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生长快速桉树好不好

2024-06-05 18:41:31 (40分钟前 更新) 253 6263

最新回答

1、品种  
桉树属桃金良科,原产澳大利亚,树种多达945种,分布跨度大,表现差异也大。我县引种栽培表现良好、  速生丰产、适应强、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巨尾桉、尾巨桉优良无性系和巨桉、赤桉优良种源。赤桉较耐寒、抗风。  
2、特征特性  
(1)巨尾桉、尾巨桉两者均为杂交品种,前者以巨桉为母本、尾叶桉为父本,后者以尾叶桉为母本、巨桉为父本。它们喜光、生长迅速、干形好,耐-3℃短期霜冻,抗风力弱;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巨尾桉综合了巨桉生长快,纸浆得率高和尾叶桉对低海拔干旱土壤的适应性和抗溃疡病能力强的特点。无性繁殖容易。在闽南表现良好的有DH33-27、DH33-22、Dm2-29、DH32-27、DH32-22、DH32-10、DH32—13、Ec1、Ec2等无性系。  
(2)巨桉为高大乔木,生长迅速,树干通直  圆满,极喜光,但不耐炎热,可耐-5℃的低温。主要适生地区为南亚热带及热带高地,年平均温度15—25℃  ,  年降水量1000—1800mn,元台风的地带。立地条件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各类壤质土或较粘土壤生长最好。在我省闽南山地表现较好的无性系有G2、A3等。  
(3)赤桉为大乔木,干形通直,树高20—45m,  适应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耐周期性水淹,在较干旱贫瘠而土层深厚的地上也能正常生长。能耐-5℃  短时低温。强阳性树种,具早期速生的特性,在光照不足或庇荫的情况下长势不良。赤桉根系较深,主根发达,树干坚实,叶较稀疏,小枝下垂,因而抗台风能力强,能抗11-12级台风。  
3、苗木培育  
树种11-12月采种,次年春播,也可在7-8月采种,当年播种。每100千克果实可获种子1.5千克,千粒重蓝桉为2.8克、直干桉为1.5克,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  
母床育苗。选择土壤肥沃的菜园地做苗床地,在3月中旬播种,精细整地理墒,墒宽1.2-1.6米。将种子浸泡48小时后,用细沙拌匀种子撒播于苗床上,用细粪土覆盖1-2厘米厚。浇足水后盖膜,播后7-10天可出土,土壤保持湿润、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当小苗长至5-10厘米高时,揭膜炼苗;苗长到30-40厘米高时,宜选阴雨天移栽,易成活。在滇中地区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移栽最佳。  
营养袋育苗。营养土装袋后,将浸泡好的种子播于袋中(每袋2-3粒),再覆盖一层细粪,浇足水后盖膜,注意通风和保持水分。在小苗成长期间定苗,拔出弱小苗,每个营养袋留1株。待小苗长至10-20厘米高时可以移栽,一般3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雨季进行移栽。  
4、栽培要点  
(1)优良无性系选择:在闽南、闽中、闽西表现较好的优良无性系主要有巨尾桉的DH32-29、DH32-27  、DH32-22、DH33-27以及尾巨桉的Ec1、Ec2、巨桉的G2、A3等,应使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或扦插苗造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  提倡就地培育扦插苗,就地栽植,以免长途运苗造成苗木的损伤。  
(2)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坡度25°以下,海拔600m以下,交通方便的丘陵、台地、平原和低山下部。造林地绝对低温应大于-5℃,否则易受冻害。  
林地清理:应在造林前一年的7-9月份完成  ,  主要进行劈  草炼山  ,  挖除杂灌头和五节芒头。炼山时应注意防火和保持水土。  
白蚂蚁防治:在造林前一年的9-10月投放灭蚁灵诱饵剂,每公顷投放225-400包,以“品”字形均匀投放于造林地,造林地周围应适当多放,投放点挖10-15cm深小坑,铺薄层枯草,连袋放入药剂1-2包,覆土压实即可。在已炼山未整地的宜林地上投放,防治效果最好;如果造林前未及时防治,也可在造林当年的4月投放诱饵剂,但造林时必须在根区施驱蚁药保护。  
整地:应在造林前一年的年底前完成,一般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规格为70×40×35cm。种植点成“品”字形排列。  
