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好人回答下罗汉床怎么做

2024-05-18 23:45:32 (20分钟前 更新) 115 3770

最新回答

一般罗汉床比较窄  但是长度与一般的床差不多  所以尺寸是  1.5×2.0的规格,最好是中式风格的沙发,有木质包边的,或是素色的麻布料。沙发一定要挺,不要选软趴趴的沙发。
一般罗汉床比较窄  但是长度与一般的床差不多  所以尺寸是  1.5×2.0的规格,最好是中式风格的沙发,有木质包边的,或是素色的麻布料。沙发一定要挺,不要选软趴趴的沙发。
贫僧法号能吃 2024-05-18
第一个部分,马蹄足
历史上,罗汉床腿足的造型是十分丰富的。比较常见的是马蹄足,有直的、也有弯的,有内翻、也有外翻的,有膨牙、也有抛牙的,有大挖、也有小挖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下面这种,“鼓腿膨牙大挖内翻马蹄足”。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罗汉床,也以马蹄足为多,虽然仿制这种腿型的商家不少,但多数抓不住设计的精髓,遍访红木家具卖场,也没有哪一家的货,能让我看得上眼儿。马蹄足造型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模仿。它的形制颇有些玄妙,从上至下有一个“放→收→再略放”的渐变过程,并且对弧度的控制和把握,要非常精准和到位。讲究的就是个恰到好处,稍微差一点点,就没有那种韵味。这就好像当年宋玉形容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木匠在制造特殊形状的器物时,必须先“放样”。就是事先在纸上勾画出器物的精确形状,再贴附到木头上,照样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按设计施工,做到成品与模版一致不走样。
给老房梁扒去树皮
画好线的半成品,准备开锯
角磨机打磨弧面
用手电刨将券口牙子刨成与马蹄足相同的弧面
罗汉床的大边。由于拍摄角度的关系,马蹄足的弧度稍微有些变形。实际上,腿足的下端,比照片中的要略宽一些。
实木榫卯结构,对画线精度的要求比较高,一是要细,二是画完线后不能留有余墨。普通的水性笔不行,铅笔也差一点,最好选用笔尖最细的“财会笔”
第二个部分,束腰和装板
关于“束腰”。由于罗汉床的大边和抹头,本来就有一个随着腿足的自然弧度,所以束腰也应该选择“凹束腰”,工艺相对简单,这里不作详细说明。但是,需要让大家知道的是,“束腰”这个小构件,也是非常有讲究、非常有说道儿滴!按照王世襄先生的说法,甚至可将整个明清古典家具,以它来划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门类。
木匠在给罗汉床的床面拼板时,应我反复强烈要求,又用到了一种十分传统的木作技艺——“龙凤榫加穿带”。就是在板材对接拼合的两个截面,一面开企口槽、一面做企口榫,一凸一凹、一阴一阳。这样,就有效增加了搓胶的接触面积,使整张板子更加牢固。说得再形象一点,大家都知道复合地板的拼接方式吧,大致就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开槽形状是“企口”,而不是“平口”。拼好的板子,自然干燥十天以上,就非常稳定了。装板时再配以“穿带”,两头“出梢”,装入大边和抹头的槽口之中,这就是最传统最正宗最纯粹的装板方法。如此装成的面板,不用锤子砸是不会开的。
企口槽、企口榫,都做好了
穿槽搓胶拼板
穿槽细节。许多朋友质疑实木家具的稳定性,担心变形。大家看看,这种用三百年前的工艺做出来的活儿,还会变形吗?现代家装木工做实木活,个保个儿的开裂变形,那是因为他们学艺不精、研究不透、手艺不到家的缘故!
