 
    (2)育秧。秧田要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水田,秧田面积根据种植大田面积而定,一般1?10~15,秧田要精细平整。如果田块肥力较足,秧田就不必施肥。秧田水层保持在3厘米左右。 
     三、深耕熟化,适时定植   种植慈姑的田块,一般要求土壤深耕熟化,耕层在20~25cm,然后泡晒,提高土温,熟化土壤。如果前作是早稻,收割后,马上翻地,打碎土块,熟化土层;前茬是两熟茭的,茭白采收后,耕翻熟化,除去茭墩。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质松软、田间平整,土层比较深厚(20cm左右)。  
慈姑的基肥最好用猪粪或堆肥,一般亩施4000公斤左右,也可亩施30~50公斤的复合肥。  
慈姑的定植期较长,具体的定植时期,根据前茬作物而定。慈姑的种植密度,可根据两个方面因素确定,一是栽种早晚;一是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高低。早慈姑生长期长,密度要低一些,一般每亩3300~4000株,行株距60cm×30~35cm;晚慈姑密度可高一些,每亩4000~4300株。地力差的、施肥水平低的,可以种得密一些。不同品种没有差异。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灌水排水、追施肥料、折叶耘耥、拨除杂草、防虫治病等项工作。 
  (1)灌水排水。慈姑从定植长叶、匍匐茎伸长、球茎膨大全过程都要求浅水灌溉。但不同生长阶段又稍有区别,定植时要求浅水灌溉,水层2cm左右即可;到旺盛生长阶段,水层可加深到10~15cm,对于土质松而烂、有机质含量高的低烂田块,由于土壤长期淹水缺氧,所以早慈姑在球茎开始形成前(长江沿岸大约在8月中下旬),可以短期脱水搁一搁田。这样做的好处:一可以防徒长;二可以增加土层含氧量;三是促进球茎膨大。搁田标准是搁到田间完全无水,土表软中带硬时,再灌水10cm左右。球茎膨大期,天气比较凉爽,植株需水量减少,水层可以降到2~3cm。这样白天水温、地温容易增高,夜间水温、地温容易降低,有利于养分积累和球茎膨大。如球茎在田里越冬,只要保持土壤长期湿润即可。 
 (2)追施肥料。土壤肥力好、基肥施得足的田块,一般不需要追肥。特别在前期,要防止肥份过多,引起徒长。生长量不足、长势不良的田块,可少量施一些速效性肥料,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从8月上旬开始,进入养分积累阶段,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人粪尿2000~2700公斤。套种在茭白等作物行间的慈姑,在茭白收获后,也要注意施肥,防止植株生长脱力。  (3)折叶耘田。实际生产证明,1株慈姑只要有10张功能叶,即可良好生长,多余叶会影响养分积累和田间通风透光,应及时折除。对基肥足、植株长势旺的田块,要把折叶作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来实施。耘田就是在慈姑的生长前期,结合除草,在慈姑的株里行间松松土,增加土壤含养量,提高土温。耘下来的杂草可随手埋到土下,以作肥料。 
 立秋以后,一切田间管理措施要全部停止,因为这时进田会踏坏匍匐茎,直接影响产量。 
 (4)病虫防治。危害慈姑的害虫主要有蚜虫、食心虫(螟虫),病害主要有黑粉病。蚜虫从苗期到植株枯死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嫩叶,影响新叶正常生长。宜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喷雾防蚜;黑粉病常在7月初高温高湿的天气发生,发病时在叶片和叶柄上形成黄白色的斑泡,以后瘤泡内充满白色乳状浆水,最后乳状浆水变成黑粉状物,布满整个叶片,可用井岗霉素、多菌灵等防治,施药时药物应尽量喷洒在菇叶上。粉剂农药在露水干前喷施;水剂在露水干后喷洒。禁用毒性较大的农药。 
    (5)采收贮存。慈姑最早的采收期在10月中下旬,最佳采期应放到11月底,直至第二年的2、3月份,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采收。贮存方法有两种,留田贮存和窑藏。
慈姑又名燕尾草,原产我国东南地区,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慈姑根为须根系,粗长,松嫩;慈姑的茎分为短缩茎、匍匐茎、球茎,短缩茎着生土壤上层,是慈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连接处,须根和叶的出生地。雌雄同株异花,总状花序。慈姑球茎中富含淀粉,含蛋白质5.6%,脂肪0.2%,既富营养,风味亦佳,是江南人们喜食的冬春水生蔬菜,民间素有“内火旺喝碗慈姑汤”的说法。我市利用低而烂的田块,种植茨菇,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茬口按排   慈姑的可定植时期较长,苏州地区同一品种定植期可长达4个月。根据慈姑的前作情况,通常慈姑将慈姑分为伏水慈姑(早慈姑,4月下育苗5月下种植)和秋水慈姑(晚慈姑5月上育苗,7月中下种植),它的前作大体有三种:一是接茬冬闲田,春种(4月上旬)冬收(11月),一年一熟,俗称“放黄慈姑”;一是前作灯(席)草(7月上旬),其生长后期(5月)将慈姑顶芽套栽于行间,俗称“灯草慈姑”;一是以茭白、早藕、早稻为前茬,例如套种于茭白田,5月中下旬定植于茭白行间,共生期7~15天,土地利用率高。种在早稻、早藕后茬的,于早稻、早藕收获后(8月初),移栽定植,称秋水慈姑(晚慈姑)。慈姑与水稻轮作,产量高,质坚实而味香,俗称“生田慈姑”。我市常用的种植模式有“早藕--秋茭--夏茭--慈姑”,2年4熟制。 
