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高古瓷如何辨别真伪

2024-05-18 11:22:01 (12分钟前 更新) 424 1355

最新回答

辨别高古瓷器真伪的方法有多种,如器物的造型、胎质、工艺、纹饰和釉色等等,因为中国历代各时期所生产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制假者们已把这些仿造的如真一般。但有一点制假者们是无法仿造出来的,那就是高古瓷器上的"土斑".
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高古瓷上的人造土斑有两种:
  1、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
  2、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用水一冲就能洗清。这两种人造土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之状。
  再者,制假者为了赝品能够卖出去,必须保持器物表面的品相。因而,在用硫酸腐蚀釉面作人造土斑时,都选择在器物不显眼的部位或在明显部位作微小斑迹,以不伤大体为掩盖来迷惑收藏者。
  以土斑来辨别高古瓷真伪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加以辨别,如水锈斑、釉开裂的程度等等。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辨别高古瓷器真伪的方法有多种,如器物的造型、胎质、工艺、纹饰和釉色等等,因为中国历代各时期所生产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制假者们已把这些仿造的如真一般。但有一点制假者们是无法仿造出来的,那就是高古瓷器上的"土斑".
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高古瓷上的人造土斑有两种:
  1、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
  2、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用水一冲就能洗清。这两种人造土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之状。
  再者,制假者为了赝品能够卖出去,必须保持器物表面的品相。因而,在用硫酸腐蚀釉面作人造土斑时,都选择在器物不显眼的部位或在明显部位作微小斑迹,以不伤大体为掩盖来迷惑收藏者。
  以土斑来辨别高古瓷真伪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加以辨别,如水锈斑、釉开裂的程度等等。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吉吉狼外婆小号 2024-05-18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生产的瓷器。汉代是瓷器手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但在西汉初期,由于经过楚汉战争和与匈奴的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包括瓷器生产在内的手工业发展缓慢。两汉初青瓷日用器皿不多,主要是仿青铜礼器,如壶、  、罐、鼎、盒、钟、敦等。  西汉中期,仿青铜礼器的青瓷日渐减少,实用器增多。西汉晚期的青铜器以壶、  、罐、钫、樽、洗、盆、勺为主,已经不见仿青铜礼器。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在较高温度中烧成。然而当时的窑炉尚未改进,从而导致汉初青瓷比不上战国青瓷,有的坯体没有烧结,处在釉陶水平上。胎釉含铁量高,瓷器颜色呈酱黄、酱褐和黑褐色,黑褐色瓷器就是东汉发展起来的黑瓷。西汉瓷器成型用陶车手工拉坯,器身和器底分别制作,然后粘接而成。釉层普遍加厚,由于含铁量增高,釉色大多呈褐绿色或酱褐色,器物内壁施一层薄釉,外壁只在口沿及肩上部施釉,腹中部和下部露胎。  瓷器装饰主要在肩部刻划的两条阴弦纹构成的装饰区间内刻划水波纹、云气纹、卷草纹、人字纹等。有的粘贴细细的泥条,压成凸弦纹,或在流动的云气之间刻划神兽、飞鸟,动感强烈,很有气势。到了东汉,西汉常见的仿青铜器造型逐渐消失,日用器物罐、壶、瓶、碗、盆、盘、洗增多。新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器形,如五联罐。此类罐主体是一个侈口直颈罐,颈部较长,  在肩部四周粘接4个同样的小罐。再如人形灯,高47.8厘米,灯碗成浅盘形,灯座塑成—巨人形象,人的眼、鼻都刻划出来,口部刻成方形孔,胸前抱一硕大老鼠,人的肩、手和腿上均攀爬许多老鼠。背面釉下刻“吉样”二字。