施基肥:桉树对肥料十分敏感,施基肥是营造丰产林的重要措施。在造林前一个月左右回表土时施长效的钙镁磷或钙镁磷与等量尿素混合肥、桉树专用肥,每穴均施500g。基肥还可就地取材,靠海捞海肥,靠山积绿肥。每穴施海肥1-2kg、土杂肥2-3kg。  
造林密度:一般为1350-1800株/公顷,为充分利用桉树喜爱侧光的生长特性,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配置株行距,一般采用2×3m的规格。  
造林季节:宜在2-3月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进行。  
起苗与运输:选择苗高10-20cm的苗木上山造林。营养杯苗应浸湿或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当日用不完的苗木应置于荫棚内淋水保湿。  
造林定植:栽植时,剥掉容器或塑料薄膜袋,撕袋前应双手压紧容器土,袋子应全撕取出,不可只撕底不撕边。定植复土时应从四周向内压紧,杜绝垂直下压,以防破坏容器土。定植时应注意不要把苗木栽在基肥上,以免使幼苗根部接触肥料造成“烧苗”而影响成活。还要注意舒根和压紧,使幼苗根部能与土壤紧密结合。  
防虫:桉树小苗根茎幼嫩,易受白蚂蚁、蟋蟀、小地老虎等危害,造林后的三个月内尤为严重,有无防虫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炼山清杂要彻底,回表土时捡尽草根,以切断白蚂蚁的食物源;二是边造林边施驱虫药(一般不隔夜),  每株施小半汤匙(  约5克  ),  施药时注意紧绕根茎处,撒药范围广,效果较差;  三是诱杀,  在造林地内分散置放1605混合粉,对金龟子、小地老虎等防治效果好;  四是结合追肥,  施呋喃丹,  防蚁。  
幼林抚育:春季造林两个月后应及时除草一次,至8-9月杂草种子成熟前再除草松土一次。第二年还需适时进行1-2次抚育,  经过两年抚育管理后,幼林即可郁闭  。  
追肥:在定植后1-2个月及时追肥一次,7-8月雨后再追肥1次,  第二年的早春结合锄草松土追肥一次,施尿素或复合肥,  每次每株追肥以100-250克为宜。  
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地施肥,  即根据林地土壤的养分、水分、质地和酸碱度等特性与地形条件进行施肥,  每次施肥前要除净杂草;  二是施肥时应在穴的后坡方向开沟深埋,  以减少肥料流失;  三是雨后施肥,  以加速肥料溶解和减少肥料淋失;  四是山脊、山坡中上部等贫瘠地段应多施,  沟边、山谷等肥沃地少施。  
抚育间伐:  培育目标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生产纸浆材),  不需进行抚育间伐  ,  但对出现的病株及风折木要及时砍伐清除。若培育大径材,  可安排1~2次抚育间伐。闽南地区应在造林后第2~3年安排一次抚育间伐。  
萌芽更新:  萌芽更新作业法是桉树营林特点之一。①萌芽更新季节:  在东南沿海以冬春为好。②整理萌芽条:  第一次整理萌芽条应于皆伐更新后3~6月,  萌芽条高达1.5~2m时进行。采取去弱留强办法,  每伐桩留3~4株,  经1~1.5年的培育后再进行第二次整理,  最后留伐根东南部位生长快、粗壮的1~2株,  每公顷保留1800~1950株为宜。③抚育施肥:  在采伐后林地清理完就要松土抚育,  使土壤疏松通风透气,  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利于伐根萌芽生长。施肥在采伐后萌芽前进行,  采用沟施法,  每株施磷肥或复合肥1~1.5kg,  也可施尿素,  有条件最好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用。
1、品种  
桉树属桃金良科,原产澳大利亚,树种多达945种,分布跨度大,表现差异也大。我县引种栽培表现良好、  速生丰产、适应强、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巨尾桉、尾巨桉优良无性系和巨桉、赤桉优良种源。赤桉较耐寒、抗风。  
2、特征特性  
(1)巨尾桉、尾巨桉两者均为杂交品种,前者以巨桉为母本、尾叶桉为父本,后者以尾叶桉为母本、巨桉为父本。它们喜光、生长迅速、干形好,耐-3℃短期霜冻,抗风力弱;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巨尾桉综合了巨桉生长快,纸浆得率高和尾叶桉对低海拔干旱土壤的适应性和抗溃疡病能力强的特点。无性繁殖容易。在闽南表现良好的有DH33-27、DH33-22、Dm2-29、DH32-27、DH32-22、DH32-10、DH32—13、Ec1、Ec2等无性系。  
