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珐琅材料是什么

2024-04-29 23:56:27 (45分钟前 更新) 544 8767

最新回答

您好,珐琅料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您好,珐琅料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中暑山庄产橘子 2024-04-29
珐琅独特之处是把丰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它是覆盖于其他物体表面的一种玻璃质材料。珐琅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用碱、硼砂作熔剂,用氧化钛、锑、氟化物为乳浊济,金属氧化物为色济。经过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冷却成珐琅块,再磨成珐琅粉,或配入粘土湿磨成珐琅浆。在制作当中加入某种金属氧化物着色剂,经焙烧后,就显现出其各自的固有颜色和光泽。  
 中国在习惯上把附着在陶、瓷上的珐琅叫"釉";用建筑瓦件上的叫"琉璃";覆盖于金属表面的叫"珐琅"或"蓝"。珐琅器有錾胎珐琅、掐丝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七宝烧等分类。錾胎珐琅是在金属地上锤钻錾刻成凹凸的各种图案,再施珐琅料于凹处焙烧出的工艺,如十九世纪法国铜鎏金錾胎珐琅彩绘爱神座钟就是一例。掐丝于珐琅是用金属条格连串成各种图形,然后施珐琅料于格空处焙烧出的工艺,中国常见的景泰蓝就属这种工艺。  
在国外,最早出现的是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景泰蓝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日本很流行。镂雕技术是在作品表面挖空的凹陷部加入玻璃等粉末,然后焙烧。迄今所知,最早运用这种技术的是迈锡尼人,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200年。直到罗马时代这种技术才有较大的发展。当它被用来当作一种便宜和快捷的方法代替玻璃和宝石镶嵌。中世纪的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圣物箱和作礼拜的物品常常是珐琅制品。  
 在浅浮雕上上釉发源于中世纪时期,半透明的珐琅制品通过焙烧浅浮雕图样雕刻到金属里面。从18世纪中期开始,此技术被用于装饰昂贵的金鼻烟盒、棒棒糖盒(甜品盒)、装饰盒(装小日用品的盒子)和表盒以及法国或瑞士的大部分手工艺品。  
 宝石镶嵌瓷釉是遍及欧洲其他中世纪风格的技术,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在中世纪,金属衬背从景泰蓝作品中去除,留下半透明的珐琅质饰板。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其被广泛用于碗、匙和盘子中的装饰。  
 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常见的瓷釉技术是彩绘珐琅,上等的彩绘珐琅盘子、大口水壶和饰板是16世纪和17世纪制作于法国城市利摩日。这些珐琅通常描绘神话、《圣经》里的故事。碗的背表面和徽章都覆盖着透明的珐琅以防止在火中变形。  
 据说,古代最佳的錾胎珐琅是出产在波斯、克什米尔及印度的西北部德里、拉合尔、信德、斋普尔等处。特点是颜色纯洁,质地坚固,不易碎落。但这种技术在当地已失传,现代人制作不出这种质量。
珐琅独特之处是把丰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它是覆盖于其他物体表面的一种玻璃质材料。珐琅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用碱、硼砂作熔剂,用氧化钛、锑、氟化物为乳浊济,金属氧化物为色济。经过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冷却成珐琅块,再磨成珐琅粉,或配入粘土湿磨成珐琅浆。在制作当中加入某种金属氧化物着色剂,经焙烧后,就显现出其各自的固有颜色和光泽。  
 中国在习惯上把附着在陶、瓷上的珐琅叫"釉";用建筑瓦件上的叫"琉璃";覆盖于金属表面的叫"珐琅"或"蓝"。珐琅器有錾胎珐琅、掐丝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七宝烧等分类。錾胎珐琅是在金属地上锤钻錾刻成凹凸的各种图案,再施珐琅料于凹处焙烧出的工艺,如十九世纪法国铜鎏金錾胎珐琅彩绘爱神座钟就是一例。掐丝于珐琅是用金属条格连串成各种图形,然后施珐琅料于格空处焙烧出的工艺,中国常见的景泰蓝就属这种工艺。  
在国外,最早出现的是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景泰蓝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日本很流行。镂雕技术是在作品表面挖空的凹陷部加入玻璃等粉末,然后焙烧。迄今所知,最早运用这种技术的是迈锡尼人,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200年。直到罗马时代这种技术才有较大的发展。当它被用来当作一种便宜和快捷的方法代替玻璃和宝石镶嵌。中世纪的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圣物箱和作礼拜的物品常常是珐琅制品。  
 在浅浮雕上上釉发源于中世纪时期,半透明的珐琅制品通过焙烧浅浮雕图样雕刻到金属里面。从18世纪中期开始,此技术被用于装饰昂贵的金鼻烟盒、棒棒糖盒(甜品盒)、装饰盒(装小日用品的盒子)和表盒以及法国或瑞士的大部分手工艺品。  
 宝石镶嵌瓷釉是遍及欧洲其他中世纪风格的技术,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在中世纪,金属衬背从景泰蓝作品中去除,留下半透明的珐琅质饰板。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其被广泛用于碗、匙和盘子中的装饰。  
