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雷竹种植技术哪位知道

2024-06-01 22:50:34 (43分钟前 更新) 515 8525

最新回答

雷竹是我国一种优良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一、笋园地的选择与整地
  1、选址
  雷竹的建园应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小于5゜,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的低丘、平原、冲积的溪河沿岸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
  2、整地
  笋园整地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块等物,垦地深30cm左右,按预定栽植株数挖穴。挖穴规格:60X60X50cm。有条件的话每穴用枯饼肥0.5kg,或15-25kg土杂肥、厩肥和土拌匀,回填穴内。
  二、品种与母竹的选择
  1、品种选择
  雷竹有宽叶和细叶两个品种,细叶雷竹出笋期比宽叶雷竹早10-15d,笋口感甜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于宽叶雷竹,生产上多选用细叶雷竹栽植。
  2、母竹选择
  选择直径2-3cm,1-2年生、分枝低矮、枝叶茂盛,无病虫、生长健壮的雷竹为母竹。挖掘母竹,留来鞭20cm,去鞭30cm,注意保护鞭芽与鞭根,母竹蔸带土团直径不少于25-30cm,母竹挖起后,留枝5-8盘,削切竹梢,切口要平。
  三、雷竹的造林
  1、造林时间
  雷竹一年四季都可栽植,秋冬9-11月和早春2月是最佳季节。
  2、造林密度
  一般每公顷750-1200株。
  3、栽植方法
  雷竹移栽造林要掌握3个要点:一是母竹运到造林地要及时栽植;二是栽前适当修整穴和垫土。再将母竹放入穴内,让鞭根自然舒展,注意竹蔸下部与垫土密接,使母竹蔸深度比原入土深度深3-5cm,再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穴土,踏实竹蔸,使竹鞭与土紧密接合;三是栽植时遇晴天,要浇定蔸水,再培一层薄松土,或在定蔸处复盖一层稻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四、笋园的管理
  1、及时补植
  造林当年,对于枯死母竹及时进行补植。
  2、除草松土
  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有利促进竹笋生长。笋园除草松土,每年2-3次,结合施肥进行,注意近蔸浅、远蔸深。一般第1次5-6月,除草深翻25cm,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第2次9-10月除草松土15cm深,第3次翌年2-3月除草浅锄。
  3、科学施肥
  根据雷竹周年具有长鞭期、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4个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促进竹笋的生长。笋园施肥一般每年4次,施肥量随立竹量的增多,逐年适当增加。第1次2-3月施催笋肥,促竹笋多长、长肥。每公顷施复合化肥150kg,或每丛竹施入粪尿5-10kg,方法是:竹林郁闭前化肥采用穴施。郁闭后,化肥采用沟施,沟间距0.5m,深10cm,施后覆土,人粪尿冲水2-4倍,浇蔸施肥;第2次6月,施长鞭肥,促母竹多发鞭、发壮芽,每公顷施复合化肥225kg,或每丛竹施人粪尿5-10kg,方法同第1次;第3次9月,施催芽肥,促竹鞭多发笋芽、发壮芽,施肥量与方法同第2次;最后1次11-12月,施孕笋肥,每公顷施菜枯饼3000kg,或农家肥15000-30000kg。
  4、增温保湿
  一般在竹林投产后每年11月底至12月用杂草、稻草、谷壳等(或在盖物上再盖一层农用薄膜),覆盖笋园10-30cm厚,用温度计测量控制竹林地表温度在15-17℃左右(超过20℃以上,及时揭开盖物。不然,不利发笋,甚至灼伤竹鞭根),笋期可提早20-45d。
  5、竹林密度与结构
  通过合理调节竹林密度和结构,能保持林内有适当空间,改善竹林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留养竹有旺盛发笋、发竹能力,为竹林丰产提供基础条件。新造笋园,当年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健壮笋培育新竹;第2-4年逐年增加;第5年成林后,每公顷留养9000-12000株健壮的立竹,注意留养竹分布要均匀。留养竹龄比例:笋园3年生应占30%左右,1-2年生新竹约占60%-70%;4年生竹一般不留养,5年生以上老竹全砍掉。