(2)巨桉为高大乔木,生长迅速,树干通直  圆满,极喜光,但不耐炎热,可耐-5℃的低温。主要适生地区为南亚热带及热带高地,年平均温度15—25℃  ,  年降水量1000—1800mn,元台风的地带。立地条件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各类壤质土或较粘土壤生长最好。在我省闽南山地表现较好的无性系有G2、A3等。  
(3)赤桉为大乔木,干形通直,树高20—45m,  适应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耐周期性水淹,在较干旱贫瘠而土层深厚的地上也能正常生长。能耐-5℃  短时低温。强阳性树种,具早期速生的特性,在光照不足或庇荫的情况下长势不良。赤桉根系较深,主根发达,树干坚实,叶较稀疏,小枝下垂,因而抗台风能力强,能抗11-12级台风。  
3、苗木培育  
树种11-12月采种,次年春播,也可在7-8月采种,当年播种。每100千克果实可获种子1.5千克,千粒重蓝桉为2.8克、直干桉为1.5克,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  
母床育苗。选择土壤肥沃的菜园地做苗床地,在3月中旬播种,精细整地理墒,墒宽1.2-1.6米。将种子浸泡48小时后,用细沙拌匀种子撒播于苗床上,用细粪土覆盖1-2厘米厚。浇足水后盖膜,播后7-10天可出土,土壤保持湿润、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当小苗长至5-10厘米高时,揭膜炼苗;苗长到30-40厘米高时,宜选阴雨天移栽,易成活。在滇中地区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移栽最佳。  
营养袋育苗。营养土装袋后,将浸泡好的种子播于袋中(每袋2-3粒),再覆盖一层细粪,浇足水后盖膜,注意通风和保持水分。在小苗成长期间定苗,拔出弱小苗,每个营养袋留1株。待小苗长至10-20厘米高时可以移栽,一般3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雨季进行移栽。  
4、栽培要点  
(1)优良无性系选择:在闽南、闽中、闽西表现较好的优良无性系主要有巨尾桉的DH32-29、DH32-27  、DH32-22、DH33-27以及尾巨桉的Ec1、Ec2、巨桉的G2、A3等,应使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或扦插苗造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  提倡就地培育扦插苗,就地栽植,以免长途运苗造成苗木的损伤。  
(2)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坡度25°以下,海拔600m以下,交通方便的丘陵、台地、平原和低山下部。造林地绝对低温应大于-5℃,否则易受冻害。  
林地清理:应在造林前一年的7-9月份完成  ,  主要进行劈  草炼山  ,  挖除杂灌头和五节芒头。炼山时应注意防火和保持水土。  
白蚂蚁防治:在造林前一年的9-10月投放灭蚁灵诱饵剂,每公顷投放225-400包,以“品”字形均匀投放于造林地,造林地周围应适当多放,投放点挖10-15cm深小坑,铺薄层枯草,连袋放入药剂1-2包,覆土压实即可。在已炼山未整地的宜林地上投放,防治效果最好;如果造林前未及时防治,也可在造林当年的4月投放诱饵剂,但造林时必须在根区施驱蚁药保护。  
整地:应在造林前一年的年底前完成,一般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规格为70×40×35cm。种植点成“品”字形排列。  
施基肥:桉树对肥料十分敏感,施基肥是营造丰产林的重要措施。在造林前一个月左右回表土时施长效的钙镁磷或钙镁磷与等量尿素混合肥、桉树专用肥,每穴均施500g。基肥还可就地取材,靠海捞海肥,靠山积绿肥。每穴施海肥1-2kg、土杂肥2-3kg。  
造林密度:一般为1350-1800株/公顷,为充分利用桉树喜爱侧光的生长特性,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配置株行距,一般采用2×3m的规格。  
造林季节:宜在2-3月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进行。  
起苗与运输:选择苗高10-20cm的苗木上山造林。营养杯苗应浸湿或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当日用不完的苗木应置于荫棚内淋水保湿。  
