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变频电路原理是什么

2024-06-07 18:01:39 (45分钟前 更新) 509 4394

最新回答

收音机是把广播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中的音频信号取出来,加以放大,然后通过 扬声器还原出声音。具体讲:从天线(磁棒具有聚集电磁波磁场的能力,而天线线圈 是绕在磁棒上) 接收到的许多广播电台的高频信号, 通过输入回路 (为并联谐振回路, 具有选频作用)选出其中所需要的电台信号送入变频级的基极,同时,由本机振荡器 产生高频等幅波信号, 它的频率高于被选电台载波 465KHz, 也送于变频级的发射极, 二者通过晶体管 be 结的非线性变换,将高频调幅波变换成载波为 465KHz 的中频调 幅波信号。在这个变换过程中,被改变的只是已调幅波载波的频率,而调幅波的振幅 的变化规律(调制信号即声音)并未改变。变换后的中频信号通过变频级集电极接的 LC 并联回路选出载波为 465KHz 的中频调幅信号,被送到中频放大器,放大后,再 送入检波器进行幅度检波, 从而还原出音频信号, 然后通过低频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 再去推动扬声器,还原出声音。超外差式收音机是目前较普及的收音机。 它是由天线、输入回路、本机振荡器、变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电压 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 输入回路: 从磁性天线感应的调幅信号送入 C1a、C2 和 L1 组成的输入回路进行调谐,选出 所需接收的电台信号,通过互感耦合送入变频管 T1 的基极。 变频级: 变频级是由一只晶体管 T1 同时起本振和混频作用的自激式变频电路。本振回路 由 L2、C7、C5、C1b 组成,它是互感耦合共基调射式的 LC 振荡电路。L2 抽头是为了减小晶体管的输入阻抗对振荡回路的影响。本振信号通过耦合电容 C4 从 T1 的射 极注入,它与输入回路耦合到 T1 管基极的高频调幅信号在 T1 管中混频,由集电极 调谐回路(中周)选出二者的差频即 465kHz 的中频信号,然后再将中频信号送入中 放电路去放大。 为了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兼顾变频和振荡性能,静态工作电流一般取为 0.3~ 0.4mA。为了保证在电源电压降低时,本机振荡仍能稳定工作,变频级基极偏置电路 采用了相应的稳压措施,即利用两只硅二极管 D1、D2 进行稳压(1.4V 左右) 。 中放级: 中放级由 T2、T3 组成两级单调谐中频选频放大电路。各中频变压器均调谐于 465kHz 的中频频率上,以提高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减小失真。第一级中放(T2) 加有自动增益控制, 以使强、 弱台信号得以均衡, 维持输出稳定。 中放管采用了硅管, 其温度稳定性较好,所以采用了固定偏置电路。T2 管因加有自动增益控制,静态电 流不宜过大,一般取 0.2~0.6mA;T3 管主要要提高增益,以提供检波级所必须的功 率,故静态电流取得较大些在 0.5~0.8mA 范围。为了有效地抑制强信号中放级还加 了二极管 D3 作为强信号阻尼二次 AGC 控制。 检波级: 经中频放大级放大了的中频信号,由中频变压器送至检波二极管 D4 进行检波。 检波后的残余中频及高次谐波由 C14C13 和 R8 组成的 RCπ型滤波电路予以滤除。 音 频信号由 C15 耦合到低放级去放大。 电位器 Rw 是音量调节电位器兼作电源开关。 检 波后的直流成分经 R4、C8 组成的退耦电路送到 T2 的基极作为 AGC 控制之用。 低放级与功率输出级: T4 为低频放大级,接成固定偏置电路,工作电流一般取 0.5~1mA 范围。 功放输出级为典型的 OTL 电路,由 T5、T6 和 T7 等组成。其中 T5 为激励级, T6、T7 为互补推挽输出级。R15、R16 为激励级 T5 的偏置电阻;R18 使 T6、T7 两 管基极保持固定的电位差,改变 R18 可改变输出级的静态工作点。输出级工作电流 一般取 1.5~5mA 范围。C16 为交流负反馈电容,C19 为输出电容,C12、R14、C20 为电源去耦电路的电容、电阻。另外,输出级 T6、T7 的中点电位(3v)可由 R16 来 调节。
收音机是把广播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中的音频信号取出来,加以放大,然后通过 扬声器还原出声音。具体讲:从天线(磁棒具有聚集电磁波磁场的能力,而天线线圈 是绕在磁棒上) 接收到的许多广播电台的高频信号, 通过输入回路 (为并联谐振回路, 具有选频作用)选出其中所需要的电台信号送入变频级的基极,同时,由本机振荡器 产生高频等幅波信号, 它的频率高于被选电台载波 465KHz, 也送于变频级的发射极, 二者通过晶体管 be 结的非线性变换,将高频调幅波变换成载波为 465KHz 的中频调 幅波信号。在这个变换过程中,被改变的只是已调幅波载波的频率,而调幅波的振幅 的变化规律(调制信号即声音)并未改变。变换后的中频信号通过变频级集电极接的 LC 并联回路选出载波为 465KHz 的中频调幅信号,被送到中频放大器,放大后,再 送入检波器进行幅度检波, 从而还原出音频信号, 然后通过低频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 再去推动扬声器,还原出声音。