  6、新竹截梢
  当年留养的新竹生长幼嫩,应在7-9月截除竹梢1/4-1/3,留枝12-15盘,这样可促进新竹木质化,增强和提高新竹对严冬和冷春的霜冻和雪压的防御能力。
雷竹是我国一种优良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一、笋园地的选择与整地
  1、选址
  雷竹的建园应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小于5゜,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的低丘、平原、冲积的溪河沿岸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
  2、整地
  笋园整地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块等物,垦地深30cm左右,按预定栽植株数挖穴。挖穴规格:60X60X50cm。有条件的话每穴用枯饼肥0.5kg,或15-25kg土杂肥、厩肥和土拌匀,回填穴内。
  二、品种与母竹的选择
  1、品种选择
  雷竹有宽叶和细叶两个品种,细叶雷竹出笋期比宽叶雷竹早10-15d,笋口感甜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于宽叶雷竹,生产上多选用细叶雷竹栽植。
  2、母竹选择
  选择直径2-3cm,1-2年生、分枝低矮、枝叶茂盛,无病虫、生长健壮的雷竹为母竹。挖掘母竹,留来鞭20cm,去鞭30cm,注意保护鞭芽与鞭根,母竹蔸带土团直径不少于25-30cm,母竹挖起后,留枝5-8盘,削切竹梢,切口要平。
  三、雷竹的造林
  1、造林时间
  雷竹一年四季都可栽植,秋冬9-11月和早春2月是最佳季节。
  2、造林密度
  一般每公顷750-1200株。
  3、栽植方法
  雷竹移栽造林要掌握3个要点:一是母竹运到造林地要及时栽植;二是栽前适当修整穴和垫土。再将母竹放入穴内,让鞭根自然舒展,注意竹蔸下部与垫土密接,使母竹蔸深度比原入土深度深3-5cm,再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穴土,踏实竹蔸,使竹鞭与土紧密接合;三是栽植时遇晴天,要浇定蔸水,再培一层薄松土,或在定蔸处复盖一层稻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四、笋园的管理
  1、及时补植
  造林当年,对于枯死母竹及时进行补植。
  2、除草松土
  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有利促进竹笋生长。笋园除草松土,每年2-3次,结合施肥进行,注意近蔸浅、远蔸深。一般第1次5-6月,除草深翻25cm,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第2次9-10月除草松土15cm深,第3次翌年2-3月除草浅锄。
  3、科学施肥
  根据雷竹周年具有长鞭期、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4个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促进竹笋的生长。笋园施肥一般每年4次,施肥量随立竹量的增多,逐年适当增加。第1次2-3月施催笋肥,促竹笋多长、长肥。每公顷施复合化肥150kg,或每丛竹施入粪尿5-10kg,方法是:竹林郁闭前化肥采用穴施。郁闭后,化肥采用沟施,沟间距0.5m,深10cm,施后覆土,人粪尿冲水2-4倍,浇蔸施肥;第2次6月,施长鞭肥,促母竹多发鞭、发壮芽,每公顷施复合化肥225kg,或每丛竹施人粪尿5-10kg,方法同第1次;第3次9月,施催芽肥,促竹鞭多发笋芽、发壮芽,施肥量与方法同第2次;最后1次11-12月,施孕笋肥,每公顷施菜枯饼3000kg,或农家肥15000-30000kg。
  4、增温保湿
  一般在竹林投产后每年11月底至12月用杂草、稻草、谷壳等(或在盖物上再盖一层农用薄膜),覆盖笋园10-30cm厚,用温度计测量控制竹林地表温度在15-17℃左右(超过20℃以上,及时揭开盖物。不然,不利发笋,甚至灼伤竹鞭根),笋期可提早20-45d。
  5、竹林密度与结构
  通过合理调节竹林密度和结构,能保持林内有适当空间,改善竹林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留养竹有旺盛发笋、发竹能力,为竹林丰产提供基础条件。新造笋园,当年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健壮笋培育新竹;第2-4年逐年增加;第5年成林后,每公顷留养9000-12000株健壮的立竹,注意留养竹分布要均匀。留养竹龄比例:笋园3年生应占30%左右,1-2年生新竹约占60%-70%;4年生竹一般不留养,5年生以上老竹全砍掉。