 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常见的瓷釉技术是彩绘珐琅,上等的彩绘珐琅盘子、大口水壶和饰板是16世纪和17世纪制作于法国城市利摩日。这些珐琅通常描绘神话、《圣经》里的故事。碗的背表面和徽章都覆盖着透明的珐琅以防止在火中变形。  
 据说,古代最佳的錾胎珐琅是出产在波斯、克什米尔及印度的西北部德里、拉合尔、信德、斋普尔等处。特点是颜色纯洁,质地坚固,不易碎落。但这种技术在当地已失传,现代人制作不出这种质量。
遥遥望沙飞 2024-04-16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珐琅英文名叫“enamel”,在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主要分为: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掐丝珐琅在中国也叫作“景泰蓝”。这三种珐琅中,工艺难度及级别最高的当属画珐琅,珐琅表中的珐琅彩基本上是画珐琅。珐琅制品是使用金、银、铜等金属制胎,采用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配制成的珐琅釉料细磨成粉状颜料,在金属胎上绘彩部分(俗称开光部分)精细手绘事先设计好的图画,然后至入高温窑炉中经800度炉火反复多次高温烧结,最后出炉一件精美的珐琅艺术品。珐琅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防水防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历经千年而光色不变。可以说珐琅在珠宝中的表现力是最强的,形、色、光俱佳,且永不褪色,历久弥新!既实用、又保值。不愧是珠宝中的一株奇葩!明清时的珐琅器及当时从欧洲进口的珐琅表,已历经数百年,如今看去仍然光色如新,瑰丽无比!画珐琅工艺起源于西欧法国,于清朝康熙年间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造,俗称“烧青”或“广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干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效力,大量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广东以画珐琅为主,北京以掐丝珐琅为主,南北各具特色。珐琅制品在清三代曾达到鼎盛,后历经晚清国衰、民国战乱、文革摧残,渐趋稀少。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仿珐琅的制品,有些地方叫作“软珐琅”或“滴油饰品”“滴胶饰品”“烤漆饰品”。从表面上粗看酷似珐琅。但不管是“软珐琅”“滴油”“滴胶”还是“烤漆”,全都属于塑胶树脂类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材质不耐久,也不耐高温,容易腐蚀和磨损,不长时间便会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泽。档次较低,这类塑胶树脂类的产品无需在高温炉中烧结呈色,只需将液态状的色胶涂在金属上自然风干或在烤温箱中烤干即可,制作简单,不保值。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珐琅英文名叫“enamel”,在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主要分为: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掐丝珐琅在中国也叫作“景泰蓝”。这三种珐琅中,工艺难度及级别最高的当属画珐琅,珐琅表中的珐琅彩基本上是画珐琅。珐琅制品是使用金、银、铜等金属制胎,采用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配制成的珐琅釉料细磨成粉状颜料,在金属胎上绘彩部分(俗称开光部分)精细手绘事先设计好的图画,然后至入高温窑炉中经800度炉火反复多次高温烧结,最后出炉一件精美的珐琅艺术品。珐琅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防水防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历经千年而光色不变。可以说珐琅在珠宝中的表现力是最强的,形、色、光俱佳,且永不褪色,历久弥新!既实用、又保值。不愧是珠宝中的一株奇葩!明清时的珐琅器及当时从欧洲进口的珐琅表,已历经数百年,如今看去仍然光色如新,瑰丽无比!画珐琅工艺起源于西欧法国,于清朝康熙年间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造,俗称“烧青”或“广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干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效力,大量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广东以画珐琅为主,北京以掐丝珐琅为主,南北各具特色。珐琅制品在清三代曾达到鼎盛,后历经晚清国衰、民国战乱、文革摧残,渐趋稀少。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仿珐琅的制品,有些地方叫作“软珐琅”或“滴油饰品”“滴胶饰品”“烤漆饰品”。从表面上粗看酷似珐琅。但不管是“软珐琅”“滴油”“滴胶”还是“烤漆”,全都属于塑胶树脂类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材质不耐久,也不耐高温,容易腐蚀和磨损,不长时间便会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泽。档次较低,这类塑胶树脂类的产品无需在高温炉中烧结呈色,只需将液态状的色胶涂在金属上自然风干或在烤温箱中烤干即可,制作简单,不保值。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木头人的老婆 2024-04-10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06939935684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