东汉瓷器的装饰,主要是一些工艺简单的刻划水波纹、弦纹,香熏上镂刻三角纹,壶类器物的肩部粘贴铺首,五联罐上有的贴塑猴子和爬虫等。东汉青瓷与春秋、战国、秦、西汉原始青瓷相比,质量有很大提高。浙江出土标本胎体透光性增强,已完全烧结,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降低,分别为0.62%和0。28%,烧成温度已达到1260℃—1310℃,抗弯强度达每平方厘米710千克。通体施玻璃质釉,釉层明显加厚,有较强的光泽,透明度增强,胎釉结合紧密牢固,胎釉交界处可看到相当多的斜长石晶体自胎向釉生成并形成一个密合层,使釉层不易剥落。但东汉青瓷毕竟还比较粗糙,泥料的选择、坯泥的捏炼也都欠精,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层状长方形小孔,气泡明显,还残存少量的云母残骸和杂质。湖南地区东汉墓里出土一些青瓷、浅灰胎,釉层薄而均匀,釉色很淡,说明青釉如果减少含铁量,以弱还原焰培烧,其釉色可以很浅淡,如果以氧化焰焙烧,即有烧出白瓷的可能性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生产的瓷器。汉代是瓷器手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但在西汉初期,由于经过楚汉战争和与匈奴的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包括瓷器生产在内的手工业发展缓慢。两汉初青瓷日用器皿不多,主要是仿青铜礼器,如壶、  、罐、鼎、盒、钟、敦等。  西汉中期,仿青铜礼器的青瓷日渐减少,实用器增多。西汉晚期的青铜器以壶、  、罐、钫、樽、洗、盆、勺为主,已经不见仿青铜礼器。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在较高温度中烧成。然而当时的窑炉尚未改进,从而导致汉初青瓷比不上战国青瓷,有的坯体没有烧结,处在釉陶水平上。胎釉含铁量高,瓷器颜色呈酱黄、酱褐和黑褐色,黑褐色瓷器就是东汉发展起来的黑瓷。西汉瓷器成型用陶车手工拉坯,器身和器底分别制作,然后粘接而成。釉层普遍加厚,由于含铁量增高,釉色大多呈褐绿色或酱褐色,器物内壁施一层薄釉,外壁只在口沿及肩上部施釉,腹中部和下部露胎。  瓷器装饰主要在肩部刻划的两条阴弦纹构成的装饰区间内刻划水波纹、云气纹、卷草纹、人字纹等。有的粘贴细细的泥条,压成凸弦纹,或在流动的云气之间刻划神兽、飞鸟,动感强烈,很有气势。到了东汉,西汉常见的仿青铜器造型逐渐消失,日用器物罐、壶、瓶、碗、盆、盘、洗增多。新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器形,如五联罐。此类罐主体是一个侈口直颈罐,颈部较长,  在肩部四周粘接4个同样的小罐。再如人形灯,高47.8厘米,灯碗成浅盘形,灯座塑成—巨人形象,人的眼、鼻都刻划出来,口部刻成方形孔,胸前抱一硕大老鼠,人的肩、手和腿上均攀爬许多老鼠。背面釉下刻“吉样”二字。东汉瓷器的装饰,主要是一些工艺简单的刻划水波纹、弦纹,香熏上镂刻三角纹,壶类器物的肩部粘贴铺首,五联罐上有的贴塑猴子和爬虫等。东汉青瓷与春秋、战国、秦、西汉原始青瓷相比,质量有很大提高。浙江出土标本胎体透光性增强,已完全烧结,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降低,分别为0.62%和0。28%,烧成温度已达到1260℃—1310℃,抗弯强度达每平方厘米710千克。通体施玻璃质釉,釉层明显加厚,有较强的光泽,透明度增强,胎釉结合紧密牢固,胎釉交界处可看到相当多的斜长石晶体自胎向釉生成并形成一个密合层,使釉层不易剥落。但东汉青瓷毕竟还比较粗糙,泥料的选择、坯泥的捏炼也都欠精,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层状长方形小孔,气泡明显,还残存少量的云母残骸和杂质。湖南地区东汉墓里出土一些青瓷、浅灰胎,釉层薄而均匀,釉色很淡,说明青釉如果减少含铁量,以弱还原焰培烧,其釉色可以很浅淡,如果以氧化焰焙烧,即有烧出白瓷的可能性
Lookiamycm 2024-05-16
汉代高古瓷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世至今的数量非常少,大多为埋藏地下然后发掘出土,那么在鉴别高古瓷的时候就有据可循了,瓷器上千年埋藏地下大多表面会  形成土斑,根据土斑就能辨别瓷器的真假了。  土斑,是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粘积在瓷器表面的一种混合物。土壤成份以矿物质为主,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是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络合剂。高古瓷在埋入泥土若干年后,受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从而形成了"土斑".