  6、新竹截梢
  当年留养的新竹生长幼嫩,应在7-9月截除竹梢1/4-1/3,留枝12-15盘,这样可促进新竹木质化,增强和提高新竹对严冬和冷春的霜冻和雪压的防御能力。
ni入戏太深 2024-06-01
1、  挖掘  在挖掘前要判断来去鞭的方向,一般母竹最下一盘枝条伸展的方向大致平行。挖掘时先在离母竹基部30-40厘米的地方,用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并按要求的长度截断竹鞭。挖时切忌摇板,以免损伤和扭断母竹及竹鞭的连接点而影响成活率。母竹应尽量多带土,并且应立即斩梢,留枝5-7档,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2、运输  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远距离运输要进行包扎,路途远的要对母竹进行覆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装卸车时要尽量小心。
栽培季节
经试验,一年之中除三伏炎热干燥的天气和寒冷冰天冻地不宜种竹外,其它季节都可以种竹。一般在春季2月,霉季6月,秋冬季9—11月种竹较好。
栽植母竹
1、注意鞭向因母竹去鞭的方向发鞭快,来鞭的方向发鞭慢,所以去鞭方向应留有展鞭的余地,母竹与母竹之间应考虑竹鞭的方向性,间隔交互排列,使新种竹均匀郁闭成林。
2、适当浅栽种竹宜浅不宜深,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4厘米为好。竹子的生长点在鞭芽上,鞭根、芽都需要呼吸,栽得过深,土中空气不足,易引起烂芽、烂鞭。
3、鞭土密接种竹时要做到不紧不松,鞭土密接,特别是根盘下部不留空隙,种时可用棍或锄头将其捅实,然后填回表土,自上而下分层踏实,不可用锄头敲打,以免损伤鞭芽,再盖上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并将土培成馒头型,以固定母竹,避免积水。  幼林抚育
要使新造竹林快速成林,提早投产,必须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1、除草松土  新造林,母竹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时,竹地容易滋生杂草。2月、6月、9月可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前2年可间作农作物,以耕代抚,既促进新竹生长,又增加收入。间种农作物选用豆科矮秆作物或绿肥。
2、施肥  1年可分3次进行施肥,第1年2月份每株母竹可施人粪10—15公斤,6月份施人粪25公斤,9月份施猪粪或嫩草、豆杆、绿肥25公斤。如无有机用氮、磷、钾相应含量的化肥。如用化肥,应注意施肥方法,适当远施、散施。
3、竹林管护  对摇动、露鞭的母竹应及时覆土。前2年以留新竹为主,对弱小的竹笋可进行适当疏笋,以提高成竹率和母竹质量。秋季9—10月可砍去竹梢,留枝12档左右。  1、养好母竹  高产竹林要求亩立竹量600-800株,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要求均匀分布,母竹健壮,竹龄结构合理。母竹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后期(清明前后一星期)留养最合宜。
2、施肥培土  要使竹林连年高产,必须给竹林进行施肥。一般1年施肥3—4次,6月施长鞭肥,9月施催芽肥,11月施孕笋肥,次年3-4月可施长笋肥。一般亩产500公斤竹笋需N15.8公斤、(P2O5)7公斤、(K2O)10公斤。雷竹林可使用各种肥料,但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相配合。笋前、笋期及6月施肥以速效肥为主。化肥要散施,磷肥可相对集中,有机肥要深施,适当增施硅肥。亩产达1500公斤的竹笋,6月可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9月可施人粪1000公斤,11月可施猪栏厩肥5000公斤,次年3月施人粪1000公斤。培土对提高竹笋产量,改良土壤都有很大好处,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每年加一些客士。
3、铲草松土  铲草松土有利于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生长。每年应松土两次,6月、11月各1次,并结合松土进行施肥。6月应深翻松土,11月宜浅翻。
4、水分管理  雷竹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又最怕积水,所以平地、山湾和土壤粘重的竹林要开好排水沟,干旱季节要进行浇水灌溉。
