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2024-06-29 11:04:32 (17分钟前 更新) 196 8727

最新回答

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人工挖土    2.1    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2.2.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    →    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    →    分层开挖    →    修整槽边    →    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    3.2.1.4    坚硬的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各类    土    的    边    坡    坡    度    表1-1    边    坡    坡    度    (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质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50    2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轻亚粘土    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1∶0.33    1∶0.50    1∶0.67    6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    软土    (经井点降水后)    1∶1.00    ??    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3.3.2    开挖各种槽坑:    3.3.2.1    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都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
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3.3.2.2    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3.3.2.3    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rn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3.3.2.4    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人工挖土    2.1    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2.2.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    →    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    →    分层开挖    →    修整槽边    →    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    3.2.1.4    坚硬的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各类    土    的    边    坡    坡    度    表1-1    边    坡    坡    度    (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质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50    2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轻亚粘土    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1∶0.33    1∶0.50    1∶0.67    6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    软土    (经井点降水后)    1∶1.00    ??    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3.3.2    开挖各种槽坑:    3.3.2.1    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都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
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3.3.2.2    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3.3.2.3    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rn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3.3.2.4    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Simena1943 2024-06-29
1、场地平整,三通(通水、通电、通路)。
2、地基与基础,就是挖基坑、做垫层、做基础。桩基础的还要打桩。
3、做完基础后回填,没有地下室的情况,回填土至正负零以下200--300的样子。
4、然后做主体,主体实际上就是从基础圈梁开始,绑筋、支模、浇筑,一直到建筑物封顶。一路按照施工图纸来就可以了。
5、做完框架主体之后,开始每层砌墙。
1、场地平整,三通(通水、通电、通路)。
2、地基与基础,就是挖基坑、做垫层、做基础。桩基础的还要打桩。
3、做完基础后回填,没有地下室的情况,回填土至正负零以下200--300的样子。
4、然后做主体,主体实际上就是从基础圈梁开始,绑筋、支模、浇筑,一直到建筑物封顶。一路按照施工图纸来就可以了。
5、做完框架主体之后,开始每层砌墙。
bigbig米米 2024-06-16
一、室内给排水
镀锌钢管应采用螺丝连接,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管螺纹露出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铜管接缝处进行氧焊焊接,宜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    给水横管宜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可拆装的连接件。
管道上的阀门: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宜采用闸阀。
饮用水管道在使用前应用每升水中含20~30毫克的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含氯水在管中应留置24h以上。
排水管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角四通和90°角斜三通或90°角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个45°角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角弯头。
埋设在地下或地板下的排水管道的检查口,应设在检查井内。井底表在标高应与检查口的法兰相平,井底表面应有5%坡度,坡向检查口的法兰。
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得大于2m,立管不得大于3m。层高小于4m,立管可安1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
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高出屋面不得小于300mm。    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应用    45°三通和45°弯头连接,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清扫口。由室内通向室外检查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宜高于排出管或两管顶相平,并有不小于90°的水流转角,如跌落差大于300mm可不受角度限制。
暗装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
二、卫生洁具安装
安装卫生洁具时,不能由于施工而使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也不应由于卫生设备的使用而使建筑质量下降。
若某些管道必须穿过建筑物的柱、梁、抗震壁等重要构件时,应在土建设计和施工阶段预留穿孔位置。装饰施工时不可随意敲凿结构构件。
在錾凿操作时,禁止使用大锤敲击,以免引起整个结构的振动而造成钢筋和混凝土分离。
一、室内给排水
镀锌钢管应采用螺丝连接,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管螺纹露出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铜管接缝处进行氧焊焊接,宜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    给水横管宜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可拆装的连接件。
管道上的阀门: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宜采用闸阀。
饮用水管道在使用前应用每升水中含20~30毫克的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含氯水在管中应留置24h以上。
排水管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角四通和90°角斜三通或90°角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个45°角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角弯头。
埋设在地下或地板下的排水管道的检查口,应设在检查井内。井底表在标高应与检查口的法兰相平,井底表面应有5%坡度,坡向检查口的法兰。
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得大于2m,立管不得大于3m。层高小于4m,立管可安1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
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高出屋面不得小于300mm。    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应用    45°三通和45°弯头连接,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清扫口。由室内通向室外检查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宜高于排出管或两管顶相平,并有不小于90°的水流转角,如跌落差大于300mm可不受角度限制。
暗装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
二、卫生洁具安装
安装卫生洁具时,不能由于施工而使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也不应由于卫生设备的使用而使建筑质量下降。
若某些管道必须穿过建筑物的柱、梁、抗震壁等重要构件时,应在土建设计和施工阶段预留穿孔位置。装饰施工时不可随意敲凿结构构件。
在錾凿操作时,禁止使用大锤敲击,以免引起整个结构的振动而造成钢筋和混凝土分离。
annywong1990 2024-06-14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1.066868066787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