造林定植:栽植时,剥掉容器或塑料薄膜袋,撕袋前应双手压紧容器土,袋子应全撕取出,不可只撕底不撕边。定植复土时应从四周向内压紧,杜绝垂直下压,以防破坏容器土。定植时应注意不要把苗木栽在基肥上,以免使幼苗根部接触肥料造成“烧苗”而影响成活。还要注意舒根和压紧,使幼苗根部能与土壤紧密结合。  
防虫:桉树小苗根茎幼嫩,易受白蚂蚁、蟋蟀、小地老虎等危害,造林后的三个月内尤为严重,有无防虫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炼山清杂要彻底,回表土时捡尽草根,以切断白蚂蚁的食物源;二是边造林边施驱虫药(一般不隔夜),  每株施小半汤匙(  约5克  ),  施药时注意紧绕根茎处,撒药范围广,效果较差;  三是诱杀,  在造林地内分散置放1605混合粉,对金龟子、小地老虎等防治效果好;  四是结合追肥,  施呋喃丹,  防蚁。  
幼林抚育:春季造林两个月后应及时除草一次,至8-9月杂草种子成熟前再除草松土一次。第二年还需适时进行1-2次抚育,  经过两年抚育管理后,幼林即可郁闭  。  
追肥:在定植后1-2个月及时追肥一次,7-8月雨后再追肥1次,  第二年的早春结合锄草松土追肥一次,施尿素或复合肥,  每次每株追肥以100-250克为宜。  
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地施肥,  即根据林地土壤的养分、水分、质地和酸碱度等特性与地形条件进行施肥,  每次施肥前要除净杂草;  二是施肥时应在穴的后坡方向开沟深埋,  以减少肥料流失;  三是雨后施肥,  以加速肥料溶解和减少肥料淋失;  四是山脊、山坡中上部等贫瘠地段应多施,  沟边、山谷等肥沃地少施。  
抚育间伐:  培育目标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生产纸浆材),  不需进行抚育间伐  ,  但对出现的病株及风折木要及时砍伐清除。若培育大径材,  可安排1~2次抚育间伐。闽南地区应在造林后第2~3年安排一次抚育间伐。  
萌芽更新:  萌芽更新作业法是桉树营林特点之一。①萌芽更新季节:  在东南沿海以冬春为好。②整理萌芽条:  第一次整理萌芽条应于皆伐更新后3~6月,  萌芽条高达1.5~2m时进行。采取去弱留强办法,  每伐桩留3~4株,  经1~1.5年的培育后再进行第二次整理,  最后留伐根东南部位生长快、粗壮的1~2株,  每公顷保留1800~1950株为宜。③抚育施肥:  在采伐后林地清理完就要松土抚育,  使土壤疏松通风透气,  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利于伐根萌芽生长。施肥在采伐后萌芽前进行,  采用沟施法,  每株施磷肥或复合肥1~1.5kg,  也可施尿素,  有条件最好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用。
茶痴吃茶去 2024-06-05
桉树种植技术  
   1、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坡度25°以下交通方便的丘陵、台地、平原和低山下部。另外,桉树对气象因子有特定要求,一般低温不超过-5℃,否则易受冻害。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内半县以及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应适当选择抗寒树种或品系。造林地以低山、丘陵、阳坡、半阳坡较好,Ⅱ类地以上,Ⅲ(1)类可以适当考虑。    
   2、林地清理  
   造林整地前应进行劈草炼山,清理林地,挖除杂灌头和五节芒头,炼山时应注意防火和保持水土,炼山后应及时整地挖穴,以减少灰份的流失。林地清理最好在造林前一年的7-9月份前完成。  
   3、诱杀白蚂蚁  
   造林前一年的9-10月投放灭蚁灵,每公顷投放225-400包,以“品”字形均匀投放于造林地,造林地周围应适当多放,投放点挖10-15cm深小坑,铺薄层枯草,连袋放入药剂1-2包,覆土压实即可。在未整地的造林地上投放的防治效果最好,整地应在放药1个月后进行,如果造林前未及时防治,也可在造林当年的4月投放灭蚁灵,但造林时必须在根区施呋喃丹保护。  
   4、整地  
   桉树可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规格为60×40×40cm。整地应沿等高线作业,种植点成“品”字形排列,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11月底前结束。  
   5、基肥  
   施基肥是营造桉树丰产林的重要措施。由于福建省土壤普遍缺磷,故基肥宜选用长效的钙镁磷肥,在造林前一个月左右回表土时施下,每穴均施500g。  
   6、造林密度  
   根据密度试验和调查分析,桉树造林密度为1650~1800株/hm2(110-120株/亩)最适宜,为充分利用桉树喜爱侧光的生长特性,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配置株行距,一般采用2×3m排列植穴。  