5、删去老竹  删伐老竹时间,可在6月结合松土进行,连竹蔸一起挖除,清除老鞭,调整结构。一般母竹保留4—5年,除去6年竹。
6、竹林保护  雷竹竹杆壁薄性脆,冬季容易被大雪压断,所以应适当进行钩梢,钩梢时间在9月进行,留枝12—15档。冬季下大雪要勤摇雪,避免雷竹被雪压断。
7、挖除开花竹  开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开花消耗大量的营养,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所以一旦发生开花应立即挖除开花植株,以减少养分消化。加强林地管理,重施有机肥,可减弱开花程度,促进竹林自我复壮。  雷竹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蚧壳虫和竹壳虫等,其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将虫害控制消灭在初发阶段。
1、蚜虫、蚧壳虫、竹螟都可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对水1—2倍进行竹腔注射,每株1—2毫升。
2、蚜虫  可用5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杀。在笋期可用尿洗合剂(0.5公斤尿素,1.25公斤洗衣粉,水50公斤)进行喷杀。其药性特点为:无毒、无药害、速效、肥地。
3、蚧壳虫  可用人工抹杀,或用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在幼蚧期进行喷杀。
4、竹螟可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病害主要有煤污病,由蚜虫、蚧壳虫引起,若对蚜虫、蚧壳虫进行了防治,煤污病也会得到控制。  选择交通方便、光照充足的成林雷竹园,每亩立竹量600株左右。施肥量以亩产竹笋2000公斤为例。
(一)6月份  新竹成竹后,及时施肥,以速效肥为好。每亩施尿素4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氯化钾20公斤,结合松土进行,挖去5年以上老竹,将肥料深翻入土中,以促进地下鞭早发。
(二)9月份  用人粪1000公斤,对水1倍以上,浇泼。高温干旱,久晴无雨时,应进行浇水,每亩5000公斤左右,以促进笋芽提早分化。
(三)11月上旬  施猪、牛厩肥4000公斤,浇翻入土中,以提高土温,促进笋芽生长。
(四)12月中旬  要进行竹叶覆盖。在覆盖前,每亩浇水5000公斤以上,浇透林地,每亩施尿素60公斤,然后覆盖竹叶,厚30厘米(约每平方米干竹叶11公斤)。在缺少竹叶的地方可用杂草、稻草、谷壳、麦壳、油菜等进行覆盖。一定要使林地保温、增温、提早出笋,但效果以竹叶最好。
(五)覆盖后一个月  注意及时采收竹笋,到了3月份天气转暖时,要及时去掉覆盖物。3月下旬应注意留笋养竹。
1、  挖掘  在挖掘前要判断来去鞭的方向,一般母竹最下一盘枝条伸展的方向大致平行。挖掘时先在离母竹基部30-40厘米的地方,用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并按要求的长度截断竹鞭。挖时切忌摇板,以免损伤和扭断母竹及竹鞭的连接点而影响成活率。母竹应尽量多带土,并且应立即斩梢,留枝5-7档,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2、运输  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远距离运输要进行包扎,路途远的要对母竹进行覆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装卸车时要尽量小心。
栽培季节
经试验,一年之中除三伏炎热干燥的天气和寒冷冰天冻地不宜种竹外,其它季节都可以种竹。一般在春季2月,霉季6月,秋冬季9—11月种竹较好。
栽植母竹
1、注意鞭向因母竹去鞭的方向发鞭快,来鞭的方向发鞭慢,所以去鞭方向应留有展鞭的余地,母竹与母竹之间应考虑竹鞭的方向性,间隔交互排列,使新种竹均匀郁闭成林。
2、适当浅栽种竹宜浅不宜深,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4厘米为好。竹子的生长点在鞭芽上,鞭根、芽都需要呼吸,栽得过深,土中空气不足,易引起烂芽、烂鞭。
3、鞭土密接种竹时要做到不紧不松,鞭土密接,特别是根盘下部不留空隙,种时可用棍或锄头将其捅实,然后填回表土,自上而下分层踏实,不可用锄头敲打,以免损伤鞭芽,再盖上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并将土培成馒头型,以固定母竹,避免积水。  幼林抚育
