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熨斗加热原理谁能介绍下

2024-06-06 15:33:32 (40分钟前 更新) 253 7887

最新回答

电熨斗加热原理:
家电中的电热器都是把电能转换成热能.它们的原理是:当电流流过导体时,由于焦耳热缘故所有的通电导体都会发热.发热的多少取决于下面的
公式:热量=电阻*电流*电流*时间
由此可知:我们只要把电热器中的电阻做得很大,比电线的电阻大很多,只要通电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热器中的热量就比电线的热量大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通电,电热器中的热量要比电线中的热量大得多.
另外,电线通电时一定会发热的,只是发热很少罢.
利用电流的焦耳效应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通常分为直接电阻加热和间接电阻加热。前者的电源电压直接加到被加热物体上,当有电流流过时,被加热物体本身(如电加热熨平机)便发热。可直接电阻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但要有较高的电阻率。由于热量产生于被加热物体本身,属于内部加热,热效率很高。间接电阻加热需由专门的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由发热元件产生热能,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到被加热物体上。由于被加热物体和发热元件分成两部分,因此被加热物体的种类一般不受限制,操作简便。
间接电阻加热的发热元件所用材料,一般要求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在高温下变形小且不易脆化。常用的有铁铝合金、镍铬合金等金属材料和碳化硅、二硅化钼等非金属材料。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根据材料种类可达1000~1500℃;非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500~1700℃。后者安装方便,可热炉更换,但它工作时需要调压装置,寿命比合金发热元件短,一般用于高温炉、温度超过金属材料发热元件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的地方和某些特殊场合。
感应加热
利用导体处于交变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所形成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根据不同的加热工艺要求,感应加热采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工频(50~60赫)、中频(60~10000赫)和高频(高于10000赫)。工频电源就是通常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工频为50赫。感应加热用的工频电源加到感应装置上的电压必须是可调的。根据加热设备功率大小和供电网容量大小,可以用高压电源(6~10千伏)通过变压器供电;也可直接将加热设备接在380伏的低压电网上。
中频电源曾在较长时间内采用中频发电机组。它由中频发电机和驱动异步电动机组成。这种机组的输出功率一般在50~1000千瓦范围内。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用的是晶闸管变频器中频电源。这种中频电源利用晶闸管先把工频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转变成所需频率的交流电。由于这种变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运行可靠等,已逐渐取代了中频发电机组。
高频电源通常先用变压器把三相  380伏的电压升高到约2万伏左右的高电压,然后用闸流管或高压硅整流元件把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用电子振荡管把直流电转变为高频率、高电压的交流电。高频电源设备的输出功率有从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
感应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当高频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趋肤效应,即导体表面电流密度大,导体中心电流密度小。
感应加热可对物体进行整体均匀加热和表层加热;可熔炼金属;在高频段,改变加热线圈(又称感应器)的形状,还可进行任意局部加热。
电熨斗加热原理:
家电中的电热器都是把电能转换成热能.它们的原理是:当电流流过导体时,由于焦耳热缘故所有的通电导体都会发热.发热的多少取决于下面的
公式:热量=电阻*电流*电流*时间
由此可知:我们只要把电热器中的电阻做得很大,比电线的电阻大很多,只要通电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热器中的热量就比电线的热量大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通电,电热器中的热量要比电线中的热量大得多.
另外,电线通电时一定会发热的,只是发热很少罢.
利用电流的焦耳效应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通常分为直接电阻加热和间接电阻加热。前者的电源电压直接加到被加热物体上,当有电流流过时,被加热物体本身(如电加热熨平机)便发热。可直接电阻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但要有较高的电阻率。由于热量产生于被加热物体本身,属于内部加热,热效率很高。间接电阻加热需由专门的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由发热元件产生热能,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到被加热物体上。由于被加热物体和发热元件分成两部分,因此被加热物体的种类一般不受限制,操作简便。
间接电阻加热的发热元件所用材料,一般要求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在高温下变形小且不易脆化。常用的有铁铝合金、镍铬合金等金属材料和碳化硅、二硅化钼等非金属材料。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根据材料种类可达1000~1500℃;非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500~1700℃。后者安装方便,可热炉更换,但它工作时需要调压装置,寿命比合金发热元件短,一般用于高温炉、温度超过金属材料发热元件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的地方和某些特殊场合。
感应加热
利用导体处于交变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所形成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根据不同的加热工艺要求,感应加热采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工频(50~60赫)、中频(60~10000赫)和高频(高于10000赫)。工频电源就是通常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工频为50赫。感应加热用的工频电源加到感应装置上的电压必须是可调的。根据加热设备功率大小和供电网容量大小,可以用高压电源(6~10千伏)通过变压器供电;也可直接将加热设备接在380伏的低压电网上。
中频电源曾在较长时间内采用中频发电机组。它由中频发电机和驱动异步电动机组成。这种机组的输出功率一般在50~1000千瓦范围内。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用的是晶闸管变频器中频电源。这种中频电源利用晶闸管先把工频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转变成所需频率的交流电。由于这种变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运行可靠等,已逐渐取代了中频发电机组。