二、培育壮苗   慈姑育苗有3种方法:一是以整个球茎作种;二是切除球茎,留球茎在顶芽上;三是用刀直接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作为种子育苗,整个球茎食用,留种的数量以整个球茎作种计算,一般每亩50~55公斤。无论哪种方法育苗,都要选用顶芽完好、具备本品种形态特征、成熟、均匀一致的球茎。品种一般有:紫圆(肉质紧、稍带苦味,亩产1300公斤左右)、沈荡慈姑(冬季淀粉糖化带甜味,不耐寒,亩产1000公斤左右)、苏州大黄(球茎内水分多,肉质细腻,700公斤左右)。 
    (1)催芽。3月下旬,将球茎从土中挖出,清洗干净,在太阳下晒1~2天,至顶芽尖端略有萎缩,然后装在草包里催芽。催芽期间,每天可将草包放在水里浸泡一下,以保证每只种茎都有充足的水份供给,搬动时注意不要将芽碰断。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一般经15天左右,顶芽就会开始萌发,顶芽萌发后,就可以播到事先平整好的秧田中。 
    (2)育秧。秧田要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水田,秧田面积根据种植大田面积而定,一般1?10~15,秧田要精细平整。如果田块肥力较足,秧田就不必施肥。秧田水层保持在3厘米左右。 
     三、深耕熟化,适时定植   种植慈姑的田块,一般要求土壤深耕熟化,耕层在20~25cm,然后泡晒,提高土温,熟化土壤。如果前作是早稻,收割后,马上翻地,打碎土块,熟化土层;前茬是两熟茭的,茭白采收后,耕翻熟化,除去茭墩。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质松软、田间平整,土层比较深厚(20cm左右)。  
慈姑的基肥最好用猪粪或堆肥,一般亩施4000公斤左右,也可亩施30~50公斤的复合肥。  
慈姑的定植期较长,具体的定植时期,根据前茬作物而定。慈姑的种植密度,可根据两个方面因素确定,一是栽种早晚;一是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高低。早慈姑生长期长,密度要低一些,一般每亩3300~4000株,行株距60cm×30~35cm;晚慈姑密度可高一些,每亩4000~4300株。地力差的、施肥水平低的,可以种得密一些。不同品种没有差异。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灌水排水、追施肥料、折叶耘耥、拨除杂草、防虫治病等项工作。 
  (1)灌水排水。慈姑从定植长叶、匍匐茎伸长、球茎膨大全过程都要求浅水灌溉。但不同生长阶段又稍有区别,定植时要求浅水灌溉,水层2cm左右即可;到旺盛生长阶段,水层可加深到10~15cm,对于土质松而烂、有机质含量高的低烂田块,由于土壤长期淹水缺氧,所以早慈姑在球茎开始形成前(长江沿岸大约在8月中下旬),可以短期脱水搁一搁田。这样做的好处:一可以防徒长;二可以增加土层含氧量;三是促进球茎膨大。搁田标准是搁到田间完全无水,土表软中带硬时,再灌水10cm左右。球茎膨大期,天气比较凉爽,植株需水量减少,水层可以降到2~3cm。这样白天水温、地温容易增高,夜间水温、地温容易降低,有利于养分积累和球茎膨大。如球茎在田里越冬,只要保持土壤长期湿润即可。 
 (2)追施肥料。土壤肥力好、基肥施得足的田块,一般不需要追肥。特别在前期,要防止肥份过多,引起徒长。生长量不足、长势不良的田块,可少量施一些速效性肥料,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从8月上旬开始,进入养分积累阶段,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人粪尿2000~2700公斤。套种在茭白等作物行间的慈姑,在茭白收获后,也要注意施肥,防止植株生长脱力。  (3)折叶耘田。实际生产证明,1株慈姑只要有10张功能叶,即可良好生长,多余叶会影响养分积累和田间通风透光,应及时折除。对基肥足、植株长势旺的田块,要把折叶作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来实施。耘田就是在慈姑的生长前期,结合除草,在慈姑的株里行间松松土,增加土壤含养量,提高土温。耘下来的杂草可随手埋到土下,以作肥料。 
 立秋以后,一切田间管理措施要全部停止,因为这时进田会踏坏匍匐茎,直接影响产量。 
 (4)病虫防治。危害慈姑的害虫主要有蚜虫、食心虫(螟虫),病害主要有黑粉病。蚜虫从苗期到植株枯死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嫩叶,影响新叶正常生长。宜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喷雾防蚜;黑粉病常在7月初高温高湿的天气发生,发病时在叶片和叶柄上形成黄白色的斑泡,以后瘤泡内充满白色乳状浆水,最后乳状浆水变成黑粉状物,布满整个叶片,可用井岗霉素、多菌灵等防治,施药时药物应尽量喷洒在菇叶上。粉剂农药在露水干前喷施;水剂在露水干后喷洒。禁用毒性较大的农药。 
    (5)采收贮存。慈姑最早的采收期在10月中下旬,最佳采期应放到11月底,直至第二年的2、3月份,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采收。贮存方法有两种,留田贮存和窑藏。
yy瘦胖纸 2024-04-03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85523033142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