土斑分两种,一种称"蚕卵斑",另一种称"蚯蚓屎斑".蚕卵斑是成颗粒状,它大面积地间隙粘积在瓷器剥釉处的胎体表面及其它露胎处。它的形状就象桑蚕产下的卵子…-粒粒聚结在一起,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一般是剥除不掉的。有这种土斑的高古瓷,大多数为低温釉地且出土前土壤所含的矿物质成份比较高。
"蚯蚓屎斑"是成条形曲线状,它小面积地粘积在瓷器釉面开裂的缝间处和露胎表面。它的形状尤如蚯蚓的屎很细,弯弯曲曲,表面光滑,手指用力的情况下才能去除。在正常情况下,收藏者对高古瓷上这种土斑不作清除,因为它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在出土的高古瓷器中,有些器物上至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况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品。
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高古瓷上的人造土斑有两种:
1、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
2、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用水一冲就能洗清。这两种人造土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之状。再者,制假者为了赝品能够卖出去,必须保持器物表面的品相。因而,在用硫酸腐蚀釉面作人造土斑时,都选择在器物不显眼的部位或在明显部位作微小斑迹,以不伤大体为掩盖来迷惑收藏者。
以土斑来辨别高古瓷真伪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加以辨别,如水锈斑、釉开裂的程度等等。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汉代高古瓷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世至今的数量非常少,大多为埋藏地下然后发掘出土,那么在鉴别高古瓷的时候就有据可循了,瓷器上千年埋藏地下大多表面会  形成土斑,根据土斑就能辨别瓷器的真假了。  土斑,是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粘积在瓷器表面的一种混合物。土壤成份以矿物质为主,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是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络合剂。高古瓷在埋入泥土若干年后,受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从而形成了"土斑".
土斑分两种,一种称"蚕卵斑",另一种称"蚯蚓屎斑".蚕卵斑是成颗粒状,它大面积地间隙粘积在瓷器剥釉处的胎体表面及其它露胎处。它的形状就象桑蚕产下的卵子…-粒粒聚结在一起,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一般是剥除不掉的。有这种土斑的高古瓷,大多数为低温釉地且出土前土壤所含的矿物质成份比较高。
"蚯蚓屎斑"是成条形曲线状,它小面积地粘积在瓷器釉面开裂的缝间处和露胎表面。它的形状尤如蚯蚓的屎很细,弯弯曲曲,表面光滑,手指用力的情况下才能去除。在正常情况下,收藏者对高古瓷上这种土斑不作清除,因为它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在出土的高古瓷器中,有些器物上至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况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品。
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高古瓷上的人造土斑有两种:
1、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
2、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用水一冲就能洗清。这两种人造土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之状。再者,制假者为了赝品能够卖出去,必须保持器物表面的品相。因而,在用硫酸腐蚀釉面作人造土斑时,都选择在器物不显眼的部位或在明显部位作微小斑迹,以不伤大体为掩盖来迷惑收藏者。
以土斑来辨别高古瓷真伪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加以辨别,如水锈斑、釉开裂的程度等等。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堆高于岸 2024-05-06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910895347595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