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道矮化香椿树苗种植技术的吗

2024-06-02 04:16:47 (55分钟前 更新) 251 9375

最新回答

①普通栽培。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      
   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大片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②矮化密植栽培。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栽培方式。它的育苗方法与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树型修剪方面不同。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树型可分为多层型和丛生型两种:多层型是当苗高2米时摘除顶梢,促使侧芽萌发,形成3层骨干枝,第1层距地面70厘米,第2层距第1层60厘米,第3层距第2层40厘米。这种多层型树干较高,木质化充分,产量较稳定。丛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时即去顶梢,留新发枝只采嫩叶不去顶芽,待枝长20—30厘米时再抹头。特点是树干较矮,主枝较多。      
 
   ③保护地栽培。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栽植在温室(或管棚)的矮化密植香椿,到11月中旬(指华北南部)进行扣膜。另一种是将已通过休眠的二三年苗木假植于温室(或管棚)内。室(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8—24℃,夜温不低于12℃,经40—45天,就可采食嫩叶。  
栽培管理  
  香椿的田间管理虽属粗放,但为了使生长快、产量高,还要注意肥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如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每年要中耕松土,在行间最好套种绿肥,5月间翻压入土或者浇施人畜粪尿。      
   虫害有香椿毛虫、云斑天牛、草履介壳虫等,可用杀螟杆菌等农药防治;病害有叶锈病、白粉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药剂防治。  
 
采摘技巧  
  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隔15—20天,采摘第二次。新栽的香椿,最多收2次,3年后每年可收2—3次,产量也相应增加。至于保护地栽培的,通过加温,冬季也可采摘,如不加温的,可在早春提前供应树芽。
①普通栽培。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      
   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大片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②矮化密植栽培。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栽培方式。它的育苗方法与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树型修剪方面不同。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树型可分为多层型和丛生型两种:多层型是当苗高2米时摘除顶梢,促使侧芽萌发,形成3层骨干枝,第1层距地面70厘米,第2层距第1层60厘米,第3层距第2层40厘米。这种多层型树干较高,木质化充分,产量较稳定。丛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时即去顶梢,留新发枝只采嫩叶不去顶芽,待枝长20—30厘米时再抹头。特点是树干较矮,主枝较多。      
 
   ③保护地栽培。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栽植在温室(或管棚)的矮化密植香椿,到11月中旬(指华北南部)进行扣膜。另一种是将已通过休眠的二三年苗木假植于温室(或管棚)内。室(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8—24℃,夜温不低于12℃,经40—45天,就可采食嫩叶。  
栽培管理  
  香椿的田间管理虽属粗放,但为了使生长快、产量高,还要注意肥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如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每年要中耕松土,在行间最好套种绿肥,5月间翻压入土或者浇施人畜粪尿。      
   虫害有香椿毛虫、云斑天牛、草履介壳虫等,可用杀螟杆菌等农药防治;病害有叶锈病、白粉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药剂防治。  
 
