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规划有哪些

2024-05-07 22:50:22 (39分钟前 更新) 130 9421

最新回答

(一)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规划期内,各地要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租赁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房源,加大租赁住房补贴力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13-2015年各地要结合实际,稳步扩大制度覆盖面,适当提高保障标准,力争到规划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
(二)努力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规划期内,要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包括符合条件的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供应。
(三)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推进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到2013年末,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争取到2011年末基本完成。2014-2015年,稳步推进非成片棚户区和零星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居住环境;有条件的地区2012年开始加快改造、整治。
(四)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快住房保障立法,依法强化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技术支撑体系,实施住房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所有县、市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实现住房保障业务系统全国互联互通,到2015年末,基本建立全国住房保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一)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规划期内,各地要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租赁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房源,加大租赁住房补贴力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13-2015年各地要结合实际,稳步扩大制度覆盖面,适当提高保障标准,力争到规划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
(二)努力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规划期内,要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包括符合条件的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供应。
(三)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推进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到2013年末,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争取到2011年末基本完成。2014-2015年,稳步推进非成片棚户区和零星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居住环境;有条件的地区2012年开始加快改造、整治。
(四)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快住房保障立法,依法强化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技术支撑体系,实施住房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所有县、市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实现住房保障业务系统全国互联互通,到2015年末,基本建立全国住房保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詹姆斯尐雪 2024-05-07
1、逐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从2006年开始,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人均收入每月280元扩大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人均收入在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内(每月880元)的我市常住城镇居民户口家庭,并实行“应保尽保”。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租赁住房补贴标准按照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房源采取政府出资新建、改建、购买、调剂、租赁等多渠道筹集。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解决廉租房7499户,在保户数6124户),累计投入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7亿元。在管理上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的优势,严格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2、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为我市常住城镇居民户籍满5年以上,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的60%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经济适用住房以出售为主,租售并举,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高层、小高层的套型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10平方米左右,家庭成员4人(含)以上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以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准入管理原则,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公开摇号程序,“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90.65万㎡,10258套。
  3、探索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主要是一定时期内无力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但不具备买房条件的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已在我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包括经济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大学生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以租赁为主。租金价格综合考虑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成本、租赁对象的支付能力、市场租金水平等因素确定。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35至65平方米之间,根据实际需要,以4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
  “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开工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公共租赁住房36.54万㎡,6974套。
  4、推进限价商品房试点工作。
  限价商品住房是指政府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商品住房用地时,提出限制销售价格、限制住房套型面积、限制销售对象等要求,由开发企业通过公开竞争取得土地,并严格执行限制性要求开发建设销售给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目前我市已制定出台《温州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具有我市常住城镇居民户口满5年或具有常住城镇居民户口满1年工作满5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以下,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入收入标准的1.8倍都可以申请。限价商品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开工限价商品住房25.72万㎡,2265套。
  5、开展旧住宅区(棚户区)改造。
  主要是对未纳入拆迁范围的危破房屋实施房屋维修排险、老化供电线路和锈蚀上下水管道维修及对旧住宅区实施整治改造,街立面进行装饰。对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城市棚户区、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管理的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破损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进行改造。“十一五”期间完成旧住宅区(棚户区)综合改造50.41万㎡,涉及7042户。
1、逐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从2006年开始,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人均收入每月280元扩大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人均收入在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内(每月880元)的我市常住城镇居民户口家庭,并实行“应保尽保”。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租赁住房补贴标准按照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房源采取政府出资新建、改建、购买、调剂、租赁等多渠道筹集。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解决廉租房7499户,在保户数6124户),累计投入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7亿元。在管理上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的优势,严格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2、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为我市常住城镇居民户籍满5年以上,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的60%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经济适用住房以出售为主,租售并举,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高层、小高层的套型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10平方米左右,家庭成员4人(含)以上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以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准入管理原则,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公开摇号程序,“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90.65万㎡,10258套。
  3、探索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主要是一定时期内无力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但不具备买房条件的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已在我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包括经济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大学生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以租赁为主。租金价格综合考虑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成本、租赁对象的支付能力、市场租金水平等因素确定。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35至65平方米之间,根据实际需要,以4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
  “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开工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公共租赁住房36.54万㎡,6974套。
  4、推进限价商品房试点工作。
  限价商品住房是指政府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商品住房用地时,提出限制销售价格、限制住房套型面积、限制销售对象等要求,由开发企业通过公开竞争取得土地,并严格执行限制性要求开发建设销售给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目前我市已制定出台《温州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具有我市常住城镇居民户口满5年或具有常住城镇居民户口满1年工作满5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以下,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入收入标准的1.8倍都可以申请。限价商品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开工限价商品住房25.72万㎡,2265套。
  5、开展旧住宅区(棚户区)改造。
  主要是对未纳入拆迁范围的危破房屋实施房屋维修排险、老化供电线路和锈蚀上下水管道维修及对旧住宅区实施整治改造,街立面进行装饰。对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城市棚户区、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管理的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破损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进行改造。“十一五”期间完成旧住宅区(棚户区)综合改造50.41万㎡,涉及7042户。
秋日偶语 2024-05-0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精神,指导各地做好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宗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快解决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住房新问题,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改善城镇居民基本居住条件。  
  (二)基本原则
  1、目标合理,标准适度。各地要坚持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家庭人口结构、住房支付能力以及土地资源禀赋等约束条件,综合平衡政府财力和各项公共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制定住房保障目标,合理确定住房保障方式和保障标准。
  2、因地制宜,统筹协调。要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区别对待区域差异,着力解决住房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措施,实行分层次住房保障。要注意做好同住房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统筹考虑各类保障性住房、各类保障群体之间的关系,做好目标任务、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的有机衔接,充分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统筹考虑改善危旧住房群众的居住条件和解决新增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常住人口住房问题突出的,要结合实际,有重点地加以解决。要区分轻重缓急,区别建设和发展时序,优先安排群众需求迫切的项目,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4、政府主导,创新机制。要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创新,落实好土地、金融与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组织机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和引导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精神,指导各地做好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宗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快解决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住房新问题,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改善城镇居民基本居住条件。  
  (二)基本原则
  1、目标合理,标准适度。各地要坚持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家庭人口结构、住房支付能力以及土地资源禀赋等约束条件,综合平衡政府财力和各项公共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制定住房保障目标,合理确定住房保障方式和保障标准。
  2、因地制宜,统筹协调。要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区别对待区域差异,着力解决住房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措施,实行分层次住房保障。要注意做好同住房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统筹考虑各类保障性住房、各类保障群体之间的关系,做好目标任务、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的有机衔接,充分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统筹考虑改善危旧住房群众的居住条件和解决新增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常住人口住房问题突出的,要结合实际,有重点地加以解决。要区分轻重缓急,区别建设和发展时序,优先安排群众需求迫切的项目,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4、政府主导,创新机制。要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创新,落实好土地、金融与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组织机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和引导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咖啡不加糖的娟 2024-04-1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61305904388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