关于“踩边起鼓”、“镶平面”和“落堂作”。采用攒边打槽法装板时,让板心嵌装在大边、抹头组成的框架的槽口之中,四周减薄,中间略高起约半公分,看上去很有力量感,北京匠师管这叫作“踩边起鼓”,苏州匠师叫作“起兜肚”。依照古法,把边抹与床面交接的这道棱,打成弧面,不硌PG
需要单独说明一下的是,用胶。按道理、按设想,应该全部使用鳔胶,将来需要时可以拆开。但与木匠反复推敲,感到像腿足、束腰、面板这样的“底盘”部位构件,不论搬运还是维修,无论如何也没有再次拆开的可能,同时也是考虑到鳔胶的强度问题,
底盘成活
第三个部分,攒斗围板(“曲尺式”造法)
罗汉床围板的形制也很多,从数量上看,有三块的,也有五块的,最多有七块的;从材质上看,有全木质的、也有镶云石的、还有嵌百宝的;从工艺上看,有浮雕的,也有透雕的。思考再三,我选择了以细木条格角相交的“攒斗”造型。之所以选择这种造型,是有原因的。中式古典家具,多数人都喜欢,但真正摆在家里使用,还有一点限制,就是空间。传统家具的摆放,对空间大小的要求,往往比较苛刻,比较适合大户型。面积小的房子,如果全部摆满中式家具,就会有些发“闷”。这套房子区区八十平米,客厅开间只有三米五左右,如果再摆上一张三面都围得严严实实的罗汉床,就显得十分拥挤了。宋代《营造法式》和明代《鲁班经匠家镜》,对其规制早有定式。所以,罗汉床的尺寸比例,是不能轻易更改的,否则就不纯粹。经过长时间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主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它看上去尽量“通透”一些。攒斗造法,刚好适用。这样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攒斗围板形制的罗汉床,历史上确实大量存在,北京故宫里就有几件。
攒,cuán,原义是指聚拢、集中、凑在一块儿。如,万头攒动、万箭攒心。引申义为,把零部件装配起来。上三好街买配件,自己组装电脑,就叫作“攒机”。在传统细木作中,与“攒”字有关的工艺有两项:一是攒斗,二是攒插。
“攒斗”,是指以小木件攒合大面积整齐划一的图案,每个单元一致、并相互咬斗成型的一种复杂工艺。攒斗看似简单,其实是最费工时、要求最为严格的一种工艺。木工如能熟练做出攒斗造型,其它任何工艺都会毫不费力。攒斗在技术上的难点,有两个:
1、榫卯咬合均在木件尽头,大部分图案均须在咬合处三头合并,互相牵制,例如蜂窝状攒斗。
2、以小拼大,越是精美者,单件个体就越小,构件小至不足一寸,拼出大至两米以上的图案。整齐划一,是攒斗工艺追求的目标。在攒斗过程中,若单件个体略有误差,装攒到最后,误差就会极大,甚至前功尽弃。因为框架是事先计算好的,图案差半格,甚至几毫米,都无法将格心最终定型。
攒斗工艺的好处,也有两点:
1、完全消除木材的自身应力,不论潮湿与干燥,都少有变形和开裂。单体越小,效果越好。
2、图案细腻严谨,整齐划一,富于韵律,极具美感。
“攒插”,与攒斗工艺相同之处,也是以小攒大。不同点是,它的榫卯结构不完全在木件的尽头,有些部件在中部凿出卯眼,与另外部件的榫头相接。攒插工艺的单体,尺寸不一,一般比攒斗要长一些。因其接合部位繁复多变,图案构成也更加多样。攒插工艺看似复杂,但攒斗工艺的两大难点,在施工中都相对容易克服,在整体拼合时,也可以不断调整修正,易于成功。攒插的咬合部位较攒斗灵活,而且也相互有所制约,所以牢固性大大优于攒斗,但在克服木材应力方面则不如攒斗。攒插工艺的灵活性也使其图案设计更加随心所欲,“冰裂纹”这样不规则的图案,就是攒插工艺的典型代表。
在造型上,与攒斗和攒插相类似的技法,还有“插接”,是一种较为偷手的工艺。它是以长木条为基本元素,完全摒弃榫卯结构,以九十或六十度角“槽口对接”,以大攒小。单元图案的大小,由槽口之间的距离决定,双交四椀、三交六椀是这种工艺的典范。插接工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图案的选择上,变化较小,相对寡味。这种工艺在消除木材应力上,跟攒斗和攒插根本没法比,遇干湿容易变形。现在许多欧式实木橱柜的下柜,下水管和燃气管所在的那个柜门的门心,多采用这种造型,不少人以为很美很实用,其实这是中国传统木作中最低档次的一种工艺。更有甚者,连最简单的“槽口”都抛弃不用,两个相交的木条之间,只用胶水粘合,垃圾!
