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说说洪武青花瓷鉴定方法

2024-05-21 20:54:47 (44分钟前 更新) 519 3409

最新回答

洪武青花瓷鉴定方法: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孙瀛洲)。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并沿袭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6、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的单体回纹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变形回纹,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明洪武时,回纹边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明永乐以两方连为主,同时又出现一笔环连式的回纹边饰。宣德以后,除少数边饰仍作一正一反两方相排列连外,多数回纹边饰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7、龙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画龙的不少。龙躯细长,且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是,至正十一年铭标准器的龙上颌有双须,而此类带双须现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龙纹图案上十分少见。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图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极为罕见。
8、元青花立件中的玉壶春瓶与出戟尊,其内口沿部位,常常加绘一道卷草纹或云头纹边饰。入明后,此类内边饰现象,起初仍存在于明洪武朝玉壶春瓶上,洪武以后消失。
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见长,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
10、元代瓷胎,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
洪武青花瓷鉴定方法: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孙瀛洲)。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并沿袭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6、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的单体回纹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变形回纹,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明洪武时,回纹边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明永乐以两方连为主,同时又出现一笔环连式的回纹边饰。宣德以后,除少数边饰仍作一正一反两方相排列连外,多数回纹边饰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7、龙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画龙的不少。龙躯细长,且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是,至正十一年铭标准器的龙上颌有双须,而此类带双须现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龙纹图案上十分少见。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图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极为罕见。
8、元青花立件中的玉壶春瓶与出戟尊,其内口沿部位,常常加绘一道卷草纹或云头纹边饰。入明后,此类内边饰现象,起初仍存在于明洪武朝玉壶春瓶上,洪武以后消失。
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见长,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
10、元代瓷胎,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
boneash2004 2024-05-21
1、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2、明洪武·青花缠枝莲大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3、器型  洪武官窑器虽然比较敦厚,但已经逐渐摆脱了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形成了端庄舒展的风格。现代仿品则显得僵硬呆板。另外,现代仿品的器型不是过小就是过大,和真品相差很大。  胎体  洪武官窑器物胎体坚致细白,民窑胎体断面呈泥土黄,大多数都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现代仿品胎色偏白,因用机械工艺淘炼胎土,瓷化程度比真品高,胎土比真品坚密。  
4、釉画  洪武釉面多为青白色,有的出现细碎无色的开片纹,釉质较厚,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施釉的圈足底面,有釉底与器身不一致现象。现代仿品或比真品颜色深、釉面呈灰白色,或比真品颜色浅、釉面偏白。  