要使新造竹林快速成林,提早投产,必须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1、除草松土  新造林,母竹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时,竹地容易滋生杂草。2月、6月、9月可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前2年可间作农作物,以耕代抚,既促进新竹生长,又增加收入。间种农作物选用豆科矮秆作物或绿肥。
2、施肥  1年可分3次进行施肥,第1年2月份每株母竹可施人粪10—15公斤,6月份施人粪25公斤,9月份施猪粪或嫩草、豆杆、绿肥25公斤。如无有机用氮、磷、钾相应含量的化肥。如用化肥,应注意施肥方法,适当远施、散施。
3、竹林管护  对摇动、露鞭的母竹应及时覆土。前2年以留新竹为主,对弱小的竹笋可进行适当疏笋,以提高成竹率和母竹质量。秋季9—10月可砍去竹梢,留枝12档左右。  1、养好母竹  高产竹林要求亩立竹量600-800株,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要求均匀分布,母竹健壮,竹龄结构合理。母竹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后期(清明前后一星期)留养最合宜。
2、施肥培土  要使竹林连年高产,必须给竹林进行施肥。一般1年施肥3—4次,6月施长鞭肥,9月施催芽肥,11月施孕笋肥,次年3-4月可施长笋肥。一般亩产500公斤竹笋需N15.8公斤、(P2O5)7公斤、(K2O)10公斤。雷竹林可使用各种肥料,但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相配合。笋前、笋期及6月施肥以速效肥为主。化肥要散施,磷肥可相对集中,有机肥要深施,适当增施硅肥。亩产达1500公斤的竹笋,6月可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9月可施人粪1000公斤,11月可施猪栏厩肥5000公斤,次年3月施人粪1000公斤。培土对提高竹笋产量,改良土壤都有很大好处,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每年加一些客士。
3、铲草松土  铲草松土有利于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生长。每年应松土两次,6月、11月各1次,并结合松土进行施肥。6月应深翻松土,11月宜浅翻。
4、水分管理  雷竹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又最怕积水,所以平地、山湾和土壤粘重的竹林要开好排水沟,干旱季节要进行浇水灌溉。
5、删去老竹  删伐老竹时间,可在6月结合松土进行,连竹蔸一起挖除,清除老鞭,调整结构。一般母竹保留4—5年,除去6年竹。
6、竹林保护  雷竹竹杆壁薄性脆,冬季容易被大雪压断,所以应适当进行钩梢,钩梢时间在9月进行,留枝12—15档。冬季下大雪要勤摇雪,避免雷竹被雪压断。
7、挖除开花竹  开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开花消耗大量的营养,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所以一旦发生开花应立即挖除开花植株,以减少养分消化。加强林地管理,重施有机肥,可减弱开花程度,促进竹林自我复壮。  雷竹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蚧壳虫和竹壳虫等,其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将虫害控制消灭在初发阶段。
1、蚜虫、蚧壳虫、竹螟都可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对水1—2倍进行竹腔注射,每株1—2毫升。
2、蚜虫  可用5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杀。在笋期可用尿洗合剂(0.5公斤尿素,1.25公斤洗衣粉,水50公斤)进行喷杀。其药性特点为:无毒、无药害、速效、肥地。
3、蚧壳虫  可用人工抹杀,或用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在幼蚧期进行喷杀。
4、竹螟可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病害主要有煤污病,由蚜虫、蚧壳虫引起,若对蚜虫、蚧壳虫进行了防治,煤污病也会得到控制。  选择交通方便、光照充足的成林雷竹园,每亩立竹量600株左右。施肥量以亩产竹笋2000公斤为例。