围板攒装成功
直料改弯    
另外,关于“走马销”。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就是另外用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而不是就构件本身出榫。走马销一般安在可装可卸的两个构件之间,其做法是榫销下大上小,卯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榫销从卯眼开口大的半边插入,推向开口小的半边,就扣紧锁牢了。如要拆卸,退回开口大的半边就能拔出。罗汉床、架子床的围子与围子之间、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多采用走马销造法。
围板与床板的拍合
第四个部分,炕桌和茶几
依古制,罗汉床还应该配备一个“脚榻”才对。但由于还要与茶几配合使用,从实用角度考虑,脚榻这项就省了。
炕桌和茶几不必急于制作,要等到罗汉床彻底完工后再做,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比例尺寸。请相信老榆,看图跟看实物,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特别是炕桌,由于床面装板工艺采用的是“落堂作”,只有使四条腿足同时落在床板的板心之上,才不会导致炕桌腿足高低不平,或者对大边的磨损过大。炕桌在形制上比较简单,就是罗汉床底盘的微缩版本。炕桌桌面的尺寸是,长600宽400高228,尺上也是吉数。另外我理解,只有符合“黄金分割率”的比例,才算是合理的、美观的。
炕桌和茶几这个部分,相对也比较复杂。所涉及到的个别工艺,特别是在对这个炕桌的表面处理上,毫不夸张地讲,至少在东北三省范围内,已经基本没有几个人会做了。为了克服同学们建议的“篇幅太长、看不下去”的问题,
木作成活(白茬儿)
第五个部分:磨活、火燎、刷色和油活
1、磨活。是指在家具组装之前,对所有的木质部分进行打磨,使每个构件都平整细腻光滑,摸上去感觉不到任何的刀凿印迹和细小擦痕。此前,老榆曾经介绍过检验磨工水平的具体方法:要以高度近视眼的视力、做近距离观察,要以瞎子般的敏锐手感、用手指背儿去摩挲体察。传统打磨工艺,是用特制药水浸泡“锉草”,捆成草把,将木器的每个面都仔细打磨数遍;再泡湿“光叶”,也就是冬笋的外皮,顺着木质纹理仔细打磨,行业术语叫作“磨活”。如果是打造宫廷所用的器具,则需在正常的磨活结束后,另外雇请一批盲人,饭后油手不洗,用一双双“肉手”抚摸把玩器物一至数月,人为地制造出“包浆”,这也叫作“褪木气、沾人气”。这样处理过的木器,不但异常顺滑,而且温润不伤人,件件皆可传世。传统磨具,还有去除木材表层色素和树脂的作用。现代则改用砂纸和机械打磨,工作效率很高,效果也很好,但始终不如传统磨光材料来的那样自然圆润。
磨工成活    
2、火燎。是对组装好的家具表面,做最后的修整。磨活结束后,家具通常呈灰白色,行话叫作“白茬儿”。火燎是用高度数白酒均匀地涂在白茬儿家具上,然后点燃,要一个面一个面地进行。打磨得再精致的家具,表面也会有一些翘起的细小木刺。火燎的目的,就是是利用酒精燃烧,将这些木刺烧掉,可以保证家具染色后表面依然平整细腻。
火燎工序