采摘技巧  
  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隔15—20天,采摘第二次。新栽的香椿,最多收2次,3年后每年可收2—3次,产量也相应增加。至于保护地栽培的,通过加温,冬季也可采摘,如不加温的,可在早春提前供应树芽。
倆宝麻麻 2024-06-02
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大片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大片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挑剔宝宝 2024-05-27
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香椿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香椿,一类是绿香椿。矮化密植栽培对栽植 品种要求较高,最好选用适合矮化密植、树形易于控制、发芽早且食味、品质较 
好的红香椿。选用前一年秋后采收的新种子。优质种子籽粒饱满,种皮呈红色, 种仁为黄白色,发芽率为40%以上;若种子为黑红色,有油感和光泽,失去了香椿种子特有的香味,种子干燥,则不可选用。将适量种子与水按3 : 1的比例倒入 55°C的温水中,不停地搅拌3〜5min,在20〜30°C环境下浸泡一昼夜。换清水反复搓洗至水清亮,捞出控水,再用拧干的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装入新纱布缝 制的袋子里,厚度不得超过3cm。在20〜25°C的环境下避光催芽,每天翻动种子1~2次,洗后控干水分。待种子吸水膨胀、有30%裂嘴时加2〜3倍的细沙拌匀漏。 
2培育壮苗,香椿属浅根性树种,对水肥和光照的条件要求较高。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不涝不黏、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保水保肥性好的两合土、砂壤土。 施优质有机肥75 t/hm2、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600kg/hm2作基肥。整地做到深、平、细。撒施多菌灵8g/m2进行土壤消毒。整地后,播前浇足底墒水。待地皮发白时松土,在1. 2m宽的畦上按行距30cm开沟,沟宽5〜6cm,深2〜3cm。香椿育苗移栽播种量为45kg/hm2,香椿种子发芽出土的 适宜温度为13°C,一般为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根据气候条件可适期早播。 趁墒把混有细沙的种子顺沟均匀撒播,播后覆盖0. 5〜1. 0cm厚的细土。覆土要均匀、细实,播后最好能覆盖地膜[2]。播后7d左右开始出苗,15d左右齐苗,覆盖地膜的苗床在幼苗拱土时立即割膜放苗,以防止烧伤幼苗,按播幅割膜,行间用 土封严。2〜3片真叶时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水1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 第1次间苗,按株距2〜3cm间苗,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株距5cm。根据天 气情况浇排水。4〜5片真叶苗高10cm时进行定苗,移苗畦内定苗时先在畦内浇 
7尺,本着留强去弱的原则,间苗定株,一年出圃的留7. 5〜12. 0万株/hm2。6〜7 月为香椿抽薹速生期,苗木生长迅速,需肥量大,一般施尿素150〜225kg/hm2或腐熟人粪尿15t/hm2,施2〜3次。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同时注 意抑制徒长、控制株高。一年生苗木从7月开始,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 
3选地定植,矮化密植园以常年采芽为目的,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必须选择地势平坦、 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平整过的地块[3]。施足基肥, 施磷肥2 250kg/hm2、农家肥75t/hm2作基肥,深翻30cm,挖宽50cm、深50cm的种植沟,沟底铺入4〜5cm农家肥,并回填表土 30cm,以利根系深扎。选用地径 1.5cm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的壮苗。为了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又便 于管理采收,可按小行距80cm、大行距100cm、株距50cm,栽2. 1万株/hm2进行 定植。 
4田间管理,苗木定植后浇1次透水,20〜30d后再浇1次。每次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锄 
草。结合除草经常松土,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结合秋季施肥进行土壤深翻。 将落叶、杂草、农家肥翻入土中,深度以15〜20cm为宜。4〜5月和7月各追肥 1次,用尿素150〜300kg/hm2或人粪尿15. 0〜22. 5t/hm2; 8月后不再施氮肥和 浇水,9月施过磷酸钙750〜900kg/hm2,在行间中耕并浇冻水,以增强植株的抗寒 能力。11月上中旬,可在幼树根部培土厚30cm,翌年早春扒去覆土。第1次采收 
前3〜5d,施1次氮肥或人粪尿,大树用0. 5〜1. 0kg/株,幼树用10(T200g/株。 新梢长3cm左右时喷施浓度为0. 25%的尿素溶液,追肥后浇水。春、夏、秋三季, 每月施1次三元复合肥[4]。在树下行间用杂草、作物秸秆等进行覆盖,厚度15cm。上面埋压适量碎土,以防风吹。这样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杂草危害,又可以提高地温和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香椿提早上市。 
5整形修剪,主要分春季修剪和夏季修剪。春季修剪结合椿芽采收进行。从定植后第2 年开始,去掉二年生树梢的顶芽,以萌发更多的新芽。根据造型耍求保留2〜3个新芽,以形成2〜3个侧枝;如果树干过高则可将其部分新芽摘心,促枝下部萌发新芽,形成较低部位的侧枝。第3年后,去掉各个侧枝的顶芽,当年每个侧枝又会 萌生出2〜3个新侧芽,木质化后形成新侧枝。这样就形成有6〜8个骨干枝、 树冠层面厚、通风采光好、采收面大、产量较稳定的高产树形。夏季修剪主要 是促使树体形成较多的分枝,增加顶芽数量,使单位面积内的枝条多、顶芽多,从而实现高产。夏季修剪一般在7〜8月的晴天午后进行,这样有利伤口愈合。在 修剪成形后的香椿树上,将生长过强、过高的枝条打顶或截短,以促进侧芽萌发形成新枝和复壮较弱的部分,形成更多顶芽饱满的短侧枝。 
6病虫害防治,香椿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叶锈病,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防治根腐病可用石灰 0. 5〜1. 0kg撒入穴内,拌匀后栽植;叶锈病发生时,立即喷洒0. 3° Be石硫合剂 或粉锈宁2 000倍液防治,每15d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可用敌百虫800倍液、40%乐果乳油防治。 
