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朋友知道大清瓷器鉴定方法有哪些

2024-05-16 01:07:28 (36分钟前 更新) 447 3495

最新回答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千针坊丶 2024-05-16
首先看外型,包含线条的收放、形状等。康熙时期的外型,健康挺立;雍正时期外型秀气柔软;乾隆时期外型、工艺杂乱。康熙时期有本人共同个性的,比方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整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外型立异达几十种,乾隆之后外型就没有大的立异了,根本连续前期的外型种类和个性。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健康,断口像贝壳相同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相同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皎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数为粉白釉,光泽莹润。第三,纹饰。纹饰与其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味紧密联系在一起。比方,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表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现已安靖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根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较为盛行,考究俊美,规划也愈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杂乱,点缀烦琐,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显着,比方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第四,款识。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方“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偏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端注重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整齐标准。
首先看外型,包含线条的收放、形状等。康熙时期的外型,健康挺立;雍正时期外型秀气柔软;乾隆时期外型、工艺杂乱。康熙时期有本人共同个性的,比方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整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外型立异达几十种,乾隆之后外型就没有大的立异了,根本连续前期的外型种类和个性。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健康,断口像贝壳相同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相同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皎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数为粉白釉,光泽莹润。第三,纹饰。纹饰与其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味紧密联系在一起。比方,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表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现已安靖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根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较为盛行,考究俊美,规划也愈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杂乱,点缀烦琐,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显着,比方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第四,款识。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方“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偏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端注重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整齐标准。
雨神的女儿 2024-05-04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
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
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
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
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
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
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
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
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
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
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
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
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
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
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
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
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juan娟娟123 2024-04-1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371070384979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