   7、造林  
   (1)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提倡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以免长途运苗造成苗木的损伤。  
   (2)造林季节:以2-3月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进行为宜。  
   (3)起苗与运输:应选择一级苗上山造林。装车运输前一夜,喷施0.3%复合肥湿透容器,运到造林地应放置阴凉处;营养杯苗应浸湿或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当日用不完的苗应置于荫棚内淋水保湿。  
   (4)造林定植:栽植时,剥掉容器或塑料薄膜袋,撕袋前应双手压紧容器上,袋子应全撕取出,不可只撕底不撕边。定植复土时应从四周向内压紧,杜绝垂直下压,以防破坏容器土。  
   定植时应注意不要把苗木栽在基肥上,以免使幼苗根部接触肥料而影响成活。其次,种植时还要注意舒根和压紧,使幼苗根部能与土壤紧密结合,种植深度一般比原根深2cm左右即可,苗木高的宜适当深栽,不能窝根和根部空悬而影响成活。    
   8、防虫  
   桉树小苗的根茎幼嫩,白蚂蚁、蟋蟀、小地老虎等都会对其危害。造林后3个月内尤为严重,有无防虫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若忽视防虫,就可能导致全小班报废。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炼山清杂要彻底,回表土时应清除草根,尤其是芒萁骨的根,拾尽草根以切断白蚂蚁的食物源;二是边造林边施呋喃丹(一般不隔夜),每株施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汤匙(约5g),施药时注意紧绕根茎处,撒药范围广,效果反而差;三是根据白蚂蚁的活动季节在造林前或造林后投放灭蚁灵。  
   9、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造林当年夏秋除草松土1~2次,并做到扩穴连带,挖深30cm,带宽1.0m,次年早春再进行一次除草松土,但应注意杂草勿堆积在桉树根茎处,以减少白蚂蚁危害。  
   造林后头三个月至半年,桉树苗木还不具备与杂草竞争能力,受杂草覆盖,尤其是春节造林,头两个月正是杂草生长旺盛季节,时应及时除草一次,至8-9月杂草种子成熟前再除草松土一次。第二年还需适时进行1-2次抚育,主要是扩穴、松土、除草,经过两年抚育管理后,幼林即可郁闭。  
 (2)追肥  
   及时追肥,对林分生长至关重要,应在定植后1-2个月(苗高约0.7-1.0m时)及时追肥一次,施复合肥、尿素各50g/株(也可在下雨天时撒施,各50g/株);7-8月施复合肥、尿素各100g/株;第二年的早春结合锄草松土再追肥一次,每穴施尿素、复合肥各100g。  
   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地施肥,即根据林地土壤的养分、水分质地、空气、酸碱度等特性与地形条件进行施肥,每次施肥前要除净杂草。二是施肥时应在穴的后坡方向开沟深埋,以减少肥料流失。三是雨后施肥,以加速肥料溶解和减少肥料淋失。四是山脊、山坡中上部等贫瘠地段应多施,沟边、山谷等沃土少施。  
 (3)抚育间伐  
   若培育目标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则由于经营集约度高,工艺成熟期短,不需要进行抚育间伐,但对出现的病株及风折木要及时砍伐清除。若培育大径材,可安排1-2次抚育间伐,即在造林后3-4年间伐至70株/亩,直至6-7年后主伐;或进行第二次间伐保留至30-40株/亩培育大径材。  
   10、萌芽更新  
   1、萌芽更新季节:桉树四季砍伐均可萌芽,最好的萌芽更新季节,在东南沿海以冬春为好。夏秋雨季砍伐的树桩,萌芽率稍低,且萌芽条生长较差。因此提倡冬季砍伐萌芽。  
   2、整理萌芽条:适时整理萌芽条,是萌芽更新的关键。第一次整理萌芽条应于皆伐后3-6月,萌芽条高达1.5-2m时进行。因这时壮弱分化明显,可采取去弱留强办法,每伐桩留3-4株,经1-1.5年的培育后再进行第二次整理,最后留伐根东南部位生长快、粗壮的1-2株。在整理萌芽条时,需结合密度调查,每公顷保留1800-1950株为宜。  