(一)6月份  新竹成竹后,及时施肥,以速效肥为好。每亩施尿素4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氯化钾20公斤,结合松土进行,挖去5年以上老竹,将肥料深翻入土中,以促进地下鞭早发。
(二)9月份  用人粪1000公斤,对水1倍以上,浇泼。高温干旱,久晴无雨时,应进行浇水,每亩5000公斤左右,以促进笋芽提早分化。
(三)11月上旬  施猪、牛厩肥4000公斤,浇翻入土中,以提高土温,促进笋芽生长。
(四)12月中旬  要进行竹叶覆盖。在覆盖前,每亩浇水5000公斤以上,浇透林地,每亩施尿素60公斤,然后覆盖竹叶,厚30厘米(约每平方米干竹叶11公斤)。在缺少竹叶的地方可用杂草、稻草、谷壳、麦壳、油菜等进行覆盖。一定要使林地保温、增温、提早出笋,但效果以竹叶最好。
(五)覆盖后一个月  注意及时采收竹笋,到了3月份天气转暖时,要及时去掉覆盖物。3月下旬应注意留笋养竹。
温江成都银行 2024-05-18
你好,这样子的话你可以试试看下面的方法介绍
种植季节
以春节后至3月底栽植为宜,最迟在5月上旬栽植完毕。
种植密度
以每亩50~70株为宜,土壤肥沃的地方宜稀,土壤贫瘠的可的可密些。
种植方法
在坎内挖一条15厘米深的栽植沟,把母竹平放入沟内,竹蔸秆柄向下,放入沟深的一头,然后覆土10厘米左右,秆尾部覆土5厘米左右,踩实后再盖上一层松土,淋水。    松土除草
栽植后的第一、二年,要每年除草培土3~4次,第三年以后全面松土除草2次,以利于竹子生长,前3次除草分别在6月、7月、8月上、中旬进行,最后一次除草在11~12月进行,铲除的杂草、灌木,可铺作林地和竹蔸周围或埋入土中。
施肥
栽植后的前2年,要结合锄草松土施肥2次,每蔸竹施氮肥0.5~1公斤、磷肥1公斤、钾肥0.5公斤。第一次施肥,第一年在开始出笋时进行,第二年在3月进行;第二、三次在6~8月进行。第四次在冬季进行,施肥时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农家肥)4~5公斤。第三年以后进入笋、竹盛产期,必须保证水肥供应。每年施肥3次,每蔸竹施氮肥1公斤,磷肥3公斤,钾肥1公斤,猪、牛厩肥5~6公斤。施肥分别在3月、8月、12月进行开沟施放。冬季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沟深20~30厘米,先将竹园内清理的杂草、竹叶放入沟内,然后放入基肥,覆土时将3月份培到竹蔸上的客土扒入沟内,让笋芽露出,以增加光照促进笋芽萌动。在3月份开沟施肥覆土时,要将行间客土培到竹蔸上进行一次培土。    采笋技术
第一、二年发生的竹笋应全部保留,以利壮大竹蔸。第三年开始采收。以笋用为主的竹园8月份以前出产的竹笋应全部采收,以利养分供应潜芽长出。9月份以后到出笋末期,要注意要竹蔸周围选留分布均匀笋体粗壮的竹笋1~3株,留作母竹,后期发出的竹笋细弱,应全部采收。
你好,这样子的话你可以试试看下面的方法介绍
种植季节
以春节后至3月底栽植为宜,最迟在5月上旬栽植完毕。
种植密度
以每亩50~70株为宜,土壤肥沃的地方宜稀,土壤贫瘠的可的可密些。
种植方法
在坎内挖一条15厘米深的栽植沟,把母竹平放入沟内,竹蔸秆柄向下,放入沟深的一头,然后覆土10厘米左右,秆尾部覆土5厘米左右,踩实后再盖上一层松土,淋水。    松土除草
栽植后的第一、二年,要每年除草培土3~4次,第三年以后全面松土除草2次,以利于竹子生长,前3次除草分别在6月、7月、8月上、中旬进行,最后一次除草在11~12月进行,铲除的杂草、灌木,可铺作林地和竹蔸周围或埋入土中。
施肥
栽植后的前2年,要结合锄草松土施肥2次,每蔸竹施氮肥0.5~1公斤、磷肥1公斤、钾肥0.5公斤。第一次施肥,第一年在开始出笋时进行,第二年在3月进行;第二、三次在6~8月进行。第四次在冬季进行,施肥时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农家肥)4~5公斤。第三年以后进入笋、竹盛产期,必须保证水肥供应。每年施肥3次,每蔸竹施氮肥1公斤,磷肥3公斤,钾肥1公斤,猪、牛厩肥5~6公斤。施肥分别在3月、8月、12月进行开沟施放。冬季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沟深20~30厘米,先将竹园内清理的杂草、竹叶放入沟内,然后放入基肥,覆土时将3月份培到竹蔸上的客土扒入沟内,让笋芽露出,以增加光照促进笋芽萌动。在3月份开沟施肥覆土时,要将行间客土培到竹蔸上进行一次培土。    采笋技术
第一、二年发生的竹笋应全部保留,以利壮大竹蔸。第三年开始采收。以笋用为主的竹园8月份以前出产的竹笋应全部采收,以利养分供应潜芽长出。9月份以后到出笋末期,要注意要竹蔸周围选留分布均匀笋体粗壮的竹笋1~3株,留作母竹,后期发出的竹笋细弱,应全部采收。
xieyouliab 2024-05-15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5362882614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