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炭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2024-05-16 01:15:39 (52分钟前 更新) 258 6583

最新回答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皮大王要掉肉 2024-05-16
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UPSILON宇普西龙 2024-05-12
1、发汗解表,作用较和缓。2、消炎3、止血,炒炭后有止血作用。实验证明荆芥炒黑成炭后,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的时间。
1、发汗解表,作用较和缓。2、消炎3、止血,炒炭后有止血作用。实验证明荆芥炒黑成炭后,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的时间。
十架方舟 2024-04-27
荆芥炭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荆芥炭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贝贝塔11 2024-04-20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吴普本草》,异名假苏、四棱杆蒿等。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1,2〕  。  《本草纲目》记载: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阏血,破结气,消疮毒。……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本草经疏》曰:假苏,入血分之风药也,故能发汗。……下瘀血入血分,辛以散之,温以行之之功用也。……祛风燥湿散寒,则湿痹除矣。荆芥,  风药之辛温者也,主升主散,不能降亦不能收。《本草  汇言》亦曰:荆芥,轻所之剂,散风清血之药也……凡一切风毒证,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际,以荆芥之生用,可以清之……凡一切失血之证,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上之。大抵辛香可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也  〔2〕  。  由此可见,传统中医学认为荆芥为入血分之风药,具有散邪解肌发汗,炒炭止血之功效。味辛,微温,归肝、肺经,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荆芥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其含量约1.8%,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d-Limonene),除此之外尚含有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3-辛酮(3-octanone)等。另外荆芥花穗还含有荆芥苷(schizonepetoside)A、B、C、D、E,香叶木素(diosmetin)、橙皮苷(hesperid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o-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迷迭香酸等。另外,张丽等从荆芥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一烷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胡萝卜甙  〔2,18〕  。  荆芥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荆芥挥发油0.5ml/kg灌胃给药,对大鼠有降温作用;25、50mg/kg灌胃给药,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0.2、0.5ml/kg灌胃给药对大鼠角叉菜胶和蛋清所致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也均显示出良好的对抗作用;对小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也表现出抑制作用。煎剂4.4g/kg腹腔注射对伤寒副伤寒杆菌菌苗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引起的体温升高家兔有解热作用;14g/kg腹腔注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痛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煎剂20g/kg腹腔注射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5g/kg腹腔注射对小鼠热板法有镇痛作用。荆芥镇痛的主要成分为d-薄荷酮,荆芥中分离出的挥发性成分3-甲基环己酮也有镇痛作用  〔3,4,16〕  。  2  发汗作用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荆芥内脂类提取物2、4、8mg/kg体重给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可以明显提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  〔19〕  。  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3.1  止血作用  丁安伟等比较了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经文火炒成炭药)的止血作用。采用Akonob氏法和毛细血管法,家兔2g/kg、小鼠5g/kg剂量灌胃,测定其出血、凝血时间。结果表明,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但可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分别缩短72.6%和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荆芥炭的脂溶性提取物  StE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对荆芥及其提取物的止血作  用量效关系研究发现,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数剂量与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  〔5,6〕  。  研究报道,荆芥炭提取物(StE)体内用药对实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体外用药有较低浓度(5×10  -5  g/ml)则呈抑制作用,且可拮抗由BaCl  2  所致肠痉挛性收缩  〔10〕  。  StE在一定浓度(8.0×10  -6  g/ml~1.6×10  -6  g/ml)时,可对大鼠离体子宫产生一定的兴奋作用,且该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而有所增强,但至一定浓度(3.2×10  -6  g/ml)时作用强度不再增加〔8〕  。  荆芥挥发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最低有效浓度为1×10  -4  g/ml,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以喷雾法(0.2ml/min的速度,喷雾1分钟,吸入2分钟)和灌胃法(0.5ml/kg)两种途径给药,对豚鼠药物性(2%乙酰胆碱和0.1%组胺等量混合液)哮喘均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小鼠酚红法,以灌胃(0.5ml/kg)和腹腔注射(0.25ml/kg)两种途径给药,均具有祛痰作用。挥发油对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释放SRS-A具有抑制作用;以正常豚鼠回肠为标本,可以看出挥发油具有直接拮抗SRS-A的作用  〔8〕  。  6  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荆芥中分离出的黄酮及若斯马林酸(rosmarinic  acid)等11种化合物均能抑制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生成。