5、纹饰  洪武官窑纹饰精细秀丽,层次丰富,主要有折枝牡丹、扁菊等;民窑纹饰简洁豪放,多描摹自然写实。现代仿品纹饰呆板,画工远不及真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1、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2、明洪武·青花缠枝莲大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3、器型  洪武官窑器虽然比较敦厚,但已经逐渐摆脱了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形成了端庄舒展的风格。现代仿品则显得僵硬呆板。另外,现代仿品的器型不是过小就是过大,和真品相差很大。  胎体  洪武官窑器物胎体坚致细白,民窑胎体断面呈泥土黄,大多数都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现代仿品胎色偏白,因用机械工艺淘炼胎土,瓷化程度比真品高,胎土比真品坚密。  
4、釉画  洪武釉面多为青白色,有的出现细碎无色的开片纹,釉质较厚,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施釉的圈足底面,有釉底与器身不一致现象。现代仿品或比真品颜色深、釉面呈灰白色,或比真品颜色浅、釉面偏白。  
5、纹饰  洪武官窑纹饰精细秀丽,层次丰富,主要有折枝牡丹、扁菊等;民窑纹饰简洁豪放,多描摹自然写实。现代仿品纹饰呆板,画工远不及真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杜小样丶 2024-05-17
一、当前作假的出土青花瓷集中表现及主要特征:
1,  用黄泥、铁粉、胶水、硫酸等化学物做假。这类器物先用硫酸浸泡,然后用胶水、黄泥、铁粉类物拌在一起,再在土内埋一段时间,看上去很脏。也很难洗干净,有黄迹有老气,也有铁绣迹,有的有黄泥漆在器物上,不易洗掉,釉面无光,死气泡很多,看上去有被硫酸烧过的痕迹和白点。
2,  用外地土加瓷石、煤渣类制胎。这类器物,看上去胎土比较接近老器,胎质有松粗感,器物内外能看到胎料而引起的针眼,露釉处有黄泥色的老气,底足上釉斑处有明显的一线红,看上去老气较为自然。
3,  用复烧做假。这类器物目前很多,看上去老气自然,釉面有土沁,高低不平,青花相对暗淡些,缩油现象较明显,施釉过厚等,有的还人为制假冰裂纹。
4,  用人为铁锈斑做假。这类器物青花发色很接近苏青,略深些,画艺也较自然,铁锈斑或积釉明显,呈过黑过多过亮现象,用氢氟酸做过旧的铁锈斑也很接近真品。
5,  用沥青与沙子等杂物做假底。这类器物底足火石红过红,窑汗类的小黑点过多,并扎手,有的还经过复烧进一步做旧,使底足更为自然。
6,  用“化妆土”做底足。这类器物底足非常不干净,看不到胎骨,在底足上涂过泥浆并在表面还撒上细小的泥石粉,一般都经复烧与长埋黄土来完成,看上去非常有老气,也十分自然。
7,  用造假象做假。这些器物现在发现有多种多样,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假“根沁”,有打裂或打烂,有“铁攀”或用胶水石膏等修复,有沿口处驳釉等现象。
8,  在青花发色上做老气。这类器物一种是在青花上面再施上一层青白亮釉,使青花发色感到明显下沉,另一种是人为将青花发色出现晕散,然后用含小量硫酸水中浸泡。
9,  用火烧及氧化铜做假火石红。这类器物火石红明显,底足比较干燥,并出现有小颗粒现象,工艺过于规正,看上去比较生硬,很不自然。
10,  综合性造假,也称高仿。这类器物具有以上特征外,主要从绘画上,工艺上,釉面上,胎骨上进一步作旧,看上去底足更自然些,画工更流畅些,釉面更润滑些,发色更接近些,应该说非常有杀伤力,稍不注意就会上当,有些“高手”也当“宝贝”来收藏。
以上几种也只是本人在收藏实践中的发现,也可以说是当前做伪的常见几种,在实际收藏中肯定还有,但不管多少,假的就是假的,这类东西是经不起我们的细看、耐看、更经不起大家的分析与推敲。
一、当前作假的出土青花瓷集中表现及主要特征:
1,  用黄泥、铁粉、胶水、硫酸等化学物做假。这类器物先用硫酸浸泡,然后用胶水、黄泥、铁粉类物拌在一起,再在土内埋一段时间,看上去很脏。也很难洗干净,有黄迹有老气,也有铁绣迹,有的有黄泥漆在器物上,不易洗掉,釉面无光,死气泡很多,看上去有被硫酸烧过的痕迹和白点。
2,  用外地土加瓷石、煤渣类制胎。这类器物,看上去胎土比较接近老器,胎质有松粗感,器物内外能看到胎料而引起的针眼,露釉处有黄泥色的老气,底足上釉斑处有明显的一线红,看上去老气较为自然。
3,  用复烧做假。这类器物目前很多,看上去老气自然,釉面有土沁,高低不平,青花相对暗淡些,缩油现象较明显,施釉过厚等,有的还人为制假冰裂纹。
4,  用人为铁锈斑做假。这类器物青花发色很接近苏青,略深些,画艺也较自然,铁锈斑或积釉明显,呈过黑过多过亮现象,用氢氟酸做过旧的铁锈斑也很接近真品。
5,  用沥青与沙子等杂物做假底。这类器物底足火石红过红,窑汗类的小黑点过多,并扎手,有的还经过复烧进一步做旧,使底足更为自然。
6,  用“化妆土”做底足。这类器物底足非常不干净,看不到胎骨,在底足上涂过泥浆并在表面还撒上细小的泥石粉,一般都经复烧与长埋黄土来完成,看上去非常有老气,也十分自然。
7,  用造假象做假。这些器物现在发现有多种多样,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假“根沁”,有打裂或打烂,有“铁攀”或用胶水石膏等修复,有沿口处驳釉等现象。
8,  在青花发色上做老气。这类器物一种是在青花上面再施上一层青白亮釉,使青花发色感到明显下沉,另一种是人为将青花发色出现晕散,然后用含小量硫酸水中浸泡。
9,  用火烧及氧化铜做假火石红。这类器物火石红明显,底足比较干燥,并出现有小颗粒现象,工艺过于规正,看上去比较生硬,很不自然。
10,  综合性造假,也称高仿。这类器物具有以上特征外,主要从绘画上,工艺上,釉面上,胎骨上进一步作旧,看上去底足更自然些,画工更流畅些,釉面更润滑些,发色更接近些,应该说非常有杀伤力,稍不注意就会上当,有些“高手”也当“宝贝”来收藏。
以上几种也只是本人在收藏实践中的发现,也可以说是当前做伪的常见几种,在实际收藏中肯定还有,但不管多少,假的就是假的,这类东西是经不起我们的细看、耐看、更经不起大家的分析与推敲。
一个美好的食袋 2024-05-04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4732980728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