高频电源通常先用变压器把三相  380伏的电压升高到约2万伏左右的高电压,然后用闸流管或高压硅整流元件把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用电子振荡管把直流电转变为高频率、高电压的交流电。高频电源设备的输出功率有从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
感应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当高频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趋肤效应,即导体表面电流密度大,导体中心电流密度小。
感应加热可对物体进行整体均匀加热和表层加热;可熔炼金属;在高频段,改变加热线圈(又称感应器)的形状,还可进行任意局部加热。
tastebytaste 2024-06-06
电熨斗加热原理
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用来熨烫衣服.由于衣服的质料不同,有棉的、麻的、丝的、毛的、化纤的等,因此熨烫时所需的温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棉织品比较能耐高温,毛的次之,化纤衣物则不耐高温.怎样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要求呢?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可调温的电熨斗,不仅能调出各种不同温度,而且在某一温度下,可保持温度恒定不变.这样在熨烫某种衣物时,只要把调温旋钮调在与织物相对应的温度上,即可放心大胆地熨烫了.
电熨斗是怎样调温的呢?功劳还要归于用双金属片制成的自动开关.
双金属片是把长和宽都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紧地铆在一起做成的.受热时,由于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愈高,弯曲得愈显著.
电熨斗加热原理
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用来熨烫衣服.由于衣服的质料不同,有棉的、麻的、丝的、毛的、化纤的等,因此熨烫时所需的温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棉织品比较能耐高温,毛的次之,化纤衣物则不耐高温.怎样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要求呢?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可调温的电熨斗,不仅能调出各种不同温度,而且在某一温度下,可保持温度恒定不变.这样在熨烫某种衣物时,只要把调温旋钮调在与织物相对应的温度上,即可放心大胆地熨烫了.
电熨斗是怎样调温的呢?功劳还要归于用双金属片制成的自动开关.
双金属片是把长和宽都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紧地铆在一起做成的.受热时,由于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愈高,弯曲得愈显著.
吃土少年Hollar 2024-05-29
电熨斗的自动调温原理
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用来熨烫衣服。由于衣服的质料不同,有棉的、麻的、丝的、毛的、化纤的等,因此熨烫时所需的温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棉织品比较能耐高温,毛的次之,化纤衣物则不耐高温。怎样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要求呢?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可调温的电熨斗,不仅能调出各种不同温度,而且在某一温度下,可保持温度恒定不变。这样在熨烫某种衣物时,只要把调温旋钮调在与织物相对应的温度上,即可放心大胆地熨烫了。
电熨斗是怎样调温的呢?功劳还要归于用双金属片制成的自动开关。
双金属片是把长和宽都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紧地铆在一起做成的。受热时,由于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愈高,弯曲得愈显著。
常温时,双金属片端点的触点与弹性铜片上的触点相接触。当电熨头与电源相接通时,电流通过相接触的铜片、双金属片,流过电热丝,电热丝发热并将热量传给电熨斗底部的金属底板,人们就可用发热的底板熨烫衣物了。随着通电时间增加,底板的温度升高到设定温度时,与底板固定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受热后向下弯曲,双金属片顶端的触点与弹性铜片上的触点相分离,于是电路断开。这时底板的温度不再升高,由于底板的散热而降低;双金属片的形变也逐渐恢复,当温度降至某一值时,双金属片与弹性铜片又重新接触,电路再次接通,底板的温度又开始升高。这样,当温度高于所需温度时电路断开,当温度低于所需温度时电路接通,便可保持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那么,怎样使电熨斗有不同温度呢?当你把调温钮上调时,上下触点随之上移。双金属片只需稍微下弯即可将触点分离。显然这时底板温度较低,双金属片可控制底板在较低温度下的恒温。当你把调温钮下调时,上下触点随之下移,双金属片必需下弯程度较大时,才能将触点分离。显然这时底板的温度较高,双金属片可控制底板在较高温度下的恒温。这样便可适应织物对不同温度的要求了。
电熨斗的自动调温原理
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用来熨烫衣服。由于衣服的质料不同,有棉的、麻的、丝的、毛的、化纤的等,因此熨烫时所需的温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棉织品比较能耐高温,毛的次之,化纤衣物则不耐高温。怎样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要求呢?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可调温的电熨斗,不仅能调出各种不同温度,而且在某一温度下,可保持温度恒定不变。这样在熨烫某种衣物时,只要把调温旋钮调在与织物相对应的温度上,即可放心大胆地熨烫了。
电熨斗是怎样调温的呢?功劳还要归于用双金属片制成的自动开关。
双金属片是把长和宽都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紧地铆在一起做成的。受热时,由于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愈高,弯曲得愈显著。
常温时,双金属片端点的触点与弹性铜片上的触点相接触。当电熨头与电源相接通时,电流通过相接触的铜片、双金属片,流过电热丝,电热丝发热并将热量传给电熨斗底部的金属底板,人们就可用发热的底板熨烫衣物了。随着通电时间增加,底板的温度升高到设定温度时,与底板固定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受热后向下弯曲,双金属片顶端的触点与弹性铜片上的触点相分离,于是电路断开。这时底板的温度不再升高,由于底板的散热而降低;双金属片的形变也逐渐恢复,当温度降至某一值时,双金属片与弹性铜片又重新接触,电路再次接通,底板的温度又开始升高。这样,当温度高于所需温度时电路断开,当温度低于所需温度时电路接通,便可保持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那么,怎样使电熨斗有不同温度呢?当你把调温钮上调时,上下触点随之上移。双金属片只需稍微下弯即可将触点分离。显然这时底板温度较低,双金属片可控制底板在较低温度下的恒温。当你把调温钮下调时,上下触点随之下移,双金属片必需下弯程度较大时,才能将触点分离。显然这时底板的温度较高,双金属片可控制底板在较高温度下的恒温。这样便可适应织物对不同温度的要求了。
脑子已停机 2024-05-16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851696968078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