3、刷色。是给家具烫蜡之前,最后的准备工作,也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榆木,在明式家具用料中被归为“柴木类”,从颜色上分又属于“白木类”。如果不上颜色就摆在家里,会非常难看。给白木上色,很容易造成颜色不匀或者“发飘”。现代油工,多用化工色精“搓色”,可以归类为垃圾。
希望可以帮助你
第一个部分,马蹄足
历史上,罗汉床腿足的造型是十分丰富的。比较常见的是马蹄足,有直的、也有弯的,有内翻、也有外翻的,有膨牙、也有抛牙的,有大挖、也有小挖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下面这种,“鼓腿膨牙大挖内翻马蹄足”。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罗汉床,也以马蹄足为多,虽然仿制这种腿型的商家不少,但多数抓不住设计的精髓,遍访红木家具卖场,也没有哪一家的货,能让我看得上眼儿。马蹄足造型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模仿。它的形制颇有些玄妙,从上至下有一个“放→收→再略放”的渐变过程,并且对弧度的控制和把握,要非常精准和到位。讲究的就是个恰到好处,稍微差一点点,就没有那种韵味。这就好像当年宋玉形容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木匠在制造特殊形状的器物时,必须先“放样”。就是事先在纸上勾画出器物的精确形状,再贴附到木头上,照样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按设计施工,做到成品与模版一致不走样。
给老房梁扒去树皮
画好线的半成品,准备开锯
角磨机打磨弧面
用手电刨将券口牙子刨成与马蹄足相同的弧面
罗汉床的大边。由于拍摄角度的关系,马蹄足的弧度稍微有些变形。实际上,腿足的下端,比照片中的要略宽一些。
实木榫卯结构,对画线精度的要求比较高,一是要细,二是画完线后不能留有余墨。普通的水性笔不行,铅笔也差一点,最好选用笔尖最细的“财会笔”
第二个部分,束腰和装板
关于“束腰”。由于罗汉床的大边和抹头,本来就有一个随着腿足的自然弧度,所以束腰也应该选择“凹束腰”,工艺相对简单,这里不作详细说明。但是,需要让大家知道的是,“束腰”这个小构件,也是非常有讲究、非常有说道儿滴!按照王世襄先生的说法,甚至可将整个明清古典家具,以它来划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门类。
木匠在给罗汉床的床面拼板时,应我反复强烈要求,又用到了一种十分传统的木作技艺——“龙凤榫加穿带”。就是在板材对接拼合的两个截面,一面开企口槽、一面做企口榫,一凸一凹、一阴一阳。这样,就有效增加了搓胶的接触面积,使整张板子更加牢固。说得再形象一点,大家都知道复合地板的拼接方式吧,大致就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开槽形状是“企口”,而不是“平口”。拼好的板子,自然干燥十天以上,就非常稳定了。装板时再配以“穿带”,两头“出梢”,装入大边和抹头的槽口之中,这就是最传统最正宗最纯粹的装板方法。如此装成的面板,不用锤子砸是不会开的。
企口槽、企口榫,都做好了
穿槽搓胶拼板
穿槽细节。许多朋友质疑实木家具的稳定性,担心变形。大家看看,这种用三百年前的工艺做出来的活儿,还会变形吗?现代家装木工做实木活,个保个儿的开裂变形,那是因为他们学艺不精、研究不透、手艺不到家的缘故!