   3、抚育施肥:为促进萌芽林速生快长,提早成林,提高产量,应加强抚育和施肥。采伐迹地一般较板结,应在采伐后林地清理完就要松土抚育,这样既能达到土壤疏松,通透气,又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有利于伐根的萌芽及林木生长。第二年松土抚育可以结合定株一并进行。施肥最好在采伐后萌芽前进行,采用沟施,每株施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1-1.5kg(每公顷200-300kg)也可施尿素,有条件最好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下,施肥季节最好在4-7月,因萌芽条在这期间生长最迅速,需要养分最多,吸收也最快,施肥后能收到显著效果。
桉树种植技术  
   1、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坡度25°以下交通方便的丘陵、台地、平原和低山下部。另外,桉树对气象因子有特定要求,一般低温不超过-5℃,否则易受冻害。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内半县以及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应适当选择抗寒树种或品系。造林地以低山、丘陵、阳坡、半阳坡较好,Ⅱ类地以上,Ⅲ(1)类可以适当考虑。    
   2、林地清理  
   造林整地前应进行劈草炼山,清理林地,挖除杂灌头和五节芒头,炼山时应注意防火和保持水土,炼山后应及时整地挖穴,以减少灰份的流失。林地清理最好在造林前一年的7-9月份前完成。  
   3、诱杀白蚂蚁  
   造林前一年的9-10月投放灭蚁灵,每公顷投放225-400包,以“品”字形均匀投放于造林地,造林地周围应适当多放,投放点挖10-15cm深小坑,铺薄层枯草,连袋放入药剂1-2包,覆土压实即可。在未整地的造林地上投放的防治效果最好,整地应在放药1个月后进行,如果造林前未及时防治,也可在造林当年的4月投放灭蚁灵,但造林时必须在根区施呋喃丹保护。  
   4、整地  
   桉树可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规格为60×40×40cm。整地应沿等高线作业,种植点成“品”字形排列,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11月底前结束。  
   5、基肥  
   施基肥是营造桉树丰产林的重要措施。由于福建省土壤普遍缺磷,故基肥宜选用长效的钙镁磷肥,在造林前一个月左右回表土时施下,每穴均施500g。  
   6、造林密度  
   根据密度试验和调查分析,桉树造林密度为1650~1800株/hm2(110-120株/亩)最适宜,为充分利用桉树喜爱侧光的生长特性,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配置株行距,一般采用2×3m排列植穴。  
   7、造林  
   (1)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提倡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以免长途运苗造成苗木的损伤。  
   (2)造林季节:以2-3月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进行为宜。  
   (3)起苗与运输:应选择一级苗上山造林。装车运输前一夜,喷施0.3%复合肥湿透容器,运到造林地应放置阴凉处;营养杯苗应浸湿或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当日用不完的苗应置于荫棚内淋水保湿。  
   (4)造林定植:栽植时,剥掉容器或塑料薄膜袋,撕袋前应双手压紧容器上,袋子应全撕取出,不可只撕底不撕边。定植复土时应从四周向内压紧,杜绝垂直下压,以防破坏容器土。  
   定植时应注意不要把苗木栽在基肥上,以免使幼苗根部接触肥料而影响成活。其次,种植时还要注意舒根和压紧,使幼苗根部能与土壤紧密结合,种植深度一般比原根深2cm左右即可,苗木高的宜适当深栽,不能窝根和根部空悬而影响成活。    
   8、防虫  
   桉树小苗的根茎幼嫩,白蚂蚁、蟋蟀、小地老虎等都会对其危害。造林后3个月内尤为严重,有无防虫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若忽视防虫,就可能导致全小班报废。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炼山清杂要彻底,回表土时应清除草根,尤其是芒萁骨的根,拾尽草根以切断白蚂蚁的食物源;二是边造林边施呋喃丹(一般不隔夜),每株施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汤匙(约5g),施药时注意紧绕根茎处,撒药范围广,效果反而差;三是根据白蚂蚁的活动季节在造林前或造林后投放灭蚁灵。  
