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堵漏的方法是什么

2024-07-01 20:03:51 (31分钟前 更新) 352 7293

最新回答

1、变形缝      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后浇带等替代措施。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变形缝的防水堵漏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      诱导缝的作用在于沿结构纵向长度设置若干“接缝”,接缝处纵向钢筋的含量为纵向钢筋总量的30%。当结构因温差或混凝土干缩等原因引起内力变化时,使诱导缝先行开裂,从而控制了混凝土结构随意出现裂缝的情况。      诱导缝间距一般控制在20~30m,可根据施工季节、温度的不同作相应调整,诱导缝的防水堵漏构造可按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并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嵌缝应先设置与嵌缝材料隔离的背衬材料,并嵌填密实,与两侧粘结牢固,在缝上粘贴卷材或涂刷防水堵漏涂料前,应在缝上设置隔离层后才能进行施工。      变形缝止水材料通常有以下几种: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氯丁橡胶止水带和金属止水带等。选择止水带的基本要求是:适应变形能力强、防水堵漏性能好、耐久性高、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止水带的构造形式有埋人式、可卸式、粘贴式等,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埋人式。根据防水堵漏设计的要求,有时在同一变形缝处,可采用数层、数种止水带的构造形式。      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变形缝构造      2、后浇带      后浇带(也称后浇缝)是对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大型设备基础等)采用的一种刚性接缝。      混凝土后浇留带留设的位置、形式及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断面形式可留成平直缝或阶梯缝,但结构钢筋一般不能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留缝时应采取支模或固定钢板网等措施,保证留缝位置准确、断口边缘混凝土密实,留缝后要注意保护,防止边缘毁坏或缝内进入垃圾杂物。      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设计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一般不少于六个星期,高层建筑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浇筑前应将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并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净浆,然后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振捣密实,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3.预埋件、穿墙管道      在预埋件的端部应加焊止水钢板,在穿墙管道外加套管并加焊止水环进行防水堵漏处理。预埋件、穿墙管道均应预先固定、周围混凝土应仔细浇捣密实,保证质量。
1、变形缝      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后浇带等替代措施。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变形缝的防水堵漏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      诱导缝的作用在于沿结构纵向长度设置若干“接缝”,接缝处纵向钢筋的含量为纵向钢筋总量的30%。当结构因温差或混凝土干缩等原因引起内力变化时,使诱导缝先行开裂,从而控制了混凝土结构随意出现裂缝的情况。      诱导缝间距一般控制在20~30m,可根据施工季节、温度的不同作相应调整,诱导缝的防水堵漏构造可按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并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嵌缝应先设置与嵌缝材料隔离的背衬材料,并嵌填密实,与两侧粘结牢固,在缝上粘贴卷材或涂刷防水堵漏涂料前,应在缝上设置隔离层后才能进行施工。      变形缝止水材料通常有以下几种: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氯丁橡胶止水带和金属止水带等。选择止水带的基本要求是:适应变形能力强、防水堵漏性能好、耐久性高、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止水带的构造形式有埋人式、可卸式、粘贴式等,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埋人式。根据防水堵漏设计的要求,有时在同一变形缝处,可采用数层、数种止水带的构造形式。      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变形缝构造      2、后浇带      后浇带(也称后浇缝)是对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大型设备基础等)采用的一种刚性接缝。      混凝土后浇留带留设的位置、形式及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断面形式可留成平直缝或阶梯缝,但结构钢筋一般不能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留缝时应采取支模或固定钢板网等措施,保证留缝位置准确、断口边缘混凝土密实,留缝后要注意保护,防止边缘毁坏或缝内进入垃圾杂物。      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设计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一般不少于六个星期,高层建筑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浇筑前应将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并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净浆,然后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振捣密实,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3.预埋件、穿墙管道      在预埋件的端部应加焊止水钢板,在穿墙管道外加套管并加焊止水环进行防水堵漏处理。预埋件、穿墙管道均应预先固定、周围混凝土应仔细浇捣密实,保证质量。
芊芊百合Y0Y 2024-07-01
土裂缝治理方法按无害裂缝和有害裂缝进行治理,本文重点简介有害裂缝的治理。  
 隧道堵漏  
 1、无害裂缝治理      无害裂缝治理原则上只进行表面修补,污水池堵漏常用的方法在混凝土出现裂缝的表面涂刷一层无机防水涂料。无机涂料涂刷后不得开裂,但粘结力强,耐水性好。      2、有害裂缝治理  
 隧道堵漏  (1)有害裂缝治理原则      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结构变形处于稳定状态,裂缝无发展,才能治理有害裂缝;    ②裂缝处理与防水处理相结合,裂缝处理与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处理相结合;    ③在治理裂缝过程中,不得破坏原结构;
土裂缝治理方法按无害裂缝和有害裂缝进行治理,本文重点简介有害裂缝的治理。  
 隧道堵漏  
 1、无害裂缝治理      无害裂缝治理原则上只进行表面修补,污水池堵漏常用的方法在混凝土出现裂缝的表面涂刷一层无机防水涂料。无机涂料涂刷后不得开裂,但粘结力强,耐水性好。      2、有害裂缝治理  
 隧道堵漏  (1)有害裂缝治理原则      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结构变形处于稳定状态,裂缝无发展,才能治理有害裂缝;    ②裂缝处理与防水处理相结合,裂缝处理与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处理相结合;    ③在治理裂缝过程中,不得破坏原结构;
单曲5678 2024-06-24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  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  
2.2  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根据以往的经验,  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  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  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  极易将“  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  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  安装时难于固定,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  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  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  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  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  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较大,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  mm~2.5  mm  厚的薄钢板制成,  接头应满焊,  不得有缝隙。固定于墙体暗柱处,  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  封模前应补焊。BW止水条为5  000  mm×30  mm×20  mm  的长条柔软固体,  7d  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浸入水中,  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试验证明可堵塞1.5  MPa  压力水的渗漏。应用BW止水条时,  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  清扫干净后,  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  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  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  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2.3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  6)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  7)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3  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3.1  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3.2  处理问题的措施  
(  1)  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一般还是地下部分,  而且由于其通常情况下都有防水的要求,  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  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  丙凝)  灌浆堵漏,  其方法见“  地下防水工程堵漏技术”。  
(  2)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  可沿缝剔成V  形槽,  遇有松散部位,  须将松散石子剔除,  刷洗干净后,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  结语  
施工缝处渗漏水是常见的工程弊病,  尤其是地下室混凝土外挡墙,但是如能采用较好的接缝形式。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  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  
2.2  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根据以往的经验,  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  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  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  极易将“  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  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  安装时难于固定,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  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  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  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  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  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较大,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  mm~2.5  mm  厚的薄钢板制成,  接头应满焊,  不得有缝隙。固定于墙体暗柱处,  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  封模前应补焊。BW止水条为5  000  mm×30  mm×20  mm  的长条柔软固体,  7d  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浸入水中,  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试验证明可堵塞1.5  MPa  压力水的渗漏。应用BW止水条时,  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  清扫干净后,  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  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  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  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2.3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  6)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  7)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3  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3.1  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3.2  处理问题的措施  
(  1)  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一般还是地下部分,  而且由于其通常情况下都有防水的要求,  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  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  丙凝)  灌浆堵漏,  其方法见“  地下防水工程堵漏技术”。  
(  2)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  可沿缝剔成V  形槽,  遇有松散部位,  须将松散石子剔除,  刷洗干净后,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  结语  
施工缝处渗漏水是常见的工程弊病,  尤其是地下室混凝土外挡墙,但是如能采用较好的接缝形式。
sunjia0521 2024-06-0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773919105529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