关于“踩边起鼓”、“镶平面”和“落堂作”。采用攒边打槽法装板时,让板心嵌装在大边、抹头组成的框架的槽口之中,四周减薄,中间略高起约半公分,看上去很有力量感,北京匠师管这叫作“踩边起鼓”,苏州匠师叫作“起兜肚”。依照古法,把边抹与床面交接的这道棱,打成弧面,不硌PG
需要单独说明一下的是,用胶。按道理、按设想,应该全部使用鳔胶,将来需要时可以拆开。但与木匠反复推敲,感到像腿足、束腰、面板这样的“底盘”部位构件,不论搬运还是维修,无论如何也没有再次拆开的可能,同时也是考虑到鳔胶的强度问题,
底盘成活
第三个部分,攒斗围板(“曲尺式”造法)
罗汉床围板的形制也很多,从数量上看,有三块的,也有五块的,最多有七块的;从材质上看,有全木质的、也有镶云石的、还有嵌百宝的;从工艺上看,有浮雕的,也有透雕的。思考再三,我选择了以细木条格角相交的“攒斗”造型。之所以选择这种造型,是有原因的。中式古典家具,多数人都喜欢,但真正摆在家里使用,还有一点限制,就是空间。传统家具的摆放,对空间大小的要求,往往比较苛刻,比较适合大户型。面积小的房子,如果全部摆满中式家具,就会有些发“闷”。这套房子区区八十平米,客厅开间只有三米五左右,如果再摆上一张三面都围得严严实实的罗汉床,就显得十分拥挤了。宋代《营造法式》和明代《鲁班经匠家镜》,对其规制早有定式。所以,罗汉床的尺寸比例,是不能轻易更改的,否则就不纯粹。经过长时间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主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它看上去尽量“通透”一些。攒斗造法,刚好适用。这样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攒斗围板形制的罗汉床,历史上确实大量存在,北京故宫里就有几件。
攒,cuán,原义是指聚拢、集中、凑在一块儿。如,万头攒动、万箭攒心。引申义为,把零部件装配起来。上三好街买配件,自己组装电脑,就叫作“攒机”。在传统细木作中,与“攒”字有关的工艺有两项:一是攒斗,二是攒插。
“攒斗”,是指以小木件攒合大面积整齐划一的图案,每个单元一致、并相互咬斗成型的一种复杂工艺。攒斗看似简单,其实是最费工时、要求最为严格的一种工艺。木工如能熟练做出攒斗造型,其它任何工艺都会毫不费力。攒斗在技术上的难点,有两个:
1、榫卯咬合均在木件尽头,大部分图案均须在咬合处三头合并,互相牵制,例如蜂窝状攒斗。
2、以小拼大,越是精美者,单件个体就越小,构件小至不足一寸,拼出大至两米以上的图案。整齐划一,是攒斗工艺追求的目标。在攒斗过程中,若单件个体略有误差,装攒到最后,误差就会极大,甚至前功尽弃。因为框架是事先计算好的,图案差半格,甚至几毫米,都无法将格心最终定型。
攒斗工艺的好处,也有两点:
1、完全消除木材的自身应力,不论潮湿与干燥,都少有变形和开裂。单体越小,效果越好。
2、图案细腻严谨,整齐划一,富于韵律,极具美感。
“攒插”,与攒斗工艺相同之处,也是以小攒大。不同点是,它的榫卯结构不完全在木件的尽头,有些部件在中部凿出卯眼,与另外部件的榫头相接。攒插工艺的单体,尺寸不一,一般比攒斗要长一些。因其接合部位繁复多变,图案构成也更加多样。攒插工艺看似复杂,但攒斗工艺的两大难点,在施工中都相对容易克服,在整体拼合时,也可以不断调整修正,易于成功。攒插的咬合部位较攒斗灵活,而且也相互有所制约,所以牢固性大大优于攒斗,但在克服木材应力方面则不如攒斗。攒插工艺的灵活性也使其图案设计更加随心所欲,“冰裂纹”这样不规则的图案,就是攒插工艺的典型代表。
在造型上,与攒斗和攒插相类似的技法,还有“插接”,是一种较为偷手的工艺。它是以长木条为基本元素,完全摒弃榫卯结构,以九十或六十度角“槽口对接”,以大攒小。单元图案的大小,由槽口之间的距离决定,双交四椀、三交六椀是这种工艺的典范。插接工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图案的选择上,变化较小,相对寡味。这种工艺在消除木材应力上,跟攒斗和攒插根本没法比,遇干湿容易变形。现在许多欧式实木橱柜的下柜,下水管和燃气管所在的那个柜门的门心,多采用这种造型,不少人以为很美很实用,其实这是中国传统木作中最低档次的一种工艺。更有甚者,连最简单的“槽口”都抛弃不用,两个相交的木条之间,只用胶水粘合,垃圾!
