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第二次取公积金怎么取

2024-06-01 08:47:30 (36分钟前 更新) 122 7790

最新回答

1  提取公积金做首付就需要购房合同,公积金代码,这是大额提取2  如办理公积金按揭你首先去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公积金贷款申请表》填好以后再带上购房合同,缴税票据,你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如夫妻的要双方都带区办理就可以了
1  提取公积金做首付就需要购房合同,公积金代码,这是大额提取2  如办理公积金按揭你首先去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公积金贷款申请表》填好以后再带上购房合同,缴税票据,你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如夫妻的要双方都带区办理就可以了
左村爆破兵 2024-06-01
1.你们是按揭贷款购房吗?只能是有贷款的才可以每年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我们宁波是这样规定的,不知你们那儿的规定是否一致?
2.以后提取需带房产证、户口本、身份证及还贷证明(或还贷的存折),当然还要带上单位开的公积金提取单
3.因我先生的公积金无法提取,所以以前我只提取自己的。如果提两人的是否还要带上结婚证明。另外,办理手续我想一个人去就行了吧?
4.不放心的话,可以先给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打个电话咨询下
1.你们是按揭贷款购房吗?只能是有贷款的才可以每年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我们宁波是这样规定的,不知你们那儿的规定是否一致?
2.以后提取需带房产证、户口本、身份证及还贷证明(或还贷的存折),当然还要带上单位开的公积金提取单
3.因我先生的公积金无法提取,所以以前我只提取自己的。如果提两人的是否还要带上结婚证明。另外,办理手续我想一个人去就行了吧?
4.不放心的话,可以先给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打个电话咨询下
Toffee0528 2024-05-20
(1)职工一次性付款购买或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可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住房一年内申请提取本人账户内的余额。  
(2)必须做职工本人的名字,方可提取公积金,当然最好就做夫妇两个,不过如果只做夫妇一个人的,凭着结婚证应该也可以取,只我觉得做两个人比较妥当。  
(3)不能做小孩的名字,如果做小孩的名字,就不能反映是你朋友夫妇所购买,故无法支取。  
一、申请条件。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提取本人的住房公积金: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偿还产权自有的住房贷款本息的;  
(三)租赁住房自住,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四)离休、退休的;  
(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六)企业兼并、破产后职工买断工龄的;  
(七)本市户口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末就业满2年或者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的;  
(八)调离本市的;  
(九)出国、出境定居的;  
(十)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  
二、提取额度  
(一)职工一次性付款购买或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可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住房一年内申请提取本人账户内的余额(账户内需留足300元及以上余额)。本人账户余额超过实际购、建房支出总额的,按实际支出额提取。
(1)职工一次性付款购买或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可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住房一年内申请提取本人账户内的余额。  
(2)必须做职工本人的名字,方可提取公积金,当然最好就做夫妇两个,不过如果只做夫妇一个人的,凭着结婚证应该也可以取,只我觉得做两个人比较妥当。  
(3)不能做小孩的名字,如果做小孩的名字,就不能反映是你朋友夫妇所购买,故无法支取。  
一、申请条件。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提取本人的住房公积金: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偿还产权自有的住房贷款本息的;  
(三)租赁住房自住,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四)离休、退休的;  
(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六)企业兼并、破产后职工买断工龄的;  
(七)本市户口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末就业满2年或者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的;  
(八)调离本市的;  
(九)出国、出境定居的;  
(十)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  
二、提取额度  
(一)职工一次性付款购买或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可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住房一年内申请提取本人账户内的余额(账户内需留足300元及以上余额)。本人账户余额超过实际购、建房支出总额的,按实际支出额提取。
小女孩不懂事 2024-05-10

扩展回答

8

第二次取住房公积金需要什么材料

房时用的公积金还房贷,第一次取公积金时就把限额给提取完了,现在打算再取一次,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去呢

9

住房公积金第二次提取

10年在宁波离职取了住房公积金了?好像听说取第二次要隔五年,请问现在如果我在这厂离职了还能取嘛?是真的吗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3789310455322 秒