   9、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造林当年夏秋除草松土1~2次,并做到扩穴连带,挖深30cm,带宽1.0m,次年早春再进行一次除草松土,但应注意杂草勿堆积在桉树根茎处,以减少白蚂蚁危害。  
   造林后头三个月至半年,桉树苗木还不具备与杂草竞争能力,受杂草覆盖,尤其是春节造林,头两个月正是杂草生长旺盛季节,时应及时除草一次,至8-9月杂草种子成熟前再除草松土一次。第二年还需适时进行1-2次抚育,主要是扩穴、松土、除草,经过两年抚育管理后,幼林即可郁闭。  
 (2)追肥  
   及时追肥,对林分生长至关重要,应在定植后1-2个月(苗高约0.7-1.0m时)及时追肥一次,施复合肥、尿素各50g/株(也可在下雨天时撒施,各50g/株);7-8月施复合肥、尿素各100g/株;第二年的早春结合锄草松土再追肥一次,每穴施尿素、复合肥各100g。  
   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地施肥,即根据林地土壤的养分、水分质地、空气、酸碱度等特性与地形条件进行施肥,每次施肥前要除净杂草。二是施肥时应在穴的后坡方向开沟深埋,以减少肥料流失。三是雨后施肥,以加速肥料溶解和减少肥料淋失。四是山脊、山坡中上部等贫瘠地段应多施,沟边、山谷等沃土少施。  
 (3)抚育间伐  
   若培育目标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则由于经营集约度高,工艺成熟期短,不需要进行抚育间伐,但对出现的病株及风折木要及时砍伐清除。若培育大径材,可安排1-2次抚育间伐,即在造林后3-4年间伐至70株/亩,直至6-7年后主伐;或进行第二次间伐保留至30-40株/亩培育大径材。  
   10、萌芽更新  
   1、萌芽更新季节:桉树四季砍伐均可萌芽,最好的萌芽更新季节,在东南沿海以冬春为好。夏秋雨季砍伐的树桩,萌芽率稍低,且萌芽条生长较差。因此提倡冬季砍伐萌芽。  
   2、整理萌芽条:适时整理萌芽条,是萌芽更新的关键。第一次整理萌芽条应于皆伐后3-6月,萌芽条高达1.5-2m时进行。因这时壮弱分化明显,可采取去弱留强办法,每伐桩留3-4株,经1-1.5年的培育后再进行第二次整理,最后留伐根东南部位生长快、粗壮的1-2株。在整理萌芽条时,需结合密度调查,每公顷保留1800-1950株为宜。  
   3、抚育施肥:为促进萌芽林速生快长,提早成林,提高产量,应加强抚育和施肥。采伐迹地一般较板结,应在采伐后林地清理完就要松土抚育,这样既能达到土壤疏松,通透气,又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有利于伐根的萌芽及林木生长。第二年松土抚育可以结合定株一并进行。施肥最好在采伐后萌芽前进行,采用沟施,每株施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1-1.5kg(每公顷200-300kg)也可施尿素,有条件最好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下,施肥季节最好在4-7月,因萌芽条在这期间生长最迅速,需要养分最多,吸收也最快,施肥后能收到显著效果。
黄先生Simon 2024-05-27
桉树又称为尤加利树,原产地大多数都在澳洲,知道的桉树树种有600多种,现已经被多个国家进行栽培。桉树的形态非常的优美,并且生长的迅速。抗干旱能力强,常被用于作为行道树、园林绿化,防风固沙林等等。桉树的树叶具有杀菌驱蚊的作用,还可提炼香油。一般使用机械化整地,这样对整地的效率、效果的提高都有着明显的效果,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特性,使土壤变得通透,能有效的清除杂草,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对于板结的土壤整地有着明显的效果。
桉树又称为尤加利树,原产地大多数都在澳洲,知道的桉树树种有600多种,现已经被多个国家进行栽培。桉树的形态非常的优美,并且生长的迅速。抗干旱能力强,常被用于作为行道树、园林绿化,防风固沙林等等。桉树的树叶具有杀菌驱蚊的作用,还可提炼香油。一般使用机械化整地,这样对整地的效率、效果的提高都有着明显的效果,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特性,使土壤变得通透,能有效的清除杂草,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对于板结的土壤整地有着明显的效果。
修中圈儿 2024-05-23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26039409637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