7合理米收,春季抽出的短枝长到20cm且尚未木质化以前,即可在日出前采摘。一至三年生苗,每年只采收1次,3年以后每年采收2〜4次为宜。刚采摘的香椿芽应立即摊开散湿降温,切忌随采随装塑料袋,以免芽子发热掉叶,降低品质,失去商品 价值。
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香椿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香椿,一类是绿香椿。矮化密植栽培对栽植 品种要求较高,最好选用适合矮化密植、树形易于控制、发芽早且食味、品质较 
好的红香椿。选用前一年秋后采收的新种子。优质种子籽粒饱满,种皮呈红色, 种仁为黄白色,发芽率为40%以上;若种子为黑红色,有油感和光泽,失去了香椿种子特有的香味,种子干燥,则不可选用。将适量种子与水按3 : 1的比例倒入 55°C的温水中,不停地搅拌3〜5min,在20〜30°C环境下浸泡一昼夜。换清水反复搓洗至水清亮,捞出控水,再用拧干的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装入新纱布缝 制的袋子里,厚度不得超过3cm。在20〜25°C的环境下避光催芽,每天翻动种子1~2次,洗后控干水分。待种子吸水膨胀、有30%裂嘴时加2〜3倍的细沙拌匀漏。 
2培育壮苗,香椿属浅根性树种,对水肥和光照的条件要求较高。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不涝不黏、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保水保肥性好的两合土、砂壤土。 施优质有机肥75 t/hm2、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600kg/hm2作基肥。整地做到深、平、细。撒施多菌灵8g/m2进行土壤消毒。整地后,播前浇足底墒水。待地皮发白时松土,在1. 2m宽的畦上按行距30cm开沟,沟宽5〜6cm,深2〜3cm。香椿育苗移栽播种量为45kg/hm2,香椿种子发芽出土的 适宜温度为13°C,一般为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根据气候条件可适期早播。 趁墒把混有细沙的种子顺沟均匀撒播,播后覆盖0. 5〜1. 0cm厚的细土。覆土要均匀、细实,播后最好能覆盖地膜[2]。播后7d左右开始出苗,15d左右齐苗,覆盖地膜的苗床在幼苗拱土时立即割膜放苗,以防止烧伤幼苗,按播幅割膜,行间用 土封严。2〜3片真叶时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水1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 第1次间苗,按株距2〜3cm间苗,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株距5cm。根据天 气情况浇排水。4〜5片真叶苗高10cm时进行定苗,移苗畦内定苗时先在畦内浇 
7尺,本着留强去弱的原则,间苗定株,一年出圃的留7. 5〜12. 0万株/hm2。6〜7 月为香椿抽薹速生期,苗木生长迅速,需肥量大,一般施尿素150〜225kg/hm2或腐熟人粪尿15t/hm2,施2〜3次。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同时注 意抑制徒长、控制株高。一年生苗木从7月开始,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 
3选地定植,矮化密植园以常年采芽为目的,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必须选择地势平坦、 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平整过的地块[3]。施足基肥, 施磷肥2 250kg/hm2、农家肥75t/hm2作基肥,深翻30cm,挖宽50cm、深50cm的种植沟,沟底铺入4〜5cm农家肥,并回填表土 30cm,以利根系深扎。选用地径 1.5cm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的壮苗。为了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又便 于管理采收,可按小行距80cm、大行距100cm、株距50cm,栽2. 1万株/hm2进行 定植。 
4田间管理,苗木定植后浇1次透水,20〜30d后再浇1次。每次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锄 
草。结合除草经常松土,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结合秋季施肥进行土壤深翻。 将落叶、杂草、农家肥翻入土中,深度以15〜20cm为宜。4〜5月和7月各追肥 1次,用尿素150〜300kg/hm2或人粪尿15. 0〜22. 5t/hm2; 8月后不再施氮肥和 浇水,9月施过磷酸钙750〜900kg/hm2,在行间中耕并浇冻水,以增强植株的抗寒 能力。11月上中旬,可在幼树根部培土厚30cm,翌年早春扒去覆土。第1次采收 
前3〜5d,施1次氮肥或人粪尿,大树用0. 5〜1. 0kg/株,幼树用10(T200g/株。 新梢长3cm左右时喷施浓度为0. 25%的尿素溶液,追肥后浇水。春、夏、秋三季, 每月施1次三元复合肥[4]。在树下行间用杂草、作物秸秆等进行覆盖,厚度15cm。上面埋压适量碎土,以防风吹。这样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杂草危害,又可以提高地温和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香椿提早上市。 
5整形修剪,主要分春季修剪和夏季修剪。春季修剪结合椿芽采收进行。从定植后第2 年开始,去掉二年生树梢的顶芽,以萌发更多的新芽。根据造型耍求保留2〜3个新芽,以形成2〜3个侧枝;如果树干过高则可将其部分新芽摘心,促枝下部萌发新芽,形成较低部位的侧枝。第3年后,去掉各个侧枝的顶芽,当年每个侧枝又会 萌生出2〜3个新侧芽,木质化后形成新侧枝。这样就形成有6〜8个骨干枝、 树冠层面厚、通风采光好、采收面大、产量较稳定的高产树形。夏季修剪主要 是促使树体形成较多的分枝,增加顶芽数量,使单位面积内的枝条多、顶芽多,从而实现高产。夏季修剪一般在7〜8月的晴天午后进行,这样有利伤口愈合。在 修剪成形后的香椿树上,将生长过强、过高的枝条打顶或截短,以促进侧芽萌发形成新枝和复壮较弱的部分,形成更多顶芽饱满的短侧枝。 
6病虫害防治,香椿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叶锈病,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防治根腐病可用石灰 0. 5〜1. 0kg撒入穴内,拌匀后栽植;叶锈病发生时,立即喷洒0. 3° Be石硫合剂 或粉锈宁2 000倍液防治,每15d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可用敌百虫800倍液、40%乐果乳油防治。 
7合理米收,春季抽出的短枝长到20cm且尚未木质化以前,即可在日出前采摘。一至三年生苗,每年只采收1次,3年以后每年采收2〜4次为宜。刚采摘的香椿芽应立即摊开散湿降温,切忌随采随装塑料袋,以免芽子发热掉叶,降低品质,失去商品 价值。
代号为喵 2024-05-14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438890933990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