围板攒装成功
直料改弯    
另外,关于“走马销”。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就是另外用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而不是就构件本身出榫。走马销一般安在可装可卸的两个构件之间,其做法是榫销下大上小,卯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榫销从卯眼开口大的半边插入,推向开口小的半边,就扣紧锁牢了。如要拆卸,退回开口大的半边就能拔出。罗汉床、架子床的围子与围子之间、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多采用走马销造法。
围板与床板的拍合
第四个部分,炕桌和茶几
依古制,罗汉床还应该配备一个“脚榻”才对。但由于还要与茶几配合使用,从实用角度考虑,脚榻这项就省了。
炕桌和茶几不必急于制作,要等到罗汉床彻底完工后再做,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比例尺寸。请相信老榆,看图跟看实物,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特别是炕桌,由于床面装板工艺采用的是“落堂作”,只有使四条腿足同时落在床板的板心之上,才不会导致炕桌腿足高低不平,或者对大边的磨损过大。炕桌在形制上比较简单,就是罗汉床底盘的微缩版本。炕桌桌面的尺寸是,长600宽400高228,尺上也是吉数。另外我理解,只有符合“黄金分割率”的比例,才算是合理的、美观的。
炕桌和茶几这个部分,相对也比较复杂。所涉及到的个别工艺,特别是在对这个炕桌的表面处理上,毫不夸张地讲,至少在东北三省范围内,已经基本没有几个人会做了。为了克服同学们建议的“篇幅太长、看不下去”的问题,
木作成活(白茬儿)
第五个部分:磨活、火燎、刷色和油活
1、磨活。是指在家具组装之前,对所有的木质部分进行打磨,使每个构件都平整细腻光滑,摸上去感觉不到任何的刀凿印迹和细小擦痕。此前,老榆曾经介绍过检验磨工水平的具体方法:要以高度近视眼的视力、做近距离观察,要以瞎子般的敏锐手感、用手指背儿去摩挲体察。传统打磨工艺,是用特制药水浸泡“锉草”,捆成草把,将木器的每个面都仔细打磨数遍;再泡湿“光叶”,也就是冬笋的外皮,顺着木质纹理仔细打磨,行业术语叫作“磨活”。如果是打造宫廷所用的器具,则需在正常的磨活结束后,另外雇请一批盲人,饭后油手不洗,用一双双“肉手”抚摸把玩器物一至数月,人为地制造出“包浆”,这也叫作“褪木气、沾人气”。这样处理过的木器,不但异常顺滑,而且温润不伤人,件件皆可传世。传统磨具,还有去除木材表层色素和树脂的作用。现代则改用砂纸和机械打磨,工作效率很高,效果也很好,但始终不如传统磨光材料来的那样自然圆润。
磨工成活    
2、火燎。是对组装好的家具表面,做最后的修整。磨活结束后,家具通常呈灰白色,行话叫作“白茬儿”。火燎是用高度数白酒均匀地涂在白茬儿家具上,然后点燃,要一个面一个面地进行。打磨得再精致的家具,表面也会有一些翘起的细小木刺。火燎的目的,就是是利用酒精燃烧,将这些木刺烧掉,可以保证家具染色后表面依然平整细腻。
火燎工序
3、刷色。是给家具烫蜡之前,最后的准备工作,也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榆木,在明式家具用料中被归为“柴木类”,从颜色上分又属于“白木类”。如果不上颜色就摆在家里,会非常难看。给白木上色,很容易造成颜色不匀或者“发飘”。现代油工,多用化工色精“搓色”,可以归类为垃圾。
希望可以帮助你
安吉拉pig 2024-05-03
罗汉床,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来的,是一种床铺为独板,左右、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榻。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但一般罗汉床比较窄长度与一般的床差不多,所以尺寸是:1.5×2.0的规格,最好是中式风格的,有木质包边的,或是素色的麻布料。罗汉床沙发一定要挺,不要选软趴趴的沙发。
罗汉床,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来的,是一种床铺为独板,左右、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榻。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但一般罗汉床比较窄长度与一般的床差不多,所以尺寸是:1.5×2.0的规格,最好是中式风格的,有木质包边的,或是素色的麻布料。罗汉床沙发一定要挺,不要选软趴趴的沙发。
新雨初晴水星 2024-04-2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9287948608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