超外差式收音机是目前较普及的收音机。 它是由天线、输入回路、本机振荡器、变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电压 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 输入回路: 从磁性天线感应的调幅信号送入 C1a、C2 和 L1 组成的输入回路进行调谐,选出 所需接收的电台信号,通过互感耦合送入变频管 T1 的基极。 变频级: 变频级是由一只晶体管 T1 同时起本振和混频作用的自激式变频电路。本振回路 由 L2、C7、C5、C1b 组成,它是互感耦合共基调射式的 LC 振荡电路。L2 抽头是为了减小晶体管的输入阻抗对振荡回路的影响。本振信号通过耦合电容 C4 从 T1 的射 极注入,它与输入回路耦合到 T1 管基极的高频调幅信号在 T1 管中混频,由集电极 调谐回路(中周)选出二者的差频即 465kHz 的中频信号,然后再将中频信号送入中 放电路去放大。 为了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兼顾变频和振荡性能,静态工作电流一般取为 0.3~ 0.4mA。为了保证在电源电压降低时,本机振荡仍能稳定工作,变频级基极偏置电路 采用了相应的稳压措施,即利用两只硅二极管 D1、D2 进行稳压(1.4V 左右) 。 中放级: 中放级由 T2、T3 组成两级单调谐中频选频放大电路。各中频变压器均调谐于 465kHz 的中频频率上,以提高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减小失真。第一级中放(T2) 加有自动增益控制, 以使强、 弱台信号得以均衡, 维持输出稳定。 中放管采用了硅管, 其温度稳定性较好,所以采用了固定偏置电路。T2 管因加有自动增益控制,静态电 流不宜过大,一般取 0.2~0.6mA;T3 管主要要提高增益,以提供检波级所必须的功 率,故静态电流取得较大些在 0.5~0.8mA 范围。为了有效地抑制强信号中放级还加 了二极管 D3 作为强信号阻尼二次 AGC 控制。 检波级: 经中频放大级放大了的中频信号,由中频变压器送至检波二极管 D4 进行检波。 检波后的残余中频及高次谐波由 C14C13 和 R8 组成的 RCπ型滤波电路予以滤除。 音 频信号由 C15 耦合到低放级去放大。 电位器 Rw 是音量调节电位器兼作电源开关。 检 波后的直流成分经 R4、C8 组成的退耦电路送到 T2 的基极作为 AGC 控制之用。 低放级与功率输出级: T4 为低频放大级,接成固定偏置电路,工作电流一般取 0.5~1mA 范围。 功放输出级为典型的 OTL 电路,由 T5、T6 和 T7 等组成。其中 T5 为激励级, T6、T7 为互补推挽输出级。R15、R16 为激励级 T5 的偏置电阻;R18 使 T6、T7 两 管基极保持固定的电位差,改变 R18 可改变输出级的静态工作点。输出级工作电流 一般取 1.5~5mA 范围。C16 为交流负反馈电容,C19 为输出电容,C12、R14、C20 为电源去耦电路的电容、电阻。另外,输出级 T6、T7 的中点电位(3v)可由 R16 来 调节。
沙沙小小囡 2024-06-07
完全是两回事,FM收音机是将高频(87~108MHz)信号解调为10.7MHz中频,再由中频解出音频0~20KHz。AM收音机中频也有465KHz.。
而变频器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再用硅模块由三相信号发生器控制输出三相0~400Hz交流(一般电机多用0~100Hz)。
收音机频率只是调制解调,不可变频。而变频器只是变频。
完全是两回事,FM收音机是将高频(87~108MHz)信号解调为10.7MHz中频,再由中频解出音频0~20KHz。AM收音机中频也有465KHz.。
而变频器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再用硅模块由三相信号发生器控制输出三相0~400Hz交流(一般电机多用0~100Hz)。
收音机频率只是调制解调,不可变频。而变频器只是变频。
善美梅子 2024-05-23
和普通的高频振荡器原理是一样的,需要正反馈,谐振电路选频和放大等环节。但是在收音机里,本机振荡器和输入电路,混频等功能是在同一个晶体管里完成的,所以分析起来会复杂一点。需要把这几样功能分开,分析就容易了。
和普通的高频振荡器原理是一样的,需要正反馈,谐振电路选频和放大等环节。但是在收音机里,本机振荡器和输入电路,混频等功能是在同一个晶体管里完成的,所以分析起来会复杂一点。需要把这几样功能分开,分析就容易了。
碧落的海 2024-05-14

扩展回答

2

电机变频器原理是什么

请教下电机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哪个品牌的电机变频器比较好?

6

收音机原理是什么

收音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8

收音机天线原理是什么

收音机天线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收音机天线就可以用来接收信号的呢?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工作的?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3126983642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