对来自LBL-1的5-LOX和来自兔血小板的12-LOX的损害有抑制作用  〔1〕  。  7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孙世锡等研究发现芥穗有明显抗补体作用。芥穗中分离的薄荷酮、胡薄荷酮、Schizonol、Schizonodiol、橄榄内脂、zonepetoside  A、D、E、橙皮甙、橙皮素、香叶木素及毛地黄黄酮多少具有抗补体作用  〔1〕  。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吴普本草》,异名假苏、四棱杆蒿等。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1,2〕  。  《本草纲目》记载: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阏血,破结气,消疮毒。……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本草经疏》曰:假苏,入血分之风药也,故能发汗。……下瘀血入血分,辛以散之,温以行之之功用也。……祛风燥湿散寒,则湿痹除矣。荆芥,  风药之辛温者也,主升主散,不能降亦不能收。《本草  汇言》亦曰:荆芥,轻所之剂,散风清血之药也……凡一切风毒证,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际,以荆芥之生用,可以清之……凡一切失血之证,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上之。大抵辛香可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也  〔2〕  。  由此可见,传统中医学认为荆芥为入血分之风药,具有散邪解肌发汗,炒炭止血之功效。味辛,微温,归肝、肺经,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荆芥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其含量约1.8%,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d-Limonene),除此之外尚含有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3-辛酮(3-octanone)等。另外荆芥花穗还含有荆芥苷(schizonepetoside)A、B、C、D、E,香叶木素(diosmetin)、橙皮苷(hesperid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o-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迷迭香酸等。另外,张丽等从荆芥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一烷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胡萝卜甙  〔2,18〕  。  荆芥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荆芥挥发油0.5ml/kg灌胃给药,对大鼠有降温作用;25、50mg/kg灌胃给药,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0.2、0.5ml/kg灌胃给药对大鼠角叉菜胶和蛋清所致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也均显示出良好的对抗作用;对小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也表现出抑制作用。煎剂4.4g/kg腹腔注射对伤寒副伤寒杆菌菌苗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引起的体温升高家兔有解热作用;14g/kg腹腔注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痛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煎剂20g/kg腹腔注射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5g/kg腹腔注射对小鼠热板法有镇痛作用。荆芥镇痛的主要成分为d-薄荷酮,荆芥中分离出的挥发性成分3-甲基环己酮也有镇痛作用  〔3,4,16〕  。  2  发汗作用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荆芥内脂类提取物2、4、8mg/kg体重给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可以明显提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  〔19〕  。  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3.1  止血作用  丁安伟等比较了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经文火炒成炭药)的止血作用。采用Akonob氏法和毛细血管法,家兔2g/kg、小鼠5g/kg剂量灌胃,测定其出血、凝血时间。结果表明,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但可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分别缩短72.6%和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荆芥炭的脂溶性提取物  StE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对荆芥及其提取物的止血作  用量效关系研究发现,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数剂量与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  〔5,6〕  。  研究报道,荆芥炭提取物(StE)体内用药对实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体外用药有较低浓度(5×10  -5  g/ml)则呈抑制作用,且可拮抗由BaCl  2  所致肠痉挛性收缩  〔10〕  。  StE在一定浓度(8.0×10  -6  g/ml~1.6×10  -6  g/ml)时,可对大鼠离体子宫产生一定的兴奋作用,且该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而有所增强,但至一定浓度(3.2×10  -6  g/ml)时作用强度不再增加〔8〕  。  荆芥挥发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最低有效浓度为1×10  -4  g/ml,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以喷雾法(0.2ml/min的速度,喷雾1分钟,吸入2分钟)和灌胃法(0.5ml/kg)两种途径给药,对豚鼠药物性(2%乙酰胆碱和0.1%组胺等量混合液)哮喘均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小鼠酚红法,以灌胃(0.5ml/kg)和腹腔注射(0.25ml/kg)两种途径给药,均具有祛痰作用。挥发油对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释放SRS-A具有抑制作用;以正常豚鼠回肠为标本,可以看出挥发油具有直接拮抗SRS-A的作用  〔8〕  。  6  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荆芥中分离出的黄酮及若斯马林酸(rosmarinic  acid)等11种化合物均能抑制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生成。对来自LBL-1的5-LOX和来自兔血小板的12-LOX的损害有抑制作用  〔1〕  。  7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孙世锡等研究发现芥穗有明显抗补体作用。芥穗中分离的薄荷酮、胡薄荷酮、Schizonol、Schizonodiol、橄榄内脂、zonepetoside  A、D、E、橙皮甙、橙皮素、香叶木素及毛地黄黄酮多少具有抗补体作用  〔1〕  。
如颖随心 2024-04-10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61674880981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